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娃气到心肝疼,撒谎了还死不承认!”其实说谎背后原因才戳心

我是佑佑 2024-06-21 16:55:40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撒谎”的情景,且对于孩子的“撒谎行为”很头疼。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撒谎”只是他们成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而已,学会“说谎”是幼儿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父母无须过分担心,而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

当孩子从说谎中获得“好处”的时候,理性意识还不完备的他们很容易对撒谎产生依赖性。虽然这种依赖会短时间内获得享受,但是其后患无穷,孩子会将撒谎这种并不被道德所肯定的行为当作正确的处事方式,当成面对挫折和责任时的挡箭牌。

长此下去,孩子的内心会变得懦弱,也倾向将不劳而获当做生活的常态,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这些负面影响而变得扭曲。

那孩子们为什么会说谎呢?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孩子说谎呢?下面就跟随佑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对幻想与现实间的区分障碍

孩子的智力还处在不断发育的阶段,有时头脑中臆想出来的片段,他们会认为是真实的事情,讲述给父母或者身边的朋友听,这可能是孩子自我成长的一种表现。

(2)习惯于逃避责任

习惯性逃避责任的孩子最喜欢说的谎话就是:“这个不能怪我,这个不是我做的,是别的小朋友把我的玩具车弄坏的”。这种孩子并不能准确评估一件事情,更不知道怎么处理过失。

最初找理由欺骗自己和父母时,孩子的心里也会愧疚,但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结果,甚至到最后都看不到自身的过错与行为的偏失,推卸责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简单地以为把事情推给别人就安全了。

(3)对于奖励的渴求

孩子幼小的心灵缺乏足够的判断与辨别能力,面对着诱人的物质奖励,很难产生对其足够的抗拒力,为了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奖品,就有可能会撒谎。

面对孩子们的说谎行为,大人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说谎可分为想象型说谎、虚荣型说谎和逃避型说谎三种,不同类型的说谎应对方法也不同。

01想象型说谎: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这种类型的说谎基本发生在幼儿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很多时候会想象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话和场景,并且描述得和真实事件一样。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分不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刻意说谎,而是把所想象的事物当成现实。这种幻想式谎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无须过分担心,也无须责怪孩子。

针对孩子的想象型说谎,一般都与特定的情境(如经验、记忆、梦境等)和某些心理动机(如寻求关注、避免责罚等)相关。

例如:

因为不想上幼儿园,孩子可能会想象自己肚子疼;

因为不想吃不喜欢的蔬菜,孩子会想象自己看到了飞来飞去的小虫子;

因为打碎了瓶子害怕被责罚,孩子会想象是洋娃娃打碎了瓶子.....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分析孩子语言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安抚和沟通,了解孩子说谎的真实动机与意图,体会孩子通过想象型说谎想要表达出的情绪与情感需求。

孩子的谎言有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说谎的规律性,例如是否集中在特定时间和情境(如每次去幼儿园之前就会肚子疼),从而掌握规律,辨别孩子的想象型说谎。

但发现孩子的想象型说谎行为后,切勿随意质疑与指责,为孩子贴上“爱撒谎”的标签,如果孩子说的话与现实不相符,家长可以用“说出事实”“说出真实的情况”等善意引导,去代替“别说谎”“你能不能说实话”等质疑。

02虚荣型说谎:流露愿望或者为了引起注意,获得关注

孩子通常自我控制力较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在外界事物的诱惑下,有时会撒谎。

在没有达到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又想得到赞美时,或者想在同伴中保持某种地位时,往往会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

如“我也有这样的玩具”“我妈妈也刚刚给我买了这个款式的裙子”,诸如此类的谎言常常是在流露一种愿望,也是在掩饰愿望没有实现的失落。

针对虚荣型说谎,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每个人都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每个人也都有优缺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做自己就好。

03逃避型说谎:为了逃避批评和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滥施惩罚是造成孩子因恐惧而说谎的原因。孩子做错事时,为了逃避责任,逃避父母和老师的责罚,就会用“说谎”的方式来掩盖事实,以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针对逃避型说谎,父母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告诉孩子成人都喜欢诚实的孩子,激励孩子们说出事实。

孩子说出真相后,不要因为他们做错事而批评责骂他们,而是首先要表扬他们的诚实,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思考以后遇到同样的难题时要使用正确的处理方法。

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也能阻止孩子因害怕批评而说谎。

0 阅读:0

我是佑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