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效果一般,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实话实说趁年华 2024-04-29 06:39:39

2019年,被列为“基层减负年”。

如今五年过去了,“减负难”的声音仍不绝于耳。

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次释放出动真碰硬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

基层减负,“负”从何来?根在哪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形式主义的表现在基层,病根在上级部门,是“中层”,确切的说是“中层”的形式主义在作祟。

“中层”在落实政策、制定方案、作出决策时没有实事求是,就给出结论,安排一个工作流程给基层加重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就成了问题成了“负”的来源。

这些不必要的负担主要表现为“四多”。

一是会议多。乡镇班子成员平均每月参加3次上级召开的会议,党政主要领导甚至达到每周3次。省级、市级召开的视频会议,有时开到村一级,上级会议结束,下一级接着开会,乡镇干部可能要听四次布置安排。各种会议让人疲于应对,有时甚至“上班基本在开会,下班才能忙工作,加班、熬夜成了常态”。一些基层干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仅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还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一些政策有效落地。

二是文件材料报表多。近几年,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小红头呈逐年增多态势。为推动上级文件、通知精神落地,乡镇也随之下发文件,一些文件、通知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质量不高。在“填表报数”上,有时多个部门要求报送内容相同的数据和材料,而且时间紧、催得急,早上收到的文件下班前就要求报材料,晚上收到的文件第二天中午前就要求报材料,朝发夕报、隔夜上报也是常态。

三是督导检查考核多。一些部门不管工作大小、是否必要,均要开展督导检查。为了迎检,乡镇有时全员动员、打扫卫生、文明劝导,党政主要领导还要亲自陪同。督查考核内容多且频繁,督查重点过多关注会议部署、资料规范整理、影像资料等,工作有没有安排部署、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主要看有没有留痕,以材料论英雄。

四是问责多。一些部门工作一安排,就开始排名,连续3次或几次排名落后,就要被问责。基层乡镇就那么几个,工作总有先有后。基础好、有优势的,工作就排在前面。基础薄弱、短板明显的,工作就落在后面。为提高工作排名位次,基层干部思想压力大、工作压力大、责任压力大,造成身心不堪重负。

“中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革弊祛疾亦非一日之功。基层形式主义长期整而难治、禁而难绝,一大病灶其实是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的重发区就是“中层”。为基层减负,应从“中层”抓起、做起,求真务实,拒绝“假把式”。

一要改进会风文风。大力压缩会议,能不开的就不开,能合并开的就合并开,必须召开的会议要尽量压缩会期,合理控制参会范围,进一步提高会议效率和会议质量。规范文件报批程序,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规格,提倡发短文、管用的文,着力增强文件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年底要对各部门召开会议和印发文件、通知、小红头的情况予以通报。

二要规范督查考核。改进督导检查工作方式方法,对适合暗访的督查检查,一律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能选择有代表性地方的就不搞全覆盖,避免向基层过度索要材料、重复填表报数。明确要求不得把是否拍照、公示挂牌等留痕情况作为各类检查重点和考核赋分项。除紧急突发工作外,不得临时要求基层填报表格、提供材料。严控针对基层干部的考核总量和频次,对考核项目进行梳理筛选,对多余的考核项目能减则减,让考核少而精、深而实。

三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的规定要求,在启动干部问责程序时,同步开展容错调查核实,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符合容错纠错的,应从轻、减轻或免于追究。加大“容错式”使用力度,对能够深刻汲取教训、积极担当作为、已过影响期的干部,该容的容、该用的用。健全完善诬告澄清正名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和负面影响,不让“多劳”的“能者”受委屈。

四要健全减负长效机制。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基层减负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统筹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持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加大减负工作信访举报的核查力度,对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违规增加基层负担等问题严肃查处、精准问责。推动落实基层干部带薪休假、年度体检等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0 阅读:1

实话实说趁年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