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觉得,恐怖片可以成为政治、历史题材的绝佳载体。
譬如《三更》,用“饺子”指代着一个时代对“回春”的渴望;
譬如《我们》,明摆着搭建的是一则政治寓言;
譬如《阴影之下》,全片都笼罩在伊朗革命后的战争和政治阴影下。
看不见,却让人时刻恐惧。
这其中。
让Sir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看不见”。
我们肉眼是“看不见”那些肃杀的政治氛围的,但却可以清晰地感知得到,我们自以为“看得见”的历史叙事,却常常,只是别人“让”你看见而已。
“看见”与“看不见”的周旋。
往往是此类恐怖片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
没错。
Sir已经记不清这是这些天写的第几部恐怖片了,但看了电影又觉得,这一部,是非写不可:
死亡修女
Hermana Muerte
西班牙电影,奈飞出品。
豆瓣6.1分(豆瓣向来对恐怖片的要求都很高)。
烂番茄观众好评80%。
导演,帕克·普拉萨。
在2007年拍摄的《死亡录像》,成为那一年恐怖片大爆款,也成为“纪录片式”恐怖片片单里,必看电影之一。
△ 豆瓣标记,好于97%的恐怖片
这部《死亡修女》,是脱胎导演帕克一部2017年的作品,《灵蚀》:
里面就有一位瞎了眼睛、长相丑陋,却有通灵能力的“死亡修女”。
所以吓人全靠妆造?
不。
与温子仁监制的两部《修女》不同。
这一部《死亡修女》,虽然在故事上没那么完美,但却有着更复杂的表达。
相比之下。
它的评分,实在不该这么低。
01
圣洁之下
在恐怖片里,越是圣洁的,就越是容易被玷污。
在《死亡修女》电影的一开场,身穿着白色道袍的娜西莎修女(阿瑞亚·贝德玛 饰)宛如披着圣光一般。
从树林里走向一所隐秘的修道院里。
娜西莎修女在小时候就受到神迹感化,受到村民们的追捧,并奉她为“圣女”。
在成为见习修女之后,她来到了这座修院修行,顺便成为女校的代课老师。
并且,主教给这里的修女嬷嬷们写了一封信,要让娜西莎修女在这里完成一项仪式:“嫁给天主”,彻底将自己奉献给上帝。
可,渐渐地在这座修道院里,出现了许多让她觉得奇怪的事情......
刚到这里的第一天晚上。
她在自己房间里,找到了上一任住客留下的信息:一位死去修女入殓前的照片。
就在她仔细看着照片上修女的名字时。
放在墙角的凳子,突然倒了下来。
注意这个镜头,是外面的人往内窥视的一个镜头。
说明,此时的娜西莎修女已经被暗处的“它”所注视着,宛如猎物一般。
接着,早上坐在教堂里与其他修女诵经时,手里的石榴石念珠,居然捻出了血来。
半夜,路过厨房,被一位修女嬷嬷叫住,让她帮忙尝尝点心。
可越吃,越觉得味道不对。
吐出来却发现,是两颗眼珠子。
或是,试穿典礼用的礼服时。
头纱突然越勒越紧,身上的衣服也越绑越紧。
去忏悔室,更是吓人。
无数只手伸出来,仿佛要将她撕碎。
本该神圣的地方,却让娜西莎修女做了一场又一场的噩梦。
直至,有一天。
她想让学校里的一位能通灵女孩,帮自己也看见这只愤怒的幽灵。
可是。
女孩明明看到它就在你身边。
修女却看不见。
她就在那边
为什么你看不到?
而女孩却成了幽灵泄愤的对象。
被吊死在了忏悔室里。
幽灵早就盯上了娜西莎修女纯洁、稚嫩,以及她对于信仰与自我的动摇。
她越是疑惑自己“圣女”身份的作用,越是怀疑自己侍奉上帝的念头是否坚定,邪灵就越发容易入侵她的身心。
此时,故事才是真正的开始......
02
眼睛
可能很多人没有留意,《死亡修女》将大量的笔墨放在“看见”上。
在电影海报上,就是一个捂着双眼尖叫的修女,而在电影里,也有许多关于“眼睛”的镜头元素。
像是娜西莎修女在噩梦醒来后,她揉着一边的眼睛,从噩梦里回过神来。
但。
这并不是我们起床时,轻松地揉眼睛,而是,去缓解眼球里的疼痛。
在忏悔室里,她误以为是在与神父对话,其实,是魔鬼藏在隔壁窃听了她心里的秘密。
为了震慑她,魔鬼在隔板里突然冒出了不止一只眼睛(保护密集恐惧症,Sir就不放图了)。
它并不想杀她,而是只想告诉她一件事:眼睛,不是只用来看的器官。
为什么这么拍?
因为在修道院里,“眼睛”才是让人害怕的器官。
人们需要对神明有着“盲目”的信任,才可以以神之名,做出邪恶之事。
所以。
在这个修道院里,眼睛,是不能“看”的。
众人祷告时,纷纷将眼睛闭上,不看圣母像,以示虔诚。
为上吊自杀的孩子举行葬礼时,仔细看才发现。
这个孩子的上下眼皮,被缝上了。
在这里,“看不见”比“看见”要好。
“看不见”就不会害怕,就不会产生质疑。
看不见,就会继续盲从。
你可说这是一种洗脑的方式,也可以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如,当娜西莎修女走进这所修道院时,看到墙上写的那一行字: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天堂
这里就是天堂
在这里,眼睛也象征着另一种意义:
它是具有主观视角的一种感官,是人意志的一种自发表现,是自我意识的出现。
而神性与人性总会彼此推搡。
时而是神性,占了上风;时而是人性,占据了大脑。
所以,就要扼制住人性。
也就要遏制住你“看”的欲望。
不仅如此,禁欲、禁食、以及,鞭笞自己,都是修行的课程。
娜西莎修女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带着一根用于鞭挞自己的鞭子,让自己时刻处于痛苦的苦行之中。
如果产生了对神的怀疑,或是信仰的动摇时,鞭打自己,就是她回归正信的唯一方式。
这样的苦修,对于娜西莎来说,并没有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反而是越发让她感到害怕。
在她第一次进入忏悔室时,她就已经开始对自己能否坚持信仰而感到犹豫了。
恶魔伪装成神父,与她对话。
在忏悔室里望向娜西莎时,她的双眼被窗棱遮住。
以一种盲目的状态,剖析自己。
当镜头凝视她时,娜西莎修女说出了自己心里暗藏的恐惧:
有没有可能
我只是想看到我想看到的?
我看到的
有没有可能我看到的就不是圣母?
在许多这类的“驱魔”的恐怖片里,神父、修女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
当邪恶无法战胜时,是否对宗教产生怀疑;
当发现恶魔并非是魔,而是“人”时,是否对自我存在产生怀疑;
当自己是一个叛神者后,是否还会坚定自己内心的道义,而非圣经教条。
说白了,就是,如果当他/她看到了人欲之恐怖,甚至凌驾于神之上时。
他/她还能为自己的神,找到“仁慈”的借口么?
03
看不见
所以这是一部质疑宗教信仰的影片?
不不不。
正如前面所说,恐怖片往往是政治、历史题材的绝佳载体,因为大多数的恐怖片,都是在恐惧中,试图去寻找真相。
这种“不可说”与“不可见”,是二者相通的地方。
于是《死亡修女》的第三章,娜西莎修女在害死了一位女同学后,彻底疯了,她决定逃离,可,此时日蚀出现,她不自觉地跪在了太阳下。
太阳放出的强光灼伤了她的眼睛。
神迹出现:
在恍惚之间,她仿佛看到那个死去的修女,她捧着她的脸,似乎想将自己的回忆传递给她。
她的瞳孔变白。
瞎了。
但,她却看到了些什么。
一场战争。
是的。
这才是影片最重要的地方,也是这个故事的真相:
1936年,西班牙的内战爆发。
天主教遭到了暴民的冲击,修道院的教徒、传教士们也受到了攻击。
修道院被抢劫,修女被强奸。
曾经的天堂,如今变成了地狱。
而那位鬼修女,则是因此怀上了孩子。
对于修道院来说,这是一个奇耻大辱,于是十几年来,她们三缄其口,否认事实的存在,甚至于,直接从名单里拿走了鬼修女的名字。
只要不提。
事情似乎就从未发生过,历史也就会被粉饰得干干净净。
那么“当下”人们的态度呢?
13年后,娜西莎来到了修道院。
那天,负责接待她的嬷嬷问她,你应该听说过那些年的往事吧。
但娜西莎修女的回答是,我当时还小。
什么意思?
此时并未目盲的她,其实是看不到历史惨状的。
她觉得与自己无关。
即便看到了墙上遮盖不住的弹孔,但不想也不会去了解,她来到这家修道院,本也只是想寻得一处清净之所而已。
但。
那些历史与她真的无关吗?
影片一直没有呈现修女年幼时,见到传说中圣母的场景。
直到结尾。
我们才知道,原来当年她所看见的圣母显灵,本是鬼修女复仇。
你看,并不是历史与后来人无关。
而是当你束缚在规则之下、在盲目的信仰之中,即便眼神清澈,心,也是“盲”的。
而只有“瞎了”。
才能看见事情的真相,才能觉察出与自己的息息相关来。
所以。
这部电影其实并不只是在说恶鬼报仇,它更像是一部历史片。
而非恐怖片。
正如导演的上一部电影《灵蚀》。
虽然说的是一位年轻少女玩通灵板而被邪灵入侵的故事。
其实在最后说的是,她渴望恋爱、社交,但却在青春期里不得已要照顾家里的三个弟弟妹妹,从而,让人看上去,她是被恶灵追杀,其实,是用“恶灵”杀死自己的弟弟妹妹。
这是一种“顾左而言他”的手段。
《死亡修女》,亦是如此。
电影的恐怖元素,其实也没有那么让人害怕(也是因此而丢了分)。
故事上也有些许bug。
但它的本意是,用“看不见”的历史,或是已经“不能看见”的经历,去告知人们:
“盲目”与“遗忘”,才是最恐怖的。
这也是Sir为什么觉得这部电影非写不可的原因。
就像影片里的镜头:
当娜西莎修女每一次睡醒睁眼时,一尊十字架就在她的头顶时刻出现。
它在提醒着她。
什么是可以让你看见的。
而那些不被看见的。
也就成了鬼。
但变成“鬼”真的就不存在了吗?
总有一天。
她会跨越时空,向那些掩盖真相的人“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