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遗响——正字戏,活态传承让900年古老剧种重焕生机

陆丰新发现 2024-05-27 08:34:51

正字戏是“南戏遗响”,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传承至今已有900年历史。2006年6月,正字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正字戏进京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载誉归来。

2013年2月10日,正字戏《得胜还朝》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彼时,风光无限的正字戏,却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多重问题:正字戏演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新戏创作能力不强,剧团运营艰难……

2007年8月21日至22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在陆丰召开“全省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工作座谈会”,启动了全省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工作。2008年开始,在省、市、县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陆丰正字戏确立了“培养新生艺术力量,夯实传承发展基础”的思路,以老带新加快传承培养、与时俱进创作精品剧目。

16年过去了,陆丰正字戏活态传承已取得显著成效。剧团(现为传承保护中心)内老中青三代演员传承有序,聚焦乡村振兴、讴歌新时代的新戏大放异彩,陆丰正字戏传承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传承

老中青三代演员共谱非遗传承新乐章

赖晓媛今年23岁,2012年考入揭阳艺术学校正字戏表演专业委培班,2015年毕业回到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工作。谈及与正字戏结缘,她告诉记者:“小时候,我受到爷爷的影响,跟他一起看中央台戏曲频道的节目,当时就感觉很有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老师告诉我正字戏剧团正在招生,我报名以后经过考试进入剧团,被送到揭阳艺术学校学习,开始了戏曲之路。”

2015年,在《妈祖》排练的阿香一角让她印象深刻,“我们第三场的表演中有一个选段是上山采紫荆草。在采药过程中有一个林默娘、阿香、洪毅三个人同台表演的戏,需要搭手、吸腿、控腿、吊下腿、劈叉、乌龙绞柱等多种技巧动作,这些动作需要我们三个人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产生默契、排练整齐。”凭借在学校练就的基本功,以及日复一日的练习,赖晓媛很好地完成了这段戏,正字戏《妈祖》的演出广受好评。

收获了舞台表演的经验,赖晓媛成长了许多:“我从师兄师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师姐钟晓琳,以《妈祖》第三场采药那个戏为例,对戏过程中,师姐扮演的默娘会问我(阿香)‘有没有’,我回答‘没有’之后,要面向观众进行一个眼神的交流。师姐每次的眼神表达都恰到好处,情绪也比较饱满,把我也带到了戏里。她对每个角色、每个细节的表演,我都会学习,通过思考来提高自己。”

正字戏现代戏《荷塘月色》首场汇报演出剧照。

赖晓媛的师姐钟晓琳于2008年考入广东粤剧学校(广东粤剧学院前身),2011年毕业进入陆丰正字戏剧团(现为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这些年,经过多个剧目的磨砺,各类舞台的洗礼,她成为该中心的“台柱子”。16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正字戏发展的第一线,塑造了《妈祖》中的林默娘、《刺梁骥》中的邬飞霞、《青蛇传》中的小青、乡村振兴题材原创现代戏《荷塘月色》中的何向莲等多个角色,摘取国家级、省级多项荣誉。除了刻苦钻研、练习,提升技艺之外,钟晓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舞台经验分享给师弟师妹。

分享也是一份传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的弟子,钟晓琳从师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只要有时间,彭老师就会来中心指导我们,排练《荷塘月色》的时候她基本上天天到。我记得当时她身体不舒服,是吃完药后带病来的,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令我很感动。”

1944年出生于陆丰甲子镇的彭美英从小热爱戏曲,对正字戏一往情深。她荣誉等身,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如今80岁的她虽不能再登台演出,但一直坚守在正字戏传承第一线。日常生活中,她一有时间就会到中心,为新生代演员提供专业指导,乐此不疲。她将一身技艺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此外,她呕心沥血致力于正字戏历史文献的整理。2009年,她出版《正字戏》一书,2015年11月、2021年6月分别出版《正字戏》(有增补)、《南戏遗响——正字戏》……10多年来她先后发表多篇论文,著、编、出版的正字戏5本图书也都成为正字戏艺术教科书。这些书籍成为正字戏演员的精神食粮,钟晓琳告诉记者:“业余时间,我会看看彭老师写的书,这样能加深我对正字戏的理解。”

彭美英、钟晓琳、赖晓媛等人身上,有着正字戏代代相传的印记。2008年、2012年,陆丰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收两届共55名正字戏、陆丰皮影戏学员,委托广东粤剧学校、揭阳艺术学校办班培训,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学习;2008年至今,还分期分批选送12名青年演员到上海戏剧学院、广东粤剧学校、揭阳艺术学校进修导演、表演专业。同时,陆丰从京、津两地请来专家、老师提高青年演员的基本功和表演水平。经过多年努力,当年的学员现在大部分已担任正字戏的主要角色,并多次在国际、全国、全省、全市的艺术赛事上获奖,成为正字戏、陆丰皮影戏的新一代传承接班人。

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创作精品文艺剧目

施晓虹今年23岁,于2015年从揭阳艺术学校毕业后进入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她饰演《刘文龙》中的肖淑贞一角令人印象深刻,表演过程中,她抬起兰花指,轻甩水袖,身段、手势、眼神、步伐等精准到位,展现了扎实的表演功底。

然而,兰花指、水袖等青衣的“拿手戏”到了现代戏《荷塘月色》中却成了一种阻碍。“《荷塘月色》是现代戏,没有这些传统戏的动作,也不能翘起兰花指。刚开始排练时,就要改变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同时,现代戏的唱词也不一样。我在老师和师姐、师兄的帮助下,一遍遍练习。”

施晓虹是陆丰市委托专业院校培养的第二批戏曲人才,来到剧团后,她不仅要演好传统戏,还要快速上手新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心老艺术家和师兄师姐帮助下,加上自身的努力,她成功完成了《荷塘月色》中陆小凤的角色扮演。正字戏现代戏《荷塘月色》是陆丰市近年来创作的3部正字戏现代戏之一,获得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扶持。该剧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导演,王辉、王怀民、彭美英编剧。剧情以滨海镇莲子村党支部书记何向莲带领全村干群参与乡村振兴的故事为主线,深受专家、观众的好评。

近期,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青年演员张作标正在为正字戏进校园活动排练正字戏传统戏《方世玉打擂》,他饰演方世玉。主人公方世玉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比较调皮,而张作标已经27岁,经过向师兄们请教,他逐渐克服了年龄反差带来的表演难度。“这场戏演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比较费体力。其中有一个片段是方世玉被关在二楼阳台,他需要打破窗户从二楼翻下来。舞台上,通过道具展示出这里有一个窗,我就表演出如何抓住窗、踹掉窗,然后翻出来。”每次在学校表演这段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

除了进校园,正字戏还来到了乡村文化集市。“2022年的时候,我去桥冲镇溪碧村乡村文化集市上表演。当我走上舞台,许多村民都围到台前,他们眼神中满是期待。我们当时演的是《百花赠剑》,表演完之后,观众久久不散、掌声不断,这一刻我特别有成就感。”16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是令钟晓琳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之一。

正字戏《百花赠剑》剧照。

近年来,陆丰正字戏与陆丰乡村振兴工作同频共振。2022年6月13日、2023年4月9日晚,正字戏现代戏《金笔情》两次登上了陆丰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的舞台,向现场观众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在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第三场小组赛中,借力技术支持与舞台上的环形屏幕,让正字戏绝活“跑布马”在舞台上奔跑而过,配合正字戏吹打乐,既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也让人感受到陆丰实施乡村振兴的奋发拼搏、干劲百倍。那场比赛中,汕尾陆丰市以第一名出线,其中的非遗节目给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汕尾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被更多人熟知。

正字戏表演登上陆丰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舞台。

未来

坚持守正创新,出戏、出新人

人才辈出、精品不断。900年历史的正字戏蓬勃发展背后,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对此,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陈文宾回答——体制保障是最重要的。“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完善机制体制,解决地方戏曲艺术人才队伍后顾之忧。”

一方面,陆丰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保障,先后出台了《陆丰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陆丰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意见》等文件,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同时,陆丰市将正字戏剧团转制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陆丰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给了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60个编制,并给予全额拨款,留住了艺术人才,为剧种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和经济保障、人才保障。

此外,陆丰市委宣传部实施抢救保护工程,加大整理、抢救力度,牵头成立“陆丰市正字戏、皮影戏整理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整理工程,对清末民初海陆丰正字戏手抄剧本展开抢救和保护工作,对正字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历史音像、图文资料进行整理、重排、拍摄,录制成视频资料,建立电子资料信息库,整理清末民初古剧目提纲本156卷410多册。

站在新的起点,正字戏如何进一步传承发展?“正字戏传承需要坚持守正创新。首先,要不断培养人才,坚持政府主导、专业院校代培的模式,发现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其次,以‘精’为主,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创作紧贴时代脉搏的新戏;再次,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做好‘非遗’项目进校园、戏曲下乡,培养新的观众;最后,把正字戏的粉丝圈、朋友圈扩大,借助国家、省、市的戏曲平台将新戏、新演员推出去,同时走‘小剧场流量化’路线,通过新媒体等形式,将正字戏推广传播出去。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继续做好对正字戏的活态传承。”陈文宾介绍。

人物

钟晓琳:如何守正创新、活态传承正字戏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陆丰正字戏演员钟晓琳。

钟晓琳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市级传承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汕尾市劳动模范、2023年度南粤最美职工,也是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骨干演员。

今年30岁的她,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从事正字戏表演传承工作16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字戏在海陆丰地区影响力巨大,剧团平时演出活动较多,平均一年有200多场下乡、进校园的演出。面对高强度的排练和演出工作,钟晓琳甘之如饴。她说:“最辛苦最累的环节其实是在刚接到角色,需要去刻画人物的时候。因为要把自己想象成为剧里的人物,要深入了解他,要去体验他的故事和心路历程。我很荣幸一直都能得到老师的言传身教。”

自2008年入行以来,她一直坚守在正字戏传承保护的第一线,与剧团演职员一起传承好正字戏,以文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陆丰文化强市建设而努力。

《妈祖》是送戏下乡惠民演出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钟晓琳饰演该剧中林默娘一角。回想起该剧的演出过程,钟晓琳介绍:“妈祖是沿海渔民比较信奉的,每次我演完之后都能看到台下有很多老人家做出双手合十的手势。这说明,我们演出的角色受到了他们的真心认可,那一刻,我会感到一种使命感和成就感。”

排练、演出之余,钟晓琳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守正创新、活态传承正字戏。“有些人认为戏曲是老人家看的,我们需要不断纠正他们的观念。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正字戏和其他‘非遗’项目。我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了很多正字戏的内容,年轻人看到以后很感兴趣,也逐渐成为我们的粉丝。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在做好传承的同时,进行更多创新的传播方式,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正字戏,了解这项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此,钟晓琳成立了劳模工作室,多次组织授课活动,为戏曲爱好者指点疑惑。同时,频繁“触网”,丰富戏曲文化的传播与体验形式。

钟晓琳表示:“接下来,我将继续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青年演员更好地活态传承正字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艺’起助力‘百千万工程’!”

荣誉榜单

2006年6月,正字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7日,正字戏作为广东省的唯一代表,以优秀传统剧目《姜维射郭淮》晋京参加中国“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受到多方赞誉,并荣获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奖”。

2007年6月7日,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姜维射郭淮》进京参加中国“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

2007年8月21日至22日,全省稀有剧种传承保护工作座谈会在陆丰市召开。

2008年11月22日,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百花赠剑》参加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展演荣获特别奖。

2010年7月,陆丰正字戏剧团应邀参加香港首届中国戏曲节展演。

2010年10月,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展演。

2010年10月,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广东省特色剧种展演暨学术研讨会上,正字戏《刺梁骥》《古城会》参加展演均获优秀剧目奖。

2013年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的著作《正字戏》荣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2015年,经作者进一步考证、充实、完善,并得到中国著名戏曲评论家郭汉城悉心指导、亲自为该书作序题写书名的《南戏遗响——“正字戏”》新版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13年2月10日,正字戏《得胜还朝》亮相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

2014年9月,正字戏《刘文龙》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作品二等奖。

2014年6月24日《刘文龙》全剧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州大戏台》播出。

2015年10月《刘文龙》入选中央电视台《多剧种百台精品大戏荟萃展播》。

2016年1月7日,正字戏精品剧《妈祖》在汕尾市马思聪艺术中心首演。

2016年6月,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入选文化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6年度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传承、导演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刺梁骥》《百花赠剑》。

2018年2月6日,正字戏精品剧目《妈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九洲大戏台和央视网同时播出,这是正字戏继精品剧《刘文龙》后第五次在央视播出。

2018年4月30日和5月1日连续两晚,正字戏精品剧《妈祖》登上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妈祖大学堂”舞台献演,福建电视台等媒体均作宣传报道。

2018年6月,正字戏《吕布试马》参加广东省第九届戏剧中青年演艺大赛获金奖。

2018年11月,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百花赠剑》参加“中华颂·长丰杯”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活动获评为优秀剧目(银奖)、优秀导演、优秀演员等奖项。

2018年11月,《刺梁骥》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

2018年12月,正字戏优秀传统精品剧目《刘文龙》选段参加“2018第三届‘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展演。

2019年11月,正字戏《织锦记·百日缘》(选段)参加2019年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

2021年11月,在广东省第十届戏剧中青年演艺大赛中,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获2金4银4铜。

由彭美英著写的《南戏遗响——正字戏》和携徒弟陈文宾、郑俊锦挖掘整理的《南戏遗响——正字戏音乐声腔》,一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两书以“南戏遗响”项目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2年度)”。

2022年12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获评首届汕尾市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2022年12月,正字戏红色题材革命现代戏《黄厝寮》获汕尾市首届文艺奖“金奖”。

2023年10月,正字戏乡村振兴题材大型原创现代戏《荷塘月色》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播出。

2023年11月,正字戏《刘文龙·锄奸》入选文旅部艺术司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

2023年12月,正字戏《吕布试马》入选文旅部艺术司主办的弋阳腔与高腔优秀剧目展演。

2023年12月,正字戏《吕布试马》在“2023粤戏越精彩·广东省地方戏曲传统折子戏展演”中荣获“十佳传承剧目”称号。

2023年12月,正字戏乡村振兴题材大型原创现代戏《荷塘月色》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岭南戏曲频道、荔枝网同时播出。

来源:南方+

0 阅读:3

陆丰新发现

简介:用最简单的方式带您了解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