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张文秋回家遭到抢亲,其反手两个耳光打懵对方,成功脱身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6-04 11:58:08
前言:

提到张文秋,人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她的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二女儿邵华嫁给了毛岸青。但对于张文秋老人来说,与毛主席做亲家只是她人生经历中的一小部分。

张文秋老人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的人生经历,往往要比人们想象中的丰富且精彩。

张文秋

大家闺秀侠女风范

1948年,毛岸英与刘思齐相爱了,这件事被毛主席知晓后就找来了张文秋谈话。

得知张文秋是湖北京山人,毛主席想起一人便问:“清朝同治年间,有位张玉亭在我们湖南做过巡抚,也是你们京山人。你知道不知道这个人呀?”

谁知,张文秋回答说:“那正是我的祖父。”

张文秋(右一)全家福

毛主席听了也十分震惊,随即大笑道:“原来那位张大人就是令祖,他在湖南还是有些口碑的,我做孩子的时候就听乡间的老人讲过。”

的确,张文秋的家世并不简单,她的祖父张玉亭曾在乡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举人,获得了进京赶考的资格。

那时,清朝多贪腐,科举考试也存在收买考官等行径。张玉亭做人非常有原则,不愿意贿赂考官,因而三次应考都以失败告终。科考无望,张玉亭一气之下弃文习武,直奔武当山,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张玉亭运气非凡,后来,咸丰皇帝出榜招贤,张玉亭再次迎来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他利用自己高超的武功在武考中大展身手,成功入围,被皇帝召至金銮殿内面试文采时,再次一鸣惊人。

皇帝见张玉亭是难得的人才,当即钦点其为“探花郎”,又任命他为安徽凤阳知府。

即使身处官场的淤泥中,张玉亭也能像莲花一样不染尘俗。他为官清廉,所到之处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皇帝也被他的作风感染,御笔亲书赐予“江左清才”、“清正廉洁”,并赏戴花翎,御赐半副銮驾。

后来,张玉亭又在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做官,政绩斐然,声名远播。

张玉亭在京山老家曾有一妻万氏,并生下了张文秋的父亲张楠和两个女儿。张玉亭在京城考中探花后,当朝一位皇亲徐五爷认为他前途不可限量,便把自己唯一的女儿强塞给他做二房。

但这位徐二夫人并不是好相处的,优越的家庭环境养成了她骄横跋扈的性情,仗着出身名门,便不把出身小户的万氏看在眼里,时常指桑骂槐,还掌握了家中管理大权。

万氏受气不过,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京山老家,儿子张楠则继续留在父亲身边读书。

后来,张楠考中举人,却无心仕途,执意要回京山守业过日子。不久,万氏因病去世,张楠妻子也跟着西去,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无奈,张楠又续娶了夫人孔氏。

1903年,孔氏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其中姐姐就是张文秋。

张文秋年轻时期

张文秋出生后,由于母亲奶水不够,就被父母送到了外婆家中抚养。这是张文秋一生中最恣意放松的时候,外公家不似自家规矩多,不需要时常拘束,因此,张文秋从小由着自己的天性发展,上山、爬树、下河,天真烂漫。

也由于在外婆家与穷人家的孩子一起生活,使她从小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嫉恶如仇的、帮助穷人憎恶地主恶霸的女侠风范。

张文秋5岁那年回到了张家,正当大家沉浸在骨肉相聚的欢乐之中时,那位徐二夫人又出来作闹。她当着孔氏娘家人的面,责骂张文秋的母亲对她侍奉不周,没有教养,不配做张家的媳妇。

张文秋(左)

面对徐二夫人的刁蛮,张文秋的父亲也无可奈何,只得连连向满眼含泪的岳母道歉。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欺负成这样,小小年纪的张文秋心中突然窜出一股火来,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根木棍就要找徐二夫人算账。

最后还是她的父亲把她拦了下来,才平息了这场闹剧。

也正是因为通过这件事情,大家都认为张文秋人小胆大,将来必定能有一番作为。从此以后张家非常重视对张文秋的教育,以至于后来无论发生了何事,都没有断了张文秋的教育。

张文秋一家

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

张文秋的大姐夫、哥哥都是同盟会成员,受到他们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张文秋的女性独立意识很早就觉醒了,她要求父母为她剪发放足,并继续学习。

这在当时封建制度下是非常少见的,但张文秋做到了。

1918年,张文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董必武是她的国文、历史老师,陈潭秋教授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英文。

张文秋和女儿们

这两位教师可以说是张文秋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在这一段时期,张文秋广泛接触《新青年》、《青年进步》的进步刊物。后来,张文秋几乎参加了所有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并在斗争中迅速成长。

从张文秋儿时的性格来看,她必然不会是忍受压迫的女性,对于婚姻,她更是反对父母包办。

1919年,张文秋的母亲因操劳过度不幸离世,她和弟弟回家安葬完母亲后正准备返回武汉,却在这时发生了一起荒唐的抢亲闹剧。

张文秋

原来,在张文秋刚出生时,父亲张楠就擅作主张为她寻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孙家桥的首富徐家的儿子。

这位徐家少爷可并不是良人,整日游手好闲,赌博、抽大烟、寻花问柳样样不落,是远近闻名的败家子。

在张文秋还在读书的时候,徐家人就多次上门来催婚,但当时张文秋不在身边,再加上张楠去世得早,家中没有一位做主的人。张文秋的母亲也不想女儿早早出嫁,就一直推迟婚约。

张文秋和女儿们

如今,张文秋回来安葬母亲,这下被徐家看到了成婚的时机,在两家事先没有商量的情况下,突然冲门而入,强硬将毫无准备的张文秋架出了堂屋,硬生生推进了花轿。

一路上,花桥左右摇晃,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尽管张文秋在撕心裂肺地喊叫,外面的人也丝毫听不到。

张文秋就这样被推进了徐家堂屋,这时人们才发现张文秋还穿着一身孝服,这可忙坏了徐家上下,纷纷要给张文秋换上新娘妆。

晚年张文秋回到京山

张文秋当然不会任由别人摆弄自己,竭力抵抗,但无奈对方人手实在太多。这可惹怒了张文秋,她扬手就给了近前的人两记耳光,那人丝毫没有准备,愣在了当场。

新房里乱作一团,就在这时,一位拄着拐棍的白发老头子从外面走了进来,看样子是徐家的主事人。只见白发老头子举着一根皮鞭,指着张文秋破口大骂:“告诉你,既然进了我徐家的门,你就别想走了。你要是今天不结婚,老子就打死你!”

旁边一个老太太也站出来劝张文秋:“我是你婆婆,你要是嫁过来,这个家就交给你来当。”

晚年张文秋

这种场面根本震慑不住张文秋,对方越是压迫她,她就越要反抗。她一把将徐家的管家钥匙扔在地上,义正词严地从反帝反封建说起,从抢亲逼婚、侵犯人权说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徐家被她说得无法反驳,但又不想轻易放过张文秋。

就在徐家不知如何收场时,孙家桥的区长赶来主持公道,批评了徐家的抢亲行为,又亲自送张文秋回家,这才平息了这场闹剧。

张文秋热爱学习,追求进步,拥护男女平等,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盛开的一朵奇花。她正义勇敢、坚强刚毅,是所有女性的榜样。

1 阅读:78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