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过,“潘仁美”的原型就是邯郸的“潘美”。那么历史上的“潘仁美”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其实,潘美在历史上并不是各种剧本中描述的那样“恶贯满盈”“陷害忠良”的人。如果我们从正史中寻觅答案,“潘”是一个遭人讹传千年、被人误会的“冤假错案”。
电视剧《杨家将 》剧照
一是,潘是北宋年间的开国元勋。大家都知道,赵匡胤是在征战途中黄袍加身的。而潘美就在军中,二人多有配合,很早就追随宋太祖平定天下,所以他们有着很深厚的情谊。赵光胤发动兵变后,就是指派“潘”回朝传递消息,完成这个既尴尬、危险,又使命重大的任务。史书载,当年潘单骑回到开封,宣布这一惊天消息。之后,只有一名叫韩通的大将急忙下殿意欲抵抗外,其余尽数俯首称臣,赵匡胤兵不血刃改朝换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到潘是如何面对群臣,是如何舌战满朝。所以,潘的能力、功劳堪与诸葛亮舌战群儒媲美。还有史书载,潘“信任于得位之初”。
二是,潘是太祖平叛和善后的功臣。陈桥兵变后,潘又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是年,北宋立足未稳,各路诸侯兴风作浪,赵光胤很是头疼。陕西袁彦就是其中之一,为人凶悍,一直整顿军队,打造兵器,大有造反的迹象。赵光胤决定派人去陕西,监视袁彦的军队,并劝服他入朝来见。派谁呢?潘美力挑重任。数日后,潘竟带袁回到开封。太祖大喜说:‘不杀袁彦,而是让他来觐见,潘美了却我心中一件大事’。
三是潘在开国初年的数次平叛中,功绩显赫。潘有时时冲锋陷阵的猛将,有时又是安抚善后的能臣,为赵光胤解决了不少的“大事”“难事”。攻打南汉,剿灭南塘,收复北汉,潘始终冲在最前线。溪峒蛮獠民族从唐朝开始就侵扰内地,数百年都没有得到管制。潘美一马当先,带兵追剿,直至老巢。对契丹的战争,潘功不可没。公元980年,雁门关大捷;公元982年,潘率三万宋军迎战三路敌军,勇破36垒,打得辽军丢盔弃甲。直至去世前几个月,仍坚守在抗辽前线。
面对累累功勋,怎么背负上千年骂名的呢?
北宋名将曹彬画像
一是陈家谷兵败,背负指责。公元986年北伐中,潘为西路军主帅,杨业为副帅。当时,潘单独率兵攻下了燕云十六州的四个州。然而,大将曹彬(北宋第一武将世家,著名战将)出师不利,潘只好撤回。不久,朝廷下诏潘,将攻下的四州百姓迁徙回内地,并命潘率兵保护。关键时刻,寰州再次沦陷被敌军夺回。副将杨业认为此刻辽军士气旺盛,交战必败,应避其锋芒,以护送百姓为主要任务。而两个监军反驳,并冷言冷语嘲讽。杨业因为是降将身份,怕别人怀疑他不忠,于是决定背水一战。史书载,临战前,杨业曾哭诉衷肠,只不过潘未加阻拦。结果,杨业战败,两个监军早早撤离战场,招知杨业被俘,绝食而亡。正因如此,令潘背上骂名。有人怀疑他嫉贤妒能,故意不派兵相救,有意将杨业置于死地。加上民间故事口口相传,人们对杨家将的敬仰,使得后人对这位历史人物一贬再贬。为了丑化他,还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仁”字。显然,如果以一场兵败来否定潘一生的历史功绩,是有失偏颇的。
二是有史学家考证,说潘罪过不轻,主要是:幽州战败,有败绩;讨伐溪峒蛮獠时,杀人很多。攻太原时,所部屠城、烧城、灌城,掠夺妇女为营妓;管理下属,“乘怒杀人”;利用职权,打压杨业,还多次上书,状告杨业的短处,后不惜误国,害死杨业。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和历史史料,可以用以下概括评价潘的功与过:有功有过,功在忠于朝廷,对地方平叛屡立战功;过在烧杀屠掠降国百姓,畏惧强敌,嫉妒陷害副将。陈家谷口兵败影响大,成为宋朝开始萎靡不振的重要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