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里的中国史(春秋篇)》,背春秋300年历史学成语

Mo视界 2024-02-24 16:21:06

关于春秋历史,是这样记载的: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46]),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在这不长也不短的300年里,春秋经历了历史之中的起起落落。《典故里的中国史(春秋篇)》这本书封面上是这样写的:8部古籍,63个典故,书写近300年春秋史。由此,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春秋时期的经典典故。

《典故里的中国史(春秋篇)》涉及了哪8部古籍呢?我顺着每一篇文章都整理了一遍发现有这些古籍:《春秋》、《史记》、《道德经》、《庄子》、《论语》、《孙子兵法》、《国语》、《左传》……这已经有8部了,然后呢,还有没有呢?

我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之中,发现大部分的春秋史故事,出自于古籍《左传》之中,其次较多的则是古籍《史记》,但是除了这8部古籍以外,我发现还额外有一篇出自另外一本古籍之中——《列女传》,这个故事和大夫伯宗有关。

大夫伯宗很有才,并且心直口快,能言善辩,盛气凌人。他的妻子对此很担心,叮嘱他太过于直言不讳,容易引火烧身。某日,伯宗被大夫们说他知识渊博像阳处父,伯宗妻一脸担忧:“阳处父这人华而不实,善于言辞但没有谋略,最终遭来杀身之祸,有何可高兴的?”伯宗听闻,觉得很有道理,便对妻子说想请大夫们来家里喝酒,让妻子把把关。

大夫们如约而至,把酒言欢,妻子躲在一旁,仔细聆听并审视着酒宴间每一位大夫的言谈举止。宴会结束,伯宗妻子对其说道:“众位大夫的确不如你,但当今社会,一旦有什么变故,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你身上。你应该结交几个品行好有才能的大夫,关键时刻能保护咱们的儿子伯州犁。”

伯宗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妻子说的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他开始有意的结交了一个叫毕羊的贤人。公元前576年,伯宗被奸人诬告害死,而其子伯州犁则在毕羊的帮助下逃亡至楚国,幸免于难。

这个典故的故事不长,却告诉了我一个道理:那些嘴里说着各种阿谀奉承话语的人,能远离则还是远离吧,结交朋友,一定需要结交品行好的人。虽然我们不是伯宗,但是人生毕竟是自己的,好的人生,也许就是这些品行好的朋友带来的呢?

古籍好看,但是对我而言读起来还是稍微的有点困难的,我文言文一向学的不好。但是通过阅读《典故里的中国史(春秋篇)》,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为这本书里除了记录了古籍里的内容之外,还用白话文将所有的历史讲述了一遍。

就像上面《列女传·晋伯宗妻》,如果让我直接去阅读文言历史,可能我只能读到一个大致,但是具体的内容还是会有一些的不理解,而通过本书“晋国谋臣妻的远见”这一章的白话描述,我才能够看明白伯宗妻的远见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本《典故里的中国史(春秋篇)》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一个文章的标题都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三令五申、坐怀不乱、众叛亲离、不可向迩予取予求、表里山河、各自为政、疲于奔命、盗憎主人……

看书了解了历史,通过对应的历史知识记住了我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之中会脱口而出的成语,我忽然觉得好有成就。毕竟,当我脱口而出成语的时候,我还能嘚瑟的讲出对应成语的历史故事,对于很多只知成语不知历史的人来说,这可是非常让人震惊的存在吧。

《典故里的中国史(春秋篇)》,这本讲了300年历史将近63个典故的白话文历史书籍,我看完了~下一个目标就是记住它并争取倒背如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