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美国将一只黑猩猩送上太空,回来后发现猩猩有些不对劲

呱呱看国际 2024-02-03 05:52:2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注:现在3000字以上的文章,会有广告。但广告是免费的。

广告解锁的办法:

1、看完广告后,点击右上角的叉号。不点叉号,是没法自动跳到文章的。

2、注意,广告打开后,不要点里面其他的东西,几秒钟之后,广告播放完,你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就可以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1961年,美国成功将一只黑猩猩送上太空,让许多人为之骄傲。然而不知为何,在这只黑猩猩回来后,人们发现它有些不对劲。那么美国为何会想到将黑猩猩送入太空呢?又为什么会在此时发射呢?

飞向太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许多民族都有着自己的“飞天”传说。只不过由于技术的限制,人类早期的太空探索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二战结束后,人类才真正开始向太空迈进。

二战结束为世界塑造了一个崭新的秩序,也诞生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相对抗的雅尔塔体系。这一局面固然造成了对峙和冲突,但也使得美苏两国都不得不为了证明自己优于对方而竭尽全力,将大量经费投入科研,太空竞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的。

在当时,美苏两国都将太空探索视为决定自己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任务,为率先进入太空展开了激烈竞争。事实证明,这种竞争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两国都是在被对方超越的担忧中奋力前行,从而大大加快了太空探索的进程。而在后来苏联解体,美国“一家独大”之后,尽管科技和实力都远超当年,但太空探索的脚步反而放慢了。

尽管美国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但苏联却在太空竞赛中领先了一步。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上太空。11月3日,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这颗卫星搭载了名为“莱卡”的小狗,这只小狗也成为了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动物。

苏联的领先让美国的太空部门十分紧张,他们也加快了太空探索的步伐。虽然苏联有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动物,但美国人还是发现了超越苏联的方式。

苏联发射的“莱卡”是一次性的,由于发射任务过于急迫,苏联航天局当时只掌握了将卫星发射出去的技术,而没有掌握将卫星回收回来的技术。也就是说“莱卡”买的是“单程票”,出去了就回不来了,事实也是如此,莱卡最后就死在了太空里。

关于莱卡的死因,苏联官方当时的解释是:莱卡在完成了一周的飞行任务后,到达了距离地球1600千米的高度,随后在吃了一顿预先准备的剧毒晚餐后平静地死去了。

但2002年,曾参与发射工作的前苏联科学家迪米特里·马拉山科夫博士透露:莱卡的死亡过程其实没有那么平静。事实上莱卡飞入太空后只活了几个小时,就死于惊吓和中暑衰竭。科学家们在发射前给莱卡身上绑了医学传感器,结果显示莱卡进入太空后,心跳频率达到了平常的三倍,各项指标都表明莱卡死前遭遇了巨大的痛楚。

不管是哪种说法,莱卡的命运都十分悲惨。因此美国太空部门打算改变这一点。他们的目标就是发射出去再收回来,让自己发射的动物成为第一只进入太空后又平安归来的动物。

这一时期,人们在搞航天发射时都是用动物做实验。毕竟培养一名航天员成本太高,而且航天员遇难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情感上难以接受。因此各国自然不会随便就让航天员上太空,而是要先完成一系列动物实验,才会把人派上去,这就是美国将黑猩猩送入太空的原因。

那么,美国为何在众多动物中选择了黑猩猩呢?这趟航天之旅结果如何呢?

1957年,苏联将小狗“莱卡”送上了太空,从而在太空竞赛中领先一步。这让美国极为紧张,全力追赶,1961年,他们将黑猩猩“哈姆”送上了太空。但在哈姆回来后,人们却发现它有些不对劲。那么哈姆是怎么来的呢?它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在太空竞赛中,苏联人更偏向于用狗做实验,美国人则更习惯用黑猩猩做实验。这两种动物都是哺乳动物,如果它们能上太空,就证明人类也可以。苏联人用狗是因为狗成本较低,并且更容易训练,他们认为猩猩、猴子等动物“喜怒无常”。而美国人用黑猩猩是因为黑猩猩在进化中更接近人类,实验得出的数据实用性也更高。

早在1949年,美国人就曾用V2火箭搭载着一只名为“艾伯特”的猕猴进入太空,试图摘下第一只进入太空的动物的桂冠。但这次实验以失败告终,火箭最后坠毁,艾伯特也当场身亡。最后还是苏联在1957年抢先将小狗“莱卡”送入了太空。

但莱卡买的是“单程票”,有去无回,因为苏联当时还不具备收回卫星的技术。美国便打算在这方面超过苏联,拥有第一只进入太空后又平安返回的动物。

为此,早在1959年,美国新墨西哥州霍洛曼航空医疗中心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身体素质达标的黑猩猩进行训练了。经过层层筛选,他们最后选出了40只黑猩猩。他们对这些黑猩猩进行了一系列训练,将他们变为“动物航天员”。

一开始医疗中心进行的只是简单的条件反射训练,让黑猩猩学会打开电灯和收音机等,后来又进行了大脑损伤减压实验和各种复杂指令实验。经过两年的实验,只有6只黑猩猩通过训练,而其中训练成绩最优秀的一只就被命名为“哈姆”,获得了上太空的机会。

“哈姆”这个名字来源于霍洛曼航空医疗中心的缩写,可见实验人员对它寄予厚望。为了训练哈姆,实验人员还动用了“香蕉训练”。如果哈姆能够在看到蓝色闪光的5秒内推动推杆,就能得到一根香蕉作为奖励。如果没有推动推杆,它的脚底板就会受到轻微电击。

如果放到今天,可能会有人觉得这种训练方式太过残忍,是在虐待动物。但在当时,训练人员认为这些训练是上太空的必要准备:严苛的训练总比在太空中丢了命强,如果这些动物不去冒险的话,那未来人类航天员就要冒更大的风险了。

1961年1月31日,哈姆的训练已经完成,飞船发射也已经准备完毕。哈姆以MR-2任务组成员的身份进入太空,但这项任务开始才几分钟就出了意外。飞船越过了预定的185千米高度,来到了距离地面直线距离252千米的太空,速度也达到了每小时8046公里。

如此高度下已经几乎没有空气存在,哈姆也充分体验到了失重状态。更不妙的是在飞行了16分钟后,飞船失去动力,开始直线坠落,一头扎进了大西洋。实验人员立即展开搜救,好不容易找到哈姆,却发现它的身体有些不对劲。那么哈姆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呢?

1961年,美国人将黑猩猩“哈姆”送上太空,但实验很快就偏离了计划。飞船在上升到252千米的高空后开始坠落,一头扎进了大西洋。幸运的是哈姆还活着,但身体却出了些问题。那么实验人员是怎么找到哈姆的呢?它的身体又出了什么问题呢?

飞船坠落后,航天局迅速派出了搜救小组,到事发海域寻找哈姆的踪迹。幸运的是大家很快确定了飞船的坠落地点,迅速前往搜救,将哈姆和飞行舱都捞了上来。大家惊讶地发现:在经历了如此意外后,哈姆居然还活着!

哈姆不但活着,而且外表看上去完好无损,顿时成为了动物界的明星,被称为“最耀眼的黑猩猩”。哈姆获救后立即得到了一个苹果和半个橘子作为奖励,也就是因为它是黑猩猩,才这么容易满足。不然凭借这次飞向太空的壮举,他应该得到的远不止这点小恩小惠。

这次实验证明了一点:哺乳动物在飞向太空后,也可以安全返回,并且身体不会有太大问题,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有致命影响。之前苏联也曾把小狗“莱卡”送入太空,但这是单程的,莱卡上太空后就没能返回。而哈姆的这次冒险则证明人类也完全可以上太空之后再回来,大大鼓舞了人们飞向太空的斗志。

不过此后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还是慢了一步,1961年4月12日,就在美国人紧锣密鼓地准备发射计划的时候,苏联已经将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送上了太空,他也成为了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美国立即跟进,在5月5日也将航天员艾伦·谢泼德送上太空。但谢波德毕竟是“第二人”了,在名气上自然远不如加加林。

但太空竞赛并未就此结束,美国航天局并不气馁,既然没法当“太空第一人”,那就当“月球第一人”。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就让无数人向往。美国航天局随即宣布要在10年内登上月球,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赖斯大学发表演讲,公开宣布要进行登月计划。

在美国航天员训练的过程中,黑猩猩哈姆的形象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在大家因训练而苦闷时,就会互相鼓励:哈姆都能上太空后回来,我们凭什么不可以?有人抱怨训练辛苦时,旁边的人往往就会调侃:“给他一根香蕉。”事实上,训练基地里确实经常有香蕉供应。

这一次,美国人在太空竞赛中抢了先。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了登陆月球的第一人,还留下了那句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

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先后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但从1972年以后,美国再也没有执行过人类登月计划,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也没有再把航天员送上月球。

而在登月完成后,许多人又把目光转移到黑猩猩哈姆身上。哈姆自从返回地球后就有些不对劲。研究人员发现他的心跳特别快,跳动也很剧烈,大大超过了正常水平。他们对哈姆进行了精心护理和医治,也没能改变这一情况。最后,尽管在动物园内享受了“明星待遇”,但哈姆还是在25岁那年去世了,而一般黑猩猩的寿命有40年。

这也说明太空确实是危险的,虽然人类能探索太空,但太空目前还不适合人类生存。事实上直到现在,在太空中执行任务还是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同一航天员一般不会多次执行任务的原因。

对于当下的人类而言,太空还是太神秘,太广阔了。不过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终有一日,人类能在太空探索上大踏步前进,迈向更深的星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0 阅读:277

呱呱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