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3大细节表明:德舰过航台海表面嚣张,但其实内心无比心虚

大头娱畅说 2024-09-16 16:18:51

德国,这个以严谨理性著称的国家,最近却在国际舞台上,演绎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9月13日,德国海军“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号补给舰,浩浩荡荡地穿越了台湾海峡。德国官方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维护“航行自由”。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场精心策划的政治作秀,一场德国试图在中美之间玩弄平衡,却最终暴露出自身虚弱和尴尬的拙劣表演。

德国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早在事件发生前一个月,德国媒体就放出风声,称德国军舰可能穿越台湾海峡。这种“提前预告”,与其说是为了彰显德国的“透明度”,不如说是为了试探中方的反应。毕竟,如果真的只是为了维护“航行自由”,大可不必如此高调,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德国的心虚,还体现在其与美加等国在类似事件上的不同表现。美国和加拿大军舰穿越台湾海峡时,往往言辞强硬,毫不掩饰其挑战中国的意图。而德国这次却显得格外低调,不仅搬出了“躲避台风”这样蹩脚的借口,还在过航期间全程开启AIS系统,并刻意降低航速,生怕引起“误判”。

这种“做贼心虚”的表现,与德国官方宣称的“维护航行自由”的豪言壮语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怀疑,德国究竟是在维护什么“自由”?

事实上,德国的“心虚”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德国的对华政策也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对华合作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德国的传统盟友,不断向德国施压,要求其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德国“红绿灯”执政联盟上台后,对华政策更是充满了矛盾和摇摆。默克尔时期,中德关系以务实合作为主,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然而,“红绿灯”政府,特别是其中的绿党成员,却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主张“对华去风险”,甚至公开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对华政策,让德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显得进退失据。一方面,德国政府深知,与中国“脱钩”不符合德国自身的利益。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就曾公开表示,德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很高,与中国“脱钩”将给德国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又不敢违背美国的意愿,只能在对华问题上采取一种“既要又要”的骑墙态度。

过航台湾海峡事件,正是德国这种“精神分裂”的集中体现。德国试图通过这一举动,既向美国表明自己“不是吃素的”,又避免与中国彻底撕破脸皮。然而,这种“两边讨好”的做法,最终只会让德国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将德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作为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重要能源动脉,“北溪”管道事关德国的经济命脉。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对德国至关重要的能源生命线,却在北约的眼皮子底下被炸毁,而德国政府除了表示“遗憾”和“谴责”,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反制措施。

谁是“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幕后黑手,国际社会早已心知肚明。然而,迫于美国的压力,德国政府却选择了沉默,甚至不惜牺牲自身的利益,也要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让人不禁怀疑,德国是否已经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

如果说,“北溪”管道被炸事件暴露了德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软弱,那么过航台湾海峡事件,则暴露出德国在战略上的迷失。德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与台湾问题八竿子打不着,却偏偏要跑到亚太地区来“刷存在感”,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讨好美国,向美国展示自己的“忠诚”。

然而,德国的这种“投机”行为,注定是徒劳的。美国政客关心的只是自身的利益,对于德国的“示好”,他们只会照单全收,而不会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回报。相反,德国的这一举动,却会严重损害中德关系,给德国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有句老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德国为了讨好美国,不惜损害自身利益,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德国政客们如果真的想维护德国的利益,就应该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不要再做美国的“马前卒”。

总而言之,德国军舰过航台湾海峡,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闹剧。这场闹剧的背后,是德国对华政策的摇摆不定,是德国在中美之间试图“两边讨好”的尴尬处境,更是德国在外交政策上的战略迷失。德国政客们如果不能认清现实,改弦更张,最终只会将德国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 2024-09-17 03:44

    啰啰嗦嗦的垃圾文

大头娱畅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