耶伦刚回国,不到24小时,美方对华发起制裁,中方不会坐视不管

沮授谈国际 2024-04-14 09:40:58

耶伦刚回国,不到24小时,美方再度对华发起制裁;面对挑衅,中方不会坐视不管。耶伦访华结束后,美方对中方发起了怎样的制裁?此举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企图?

综合路透社、塔斯社等多家外媒报道,4月10日,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工业和安全局,以所谓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为由,将11个来自俄罗斯、中国、阿联酋的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对其实施贸易限制。而此时距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结束访华,只过去了不到24小时。

据悉,两个月前,该部门就曾以“支持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为由,将93个来自俄罗斯、中国、土耳其等国的实体列入制裁名单。当时,我驻美大使馆发言人正告美方,直言此举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遏制打压中国企业。

单就警告效果来说,美方显然是没把中方说的话放在心上。虽然美国总统拜登致电中方时,明确表达了美方无意对华“脱钩断链”的态度,称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双方可以积极推进合作,负责任地管理分歧,但具体行动上,美方又玩起了“说一套做一套”的老把戏。

考虑到“旧金山会晤”结束后,中美关系有了回暖升温的迹象,两国在经济、金融、商业、军事等领域的高层对话也得以启动恢复,因此拜登政府选在此时派耶伦访华,也就不难理解了。要知道,刚锁定民主党候选人之位的拜登,即将面临来自老对手特朗普的猛烈攻势,如果不能稳定好中美关系,避免双边经贸合作受到冲击,民主党必将遭到共和党的“围攻”。

虽然美方有“诚意”和中方谈合作,但不意味着华盛顿放弃了原先的遏华战略。这一点,从耶伦再三炒作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威胁中企不得向俄罗斯提供援助的举动中就可见一斑。彭博社分析称,耶伦向中方发出的“警告”未必能收获效果,因为地缘政治格局决定了中国将继续追求技术“自力更生”,中国制造业将继续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解,而不是如美国所愿,以其他方式避免“产能过剩”。

正如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所说,我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产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因为优质产业依旧处于紧缺而非过剩状态,当前产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巨大潜在需求。

透过上述表态,不难发现中方并不打算“照单全收”美方提出的意见。中方希望美方明白,无论是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还是中俄两国间的正常经贸合作,都不是美方可以恶意炒作的对象。因为中方不会对这种“不怀好意”的批评坐视不理,也不会任由美国政府损害在美中企的正当权益。

如果华盛顿方面继续打着“国家安全”旗号对中企发动制裁,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方也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方案,回击这种破坏贸易公平性,不利于中美经贸合作回归正轨的行为。

关于中俄经贸合作问题,中方也希望美方能以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审视。要知道,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是一以贯之的,始终坚持客观公正,推进劝和促谈,并没有为俄方提供军事援助的意思。如果美方执意将正常化的中俄贸易上升到军事高度,进而打压中企,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

0 阅读:0

沮授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