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上的飞檐走壁

家人古建筑 2024-10-20 04:22:35

飞檐走壁是中国古建筑中一个非常独特的设计元素,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技术,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艺术表现。

飞檐,特指古建筑屋顶的屋檐部分,尤其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因此得名。走壁则更多地用来形容轻功高手在墙壁上行走如飞的能力,但在古建筑的语境中,它也隐喻了飞檐所营造出的空间感与流动感。

中国古建筑飞檐的设计和构造有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1. 秦汉时期:汉代的建筑风格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屋顶形式相对完善,出现了悬山顶、歇山顶和平屋顶等。汉代的宫殿建筑为了防止柱子遭受雨水侵蚀,通常会有深远的出檐,但这也影响了采光。东汉时期,屋顶坡度被调整,形成了两段折形屋顶,这不仅解决了采光问题,也使得建筑显得更加恢弘壮丽。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历了复杂深刻的变化,民族、文化、历史相互交融。建筑屋顶产生了变化,屋顶结合处变为折角,使用几段折线联结屋面,形成了曲线,产生了举折形式,逐渐发展成为飞檐的最初形态。

3. 隋唐五代时期:隋代开始,飞檐有了明显的发展。隋代出土的陶屋可作为飞檐出现的明显例证。唐代的飞檐更加成熟,椽子的技术发展也逐渐完善,椽子由平行排列转变为扇形排列,飞檐舒展深远,正脊略带曲线,两端设巨大鸱尾,左右拱卫,屋顶坡度缓和,彰显了唐代建筑的举折特色。

4. 宋辽金时期:这一时期是传统建筑发展、融合的时期,飞檐和屋顶的形态十分优美,但也造成了飞檐和屋顶部位的做法十分复杂。北宋时期产生了中国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法典《营造法式》,它所制定的建造规则,可以看出北宋建筑的标准化和模式化已经成熟。

5. 元、明时期:元代显示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明代早期建筑风格和宋代和元代比较接近,到了明代中期,建筑样式和做法趋于规范化。明代晚期的建筑样式更为复杂,且带有装饰性。明代建筑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琉璃瓦等材料在建筑中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

6.清朝时期:清代官式建筑翼角起翘一般为自正身椽上皮到最末一根角椽上皮升高四椽径,出翘为角梁外端的正投影长出正身椽三椽径,工匠术语称之为“冲三翘四”。飞檐的设计和构造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

飞檐不仅在美学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它还具有实用功能,如扩大室内采光面、有利于屋顶排水、保护屋脊等。此外,飞檐还承载着文化和等级的象征,不同形式的飞檐可以显示出建筑的不同等级和主人的身份。

飞檐上的雕刻和装饰,如脊兽,也富含文化意义和象征性。飞檐走壁,作为古建筑中的灵动之魂,不仅承载着建筑的重量,更承载着文化的重量,是中国古代智慧与美学的结晶,是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瑰宝。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文旅、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

0 阅读:0

家人古建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