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为你,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升职了!”
“还不是为了生你,我都没继续求学!”
听到父母的这些话,你是否感觉“我有这么大能耐吗?”
虽然感恩父母,可怎么还有那么强烈的愧疚感呢?
明明自己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其实这种愧疚感多半来自父母传递出的“牺牲精神”。
比如一些家长潜意识里会把自己的无能推到孩子身上。
比如,父母人到中年,身边的朋友升职的升职了、赚钱的赚钱了。
这个阶段的父母常常会衍生出一种‘无能且无助’的负能量,如果能把失败的原因推出去,自己的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而且当一切是“为了孩子”时,作为父母这个角色还能显出自己的伟大。
不得不说,一箭双雕,“姜还是老的辣”。
还有那些为了孩子不离婚的,扪心自问真的全是因为孩子吗?
如果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或者是离婚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能接受,真的还会单纯地因为孩子就不离婚吗?
众所周知,父母在那个年代离婚和“欺师灭祖”没啥区别,影响还是很大的。
父母那辈不离婚,绝非都是为了孩子那么简单,更多的还是担心对自己的影响。
至于那些为了孩子而放弃读书、放弃升职的父母,如果人生真的能重来,这些父母大多还是会这么选择。
这说明父母的每个人生转折,其实都是根据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情况而选的。
还有一类父母,是真的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升职的好机会。
这类父母虽然说的都是实话,可这个选择是父母作为成年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选择。
只不过后来发现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和理想不符,于是就开始埋怨孩子。
可这沉重的担子大人担不动就推给孩子,对孩子多少就有点不讲理了。
其实能引起孩子内疚的不只是前面那些严重的话。
如果吃一个东西时,明明这个东西还有很多,父母总会说:“我不吃,你多吃点”。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牺牲的父母,他们肯定是爱着孩子的。
但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裹着爱意的绑架。
每个新生命的出现带给父母的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如果一味强调牺牲,就无形中把孩子放在了“索取者”的位置。
作为孩子,我们理解父母,懂得他们的不容易,但不需要有过多的愧疚。
只有这样才能完全伸展自我,把生命充分地活出来。
我想这应该也是父母最初的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