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或死亡:500年殖民史因我们而缘起?会因我们而缘灭吗?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4-03-13 23:30:51

之所以要聊这个话题,就是想说,500多年殖民史并未终结。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殖民主义的幽灵就一直飘荡在地球臭氧层,也始终盘旋在印太、西太和东亚上空,徘徊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从未离开,所以大伙仍需努力。

一、古典殖民主义阶段

古典殖民主义阶段,殖民者要地不要人。他们视土地为财富,却把人当牲口,印第安老铁对此感受最深。

这个阶段的殖民特征,我觉得可以称为“生产资料殖民”,主打掠夺土地,但他们主要是挖掘金山银山,掠夺金银珠宝,几乎不搞种植和养殖类的生产活动,为啥?

因为古典殖民主义的主要背景并非缺吃少穿,而是东西方贸易受阻,导致缺少丝绸、茶叶和瓷器之类的高品质产品。

先是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垄断陆地丝路,相当于中间商坐地起价,制裁生产国和消费国。等到阿拉伯帝国嗝屁后,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又继承遗志,接力垄断陆地丝路。

这哥俩下手都没轻没重,一个比一个黑。奥斯曼更是棒打鸳鸯,硬生生掐断了东西商路。那这货为啥这么蠢呢?躺赚东西方贸易差价不香吗?这事如果从长计议的话,能写好几本书。简单讲,就是因为这帮鳖孙就是当年的突厥人。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采用闪电战,仅用3个月就把突厥给超度了。带头大哥颉利可汗还被押到长安,太宗不仅让他给未央宫国宴跳舞助兴,还封他为“归义王”,不杀人,但诛心!

有些人跟了回纥,有些人干脆迁入中原,还有一部分跑到西边,在中亚那旮溜达。他们先给阿拉伯帝国当雇佣兵,其中,有一伙叫“塞尔柱突厥”的势力,把雇佣兵事业逐渐做大做强,最后竟然把雇主阿拉伯帝国给嘎了,建立了奥斯曼帝国。

但哪怕过去600多年,这伙人也依然不忘初心,梦想在欧亚连接处搞出一番大事业,向西开疆拓土,向东则重回东土大唐,野心非常野。基于此,他们就必须掐断东西方贸易,不能让双方互联互通。所以,这不是财迷心窍的问题,而是小人得志扬其势。

为此,东西双方都做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西边,欧洲老铁折腾了9次十字军东征,跟阿拉伯帝国从1096年死磕到1291年,近200年,玩命10代人,但最终也没打趴骆驼们。而奥斯曼帝国不仅武德充沛,还极其不讲武德,欧洲顿时就凉凉了,干脆佛系躺平算了。

但当欧洲老铁躺平后,东边的铁子们并未放弃。但基于欧洲从陆路攻击200年都未得手,东边干脆避开陆路,选择走海路。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但每次都是货物满舱而去,回来却是一副“十船九空一船银”的造型,啥意思呢?

就是西边老铁对茶叶、丝绸和瓷器的需求很大,宫廷贵族们更是爱得不要不要的。但他们却没啥东西卖给郑和,也就是说郑和回程的绝大部分货船都是空的。从商贸成本来看,这是很不划算的。我给大伙举个不咋恰当的例子。

比如今年1月,哈尔滨热情招待了11位广西小砂糖橘,为了感谢尔滨无微不至的照顾,广西往哈尔滨发了11车、200吨砂糖橘。每辆货车大约装载20吨,行程3天3夜,全程3800多公里。

货物送到哈尔滨,如果大货车空车回广西的话,那返程空载就是一种亏损。所以,为了解决货车回程空载问题,还诞生了专门的货车回程交易平台。同样,郑和下西洋也面临着货船回程空载的巨额成本问题。

也许,前两三次的成本可以由“王者无外”“怀远以德”之类的承担,但总归是要回归经济基本面的,毕竟财政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嘛!而回归贸易本身,当时的西方确实没啥产品卖给郑和,而他们对丝绸、瓷器和茶叶的需求量却很大。

简单聊下西方老铁对丝绸、瓷器和茶叶的需求问题,先说丝绸。

其实,因为路途遥远,等到丝绸被倒买倒卖无数次,最终转手到欧洲时,价格已经高得非常离谱了。12两黄金=9两丝绸,死贵死贵的,欧洲官员一年工资才够买一件丝绸马褂。

但即使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大伙也觉得必须买件丝绸衣服。同样,欧洲百姓也是消费主义上头,只要买到丝绸,就立马藏起来,“家之重器不可示人”。丝绸功能已超越衣服本身,变成了传家宝,祖传之物。

所以,大伙当时又将丝绸称为“东方女王”,啥?不相信?记得2023年3月,沙伊哥俩和解时,中东老铁就有过一个评价:“高贵的东方女王要摘下她那昂贵的丝织手套,加入这场争霸游戏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浮夸主义抠脚,其实人家是非常写实的历史主义。

然后就出现了一堆搞山寨的,暴利让人疯狂嘛!最早搞仿制的是波斯人,但这厮手贱骚操作,山寨技术太次,鼓捣出来的丝绸都跟麻布似的,以至于拜占庭(东罗马帝国)老铁买回去还得抽丝重制。

其实,公元六七世纪时,东罗马已掌握了丝织技术,只是苦于没有桑、蚕、茧。后来,有两个印度花和尚跑过去传经送宝,还带去了桑树和蚕宝,然后希腊人就逐渐掌握了整个丝绸产业链。

相比“东方女王”,希腊人的手艺虽然糙了点,但好歹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等到郑和下西洋时,希腊底比斯已是欧洲丝绸制作中心了。所以,郑和下西洋所带货物以茶叶和瓷器为主,很少带丝绸。

另外,这也是明朝为啥不重开丝路的重要原因。因为陆路成本太高,只有丝绸才能覆盖成本,但在欧洲掌握丝绸产业链后,暴利已不存在了。所以,陆地丝路就没有重开的必要了,而货船走海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运输瓷器和茶叶等大宗产品。

有些老铁可能会问,为啥欧洲没有“逆向工程”茶叶和瓷器?逆是肯定想逆的,但这玩意非常不可逆。

因为茶叶主要生长在北纬20-30度之间,而欧洲在北纬35度线以上,压根就没法种植。等英国人在印度尝试茶叶种植时,已是18世纪中叶了。

那瓷器呢?不好意思!我们之所以能把瓷器技能点满,主要是我们盛产含有天然硅酸铝的瓷土,而欧洲却没有这玩意。但欧洲盛产含有硅酸盐矿物质的沙土,所以欧洲老铁点开了玻璃技能。

多说一句,这玩意对后来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我们没有点开玻璃技能,古代科学家(道士)的实验器皿(炼丹炉)只能以铜器或陶瓷器具为主。所以,没法看到化学反应全过程,每次实验都是凭经验瞎蒙,搞暗箱操作,天灵灵地灵灵。

比如,化学家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焚尸大圣,不仅没能火化他,还把大圣烧得尸变了,变出了一双火眼金睛,气人不?

其实,如果老君采用玻璃炼丹炉,打死他都不会帮孙悟空炼出一双钛金猴眼,搞得老君当时恨不得在天宫抠个地缝钻进去。

而西方采用玻璃器皿做实验,可以清晰且完整地记录实验全过程,不仅有利于建立标准且规范的实验体系,还可以减少像老君焚尸那样的突发现象。

当时,世界中心是我们——China,世界潮流时尚由我们引领,然后瓷器就成了奢侈品,而玻璃则成了日用品。同样,茶叶能成为欧洲贵族的装X神饮,居家旅行必备良药,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后来,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把茶叶卖向全世界时,饮茶就成了“英式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所以,当年美国老铁反对“英式生活方式”,首先被抵制的就是英国茶,他们还于1773年闹腾出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另外,为了替代英国茶,美国牛仔还搞出了“美式咖啡”。说实话,这玩意又苦又涩,忒难喝,但有些人却甘之如饴。

说什么咖啡的苦味,像一首低沉的交响乐,旋律虽然深沉,却引人入胜;像第一场冬雪,清新中带有一种冷静的魅力……唉呀妈呀,编不下去了!说到底不就是因为美国世界灯塔吗?否则星巴克算哪根葱?

握草,跑偏了!我们继续郑和下西洋。基于回程空载,郑和就势必要把空载成本算到产品中去,那货物价格就更贵了。但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只出气不进气,谁都受不了嘛!而明朝也是一根筋,只要金子和银子,其他都不好使。

等到欧洲老铁坐吃山空,无金无银,郑和七次下西洋之后,东西方的海上贸易就基本断绝了,没钱谁跟你做生意嘛!日子简直没法过,咋办呢?

贪向胆边生,富贵险中求,大航海就被轰轰烈烈操办起来了。西班牙人资助哥伦布向西,葡萄牙人资助麦哲伦向南绕行好望角,那有没有人向北呢?还真有,英国人就开脑洞一路向北找。北边不是北极嘛,结果冻死一堆人。

鉴于地球是个球,那向西也是一种向东。一是找到直达东方的新航线,去掉中间商。二是找到金山银山,淘金挖银,继续跟东边做买卖。然后,欧洲老铁就把印第安土著给砍了。

其实,在欧洲人看来,只要土著们麻溜地滚蛋,他们是可以不砍人的。真是邻居吃花椒,麻了隔壁。他们在人家土地上掘地三尺挖银子,还要人家土豆子搬家滚球子,那人家肯定不答应嘛!

要知道印第安人也是安土重迁的,跟华夏农耕民族特别像。比如他们采用穴葬,有孝子哭丧跪棺木,有歌舞祭祀跳大神,有亲人送葬宴宾客……跟我们的传统土葬大差不差,似乎验证了那个历史之谜——殷人东渡美洲。

后来,欧洲老铁从美洲挖出天量金银,仅波托西银矿就挖出了2.5万吨白银。据统计,在殖民统治拉美的300年间,西班牙从那里掠夺了大约2500吨黄金和10万吨白银。

弄到黄金白银后,欧洲老铁继续跟东边做买卖,东西方贸易再度兴盛起来。明朝因此吃进了巨量海外金银,硬是把一个贫银国家干成了“白银帝国”。据统计,1550-1645年,流入明朝的白银高达1.4万吨,而且跟貔貅似的只吃不吐。

后来,明朝财政危机,朝廷没银子,崇祯帝跪求百官捐款,求爷爷拜奶奶,但百官抠抠搜搜,仅捐出200万两。但闯王进京后,仅用一个月,就从他们家里抠出了7000多万两白银,约合3500多吨。

二、现代殖民主义阶段

其实,明朝之后,殖民主义就逐步进入了现代殖民主义。《资本论》第1卷第25章,马克思(1818-1883年)论述了现代殖民主义理论。之所以称“现代殖民主义”,主要是马克思把他所处的时代称为现代。

如果说古典殖民主义是为了打通中西方贸易通道,为了找到我们而缘起,那现代殖民主义也同样跟我们有着莫大关系,为啥?因为清朝!因为这货放弃了朝贡贸易体系,因为这货改变了持续几千年的南向战略。因为起笔错了,所以只能一路潦草下去。

古代王朝版图扩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武力征服,比如公元前214-前213年,蒙恬北击匈奴,一战而定河套;公元前127年,卫青再次胖揍匈奴,重新收复河套。二是人口迁徙,主要是向南迁移。相比武力征服,人口迁徙更具备可持续,对土地掌控力更强。

另外,作为古代世界中心,当时世界各地的润人也是削尖脑袋往我们这润。比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口——福建泉州,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从朝贡贸易体系来看,明朝无疑是历朝历代的巅峰,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非洲老铁都跑过来搞贸易,朝贡贸易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48个。但清朝则相对封闭,外贸逐渐衰落,朝贡贸易国仅7个,为啥?

因为清朝领土扩张战略从南向改成了西向收复失地,北向巩固东北龙兴之地,还在那里修建了大量“柳条边”,禁止大伙闯关东。其实,放弃南向战略就等同于放弃外贸,等同于放弃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和西非等地方。

康熙朝甚至推行“沿海迁界”政策,把沿海居民往内陆迁移,把沿海60公里以内开辟成无人区,简直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同时,为了管控迁徙,尤其是为了控制汉人自由流动,清朝采取了最为严厉的户籍管控政策,要想迁移就必须要有官方开具的许可证。

搞得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哪怕跟隔壁村翠花谈恋爱,都远的跟天方夜谭似的。所以,出现了大量近亲结婚现象,非常埋汰。

说实话,这种战略收缩导致了整个天下体系的崩溃,中华文明在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势微,朝贡贸易体系也就随之逐渐崩溃了。啥意思呢?就是先前和你做生意和交保护费的小弟,慢慢变得没人管了,那大伙就只能另谋出路,另找找大腿了。

就这点鼠胆,还想龙威?殖民者定睛一看,咿呀!大清在搞孤立主义。然后从17世纪开始,殖民者就开始杀奔旧大陆了。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提刀冲向大清,毕竟早期的大清也是不好惹的。所以,他们采取了步步为营、逐步蚕食的策略。

比如,英国人1757年入侵印度,最终在1849年彻底征服印度,老惨了!1773年,英国把泰国(古称暹罗)变为殖民地;1824年,英国又以印度为跳板入侵缅甸。乖乖!缅甸接壤云贵啊,但活宝大清就跟没看见似的,听之任之。

今天偷瓣蒜,你不闻不问;明天摸根葱,你不管不顾。对于小弟们的处境,你既然祸福不问,生死不管,那盗贼就会越想干票大的。然后就有了蹬鼻子上脸的1840年,英国竟然把大清给揍了。好家伙,不仅打赢了,还摁着大清脑袋签了《南京条约》。

一拳没打开,百拳就一溜烟跑过来了,接着就有了始于1856年的二鸦,英法联军甚至打进紫禁城,闯进圆明园,简直不要太爽。之后,大清就跟买了倒霉全家桶似的,开启了集中签约模式,稀碎一地,甚至差点被干销户了。

这个阶段的殖民虽然依旧以军事占领为主,但已不再搞屠杀和种族灭绝之类的缺德事,为啥?

一是旧大陆早就被原住民开发殆尽了,形成了一定生产力,没必要砸烂重来;二是旧大陆老铁花花肠子多,能屈能伸,反而容易搞代理人统治;三是殖民者虽有武器代差优势,但旧大陆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真逼入绝境,绝地反击,殖民者必定损失惨重。

比如1858年8月,法国一边跟着英国揍大清,一边又贱兮兮入侵越南。1883年,法国还强迫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接着又攻入中越边境的镇南关。

咿呀!慈禧老太太的暴脾气立马就上来了,宣战!赶紧宣战!然后就有了1885年的“镇南关大捷”,法国脸接回旋镖。

这事充分说明清军并非没有战斗力,说明眼泪和诅咒从来不是武器,唯有团结死磕才是铠甲和力量。

所以,现代殖民主义必须进行模式升级,那到底啥特征呢?我觉得是“生产力殖民”,也就是殖民生产力三大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土地、河流、道路等。劳动对象是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包括矿藏、森林、棉花、钢铁和粮食等。总之,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是殖民对象,一网殖尽。

如果说古典殖民主义的主力是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老牌列强,那现代殖民主义的扛把子就是英国、法国、美国和沙俄等列强新贵。一直持续到1945年,才进入新殖民主义。

三、新殖民主义阶段

1945年后,新殖民主义不再追求军事占领,也不再寻求领土兼并,啥意思呢?就是尽量避免暴力流血。

殖民者形象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表面上显得非常斯文和高雅,都跟绅士淑女似的。其实,淑女就是未进化的比卡丘,绅士就是披着羊批的狼。

各地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表面看是去殖民化,但本质却是新殖民主义。殖民者通过制度手段,构建起支配依附关系,而军事手段仅用来保障这种依附关系,偶尔还会善心大发呢!

比如,去非洲抚摸饥饿儿童的小脸蛋,跑到中东跟难民摆拍合影,甚至还支持某些国家的教育事业,然后就被人誉为仁慈之国了。哎!还要点碧莲吗?那为啥会出现这种赞美殖民者的现象呢?

因为殖民者通过构建理论、学术和舆论传媒体系,掌控和主导了话语权。在这套虚假的认知体系里面,他们打着帮助你的幌子殖民你。很多人难以做到独立思考,连“知”都做不到,何以做到“行”,“致良知”更是奢谈,有些人甚至被蛊惑。

但无论超人怎么给内裤外穿辩解,内裤终究是内裤,它没法变成秋裤,更没法变成牛仔裤,“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既然殖民者都虚伪得跟大善人似的,那它到底殖民啥?我觉得是“生产关系殖民”。如果说古典殖民主义“生产资料殖民”更偏向一产殖民,现代殖民主义“生产力殖民”更偏向二产殖民的话,那新殖民主义就是“生产关系殖民”,更加偏向三产殖民。

从产业角度看,就是殖民者放弃对一产资料端和二产生产端的垄断,把大部分利润集中到三产,通过掌控三产来殖民发展中国家的一产和二产。

但这种殖民模式在“美元石油”体系建立,尤其是苏联解体后,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啥?因为美元成了世界货币,具备了极强的金融属性,而美联储也随之成为了事实上的“世界央行”。

所以,美国获得了强大的金融战能力,新殖民主义也随之呈现出金融殖民特征。全世界都变成了美国殖民地,美联储可以通过加减息定期殖民收割。

在美国金融镰刀下,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之前的殖民者,几乎都变成了被殖民者。但新殖民主义就是这么魔幻而神奇,比如美国凭借俄乌冲突,既收割了俄罗斯的金融资本,又收割了法德等国家的产业资本。

其实,美国殖民欧洲已经算是非常尊重了,至少还挑起冲突热战,通过不断拱火来收割。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收割日本时,只要日本签了《广场协议》,一纸协议就把日本给收割了,从失去10年开始,到现在都快失去40年了。

日本虽然偶尔嚷嚷“日本可以说不”,实际只剩下“躬匠精神”,动不动就给人鞠一个,给时光以生命,给文明以岁月。说实话,没有肉体依附的灵魂,无论多谦卑都是孤魂野鬼。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一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30年,精囊不空,誓不做鬼。现在,他终于把新殖民主义走到了穷途末路,迎来了他的终极对手。长达500多年的殖民史也走到了质变的前夜,等来了它的掘墓人。

四、尾声

不得不说,中美都是人类历史少有的特色大国。一个是地球元老,老而弥坚;一个是地球新贵,骄横跋扈。

美国通过鸠占鹊巢而建国,通过捡漏两次世界大战而崛起,通过吃尽冷战红利而称霸。但这并非他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欧亚大陆的愚蠢,是历史为了惩罚欧亚大陆的错误而选择了美洲,选择了美国。

我们因治水救灾而建国,一步一个脚印,一路苦难辉煌,用上下五千年谱写了人类历史最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我们为人类提供了最为磅礴的财富,所获却如此之少;我们为当今世界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所活却如此隐忍而克制。

现在,殖民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鬼魅魍魉的绿纸,终将灰飞烟灭,巨婴也终将迎来成人礼。而我们也必将终结500年殖民史,廓清氛浊,擎炬于前,迎接光明,走向文明!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请随手点个赞,感谢阅读!

2 阅读:20

东意和你不一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