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国豪捐15亿,却不给中国员工发工资,“中国女首善”下场如何

春秋玉史 2024-09-29 10:05:23

文| Y

前言

她是“中国女首善”,曾登榜胡润女富豪榜前十,可见其身价之高。

但就是这么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却向美国大手一挥,豪捐15亿美元,用她三分之一的财产,美其名曰去帮助美国拯救濒危动物。

本以为她是一个有格局的“大善人”,没想到却是“打肿脸充胖子”,欠着国内员工的血汗钱,还逼迫其离职签署霸王协议,转身却装模作样做慈善。

那么如今被揭穿真面目的她,下场如何?

寒门卖花女

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何巧女的家庭条件算不上贫穷,但住的地方确实不算大,一家七口挤在30平米的房子里,生活条件还是十分艰苦的。从小她就看着父亲摆弄花草长大,可能受父亲熏陶,她也十分感兴趣。

尤其是父亲因为倒卖花草挣了不少钱,何巧女心里更是有了创业的想法。

1984年,何巧女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与才华,成功跨入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大门。毕业后,她顺理成章地踏入了杭州林业局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园林人”。

然而,何巧女并不甘于现状,她不想年纪轻轻就过上“养老”般的生活。于是仅仅几个月后,她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辞职去备考托福,打算去国外发展。可惜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工作也丢了。无奈之下,她只好回到家里给父亲帮忙修剪花草。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如火如荼,何巧女的父亲作为“园林界”的元老级人物,受邀前往北京参加盆景展览会。看着在家无所事事的女儿,父亲决定带她一起参加,好激发她的斗志。

于是在展览会上,何巧女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她耐心地向外国友人介绍着每一盆盆景的故事与韵味,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绿色小精灵,在她的讲述下变得生动而富有魅力。

更让她惊讶的是,这些盆景的售价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仿佛几百元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却只是举手之劳。这一幕幕交易,让何巧女意识到卖卖花草并不是一个小生意,反而觉得盆景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1991年,她开了属于自己的小花店。随后,何巧女勇敢地南下广州,来到花卉与园艺的繁华之地,精心挑选了一批精致的苗木盆景,带着它们北上。

当时的北京,高档写字楼里常常能见到外籍人士的身影,何巧女凭借着她流利的外语、深厚的园艺知识,以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打出了自己品牌。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1992年,何巧女正式成立了东方园林艺术公司。起初,她只是靠着卖花和盆景这样不起眼的小买卖,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财富和经验。但不久后,她就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赚取了人生的第一个百万,这是她创业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创业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当何巧女准备大展拳脚时,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

起死回生逆袭女富豪

先是她高薪聘请的经理背叛了她,卷款而逃。接着,她为了弥补损失,冒险投资河南的铁矿项目,却不幸遭遇了诈骗,血本无归。更让她心寒的是,最初的创业伙伴也离她而去,员工也纷纷离职,一时间,她仿佛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债主们更是如影随形,让她倍感压力。

直到1994年,转机终于出现。

何巧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功拿下了御园别墅的绿化项目。这个项目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此时她的团队已经分崩离析,她只能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

她凡事亲力亲为,不管是布景还是安排工作,她从不让别人插手,而她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独特还富有创意,成为了项目的一大亮点。最终,这个项目不仅让她一战成名,更为她的公司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声誉。

从此以后,何巧女和她的东方园林艺术公司在北京园林工程领域声名鹊起。

她们承接了众多重要的外销楼盘园林工程,业务蒸蒸日上。

2005年,何巧女凭借着过硬的专业实力和在行里的经验地位,带领公司承接了苏州金鸡湖大酒店国宾馆的园林项目,事后因为项目完成出色,还获得了众多奖项。

这些荣誉为东方园林赢得了更高的声誉和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奠定了东方园林在中国园林景观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何巧女也被业界冠以“园林女皇”的称号。

2009年,东方园林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何巧女也完成了从“卖花女”到上市公司老总的华丽转身,身价倍增。然而,何巧女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她深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

2014年,何巧女跟随国家政策红利,直接将东方园林的营收推向了巅峰,公司市值一度达到606亿元,何巧女个人的身价也飙升至265亿元,稳居胡润女富豪榜单前列。

下坡路

2012年,那时的何巧女风光无限,东方园林在她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她也开始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她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并向母校捐款四千万元。

这笔捐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媒体纷纷报道,何巧女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然而,这仅仅是她精心策划的慈善之路的开始。

2015年,何巧女再次高调宣布将捐赠价值七千多万的股票用于慈善事业,此举一出,她“中国女首善”的称号不胫而走。紧接着的几年,她更是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在各种场合高调承诺捐款,金额也一次比一次惊人,甚至高达数十亿。

一时间,何巧女和她的东方园林声名鹊起,成为了公众眼中的“慈善楷模”,公司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仅如此,2017年,她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上宣布,将捐出15亿美金,用来保护野生动物。此消息一出,瞬间引来了许多人的欢呼声。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对这位“女首善”充满期待的时候,2018年,东方园林却突然爆出10亿融资失败的消息,这个消息犹如一颗炸弹,在商界和慈善圈引发了巨大的震动。资金链断裂、债务缠身,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方园林陷入危机,何巧女曾经许下的巨额捐款承诺也变成了空头支票。

随着东方园林危机的爆发,何巧女“慈善家”的光环也逐渐褪去,人们开始质疑她慈善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

媒体深挖之下,发现何巧女虽然多次高调承诺捐款,但实际上真正兑现的金额却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只是口头承诺,并没有实际行动。她承诺捐赠的股票,也因为公司股价暴跌和自身的债务问题,无法兑现。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何巧女不仅没有兑现慈善承诺,还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甚至被列为失信人员,就连价值4000万的房子也被进行拍卖了。

曾经的“女首善”,变成了失信被执行人,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们不禁怀疑,她之前所有的慈善行为,是否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秀”,目的只是为了提升个人和公司的形象,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慈善,本应是一项纯粹的公益行为,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和责任感,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商业手段,更不应该成为获取个人利益的工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慈善事业,企业家参与慈善也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趋势。然而,一些企业家却将慈善当做了一种“投资”,他们将慈善作为一种营销手段,用来塑造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甚至是为了掩盖商业上的不当行为。

慈善需要的是真诚和行动,而不是空洞的承诺和虚假的宣传。对于企业家来说,参与慈善更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一种商业策略。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价值4000万房产被拍卖,“园林女皇”何巧女何以至此?

环球网:一个中国女人捐了15亿美元 国内居然没什么人知道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