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的特型演员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古月,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特型演员之一——王仁。
王仁曾四次见过毛主席就算是王仁本人都未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扮演毛主席。
王仁13岁那年参加革命,1950年又被调到空政文工团,他在空军的岁月里,曾经四次见过毛主席,他的余生都在回味这四次见面。而王仁能有机会扮演毛主席,也是一次意外造成的。
1980年,空政话剧团要上演由丁一三同志书写的话剧《九一三事件》,经过一段时间的选角,这部戏里面一些重要人物的扮演者已经就位,周恩来、刘少奇等等,他们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在这些人中缺少了一个灵魂人物——“毛主席。”
导演看到这一情景后急得团团转,为了将所有的人选找齐,他已经将大大小小的文艺团体,就连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都跑过了,结局却让他失望不已,根本找不到一个老年“毛泽东”,若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们的这出戏怕是排不了。
就在这个关头,和导演认识的人突然发现,王仁和毛主席有几分相像,可以让这小子上去试一试啊。
在大家期盼的眼光中,王仁上场表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几句台词,一个手势,就让台下的气氛热烈了起来,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表示:“太像了,太像了!”导演更是恨不得奔走相告,老天爷还是对他很好的,将这么合适的演员送到他的面前。
48岁的王仁扮演76岁的毛主席,后来他更是饰演了66岁的毛主席,又在59岁时饰演56岁的毛主席,王仁的年纪一年比一年老,但是,他饰演的毛主席却在不断的年轻化。
在结束了舞台剧《九.一三事件》表演之后,王仁的名声也打响了,他塑造的第一个舞台上的老年毛泽东,得到了广大群众和艺术家的赞赏以及肯定,王仁心中也充满信心,但是,在他看来,因为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有的地方不大真实,毛主席形象威严有余,抒发内心情感不足,他还有一条很长的路需要走。
在王仁的心目中,大家对于毛主席无限崇敬,在观众的心目中,对于毛主席的一些标志性动作都很熟悉,但是,毛主席对人们而言又是有些陌生的,毛主席如何走路、抽烟、悲伤等等问题,在大家的眼中却是陌生的。
想要饰演好这样一个熟悉、亲切,而又充满神秘感的人,还要让大家为此买单,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他的外形和毛主席相似度不高,既然外形不够,那么只能靠演技来弥补这方面的缺点,所以,王仁在表演上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王仁的努力之下,他的演技不断的提升。
后来,王仁还同他的妻子李志娟一块创作了电视剧本,用来反映毛主席生活的《故园行》,只是,让人遗憾的是,拍摄出来的成品比较粗糙,王仁本人并不满意,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等到一个好本子。
虽然这部戏的本子不够强,但是,王仁却是认真对待的,虽然时间短暂,可他还是做好了笔记,这部戏所展现的是毛主席淡淡的乡愁,他还没来得及展开毛主席的性格,戏份就结束了,这让他的心目中充满遗憾。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王仁扮演了一个又一个的角色之后,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找上了他,当时的时机其实是有点不大好的,因为此时的王仁正在医院里面住院,然而,看到导演之后,王仁根本顾不得自己的身体,当场阅读起本子,不一会儿,他的眼泪从脸庞划过,这里面的原因既有被剧情所感动,也有他终于等来梦寐以求本子的激动之情,这么多年来,他就是想要饰演这样一个毛主席。
不得不说,王仁的眼光完全没问题,因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是毛主席的父子情、父女情、夫妻情、战友情,以及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这些都一一展现在这部影片之中,这样的毛主席是极富个人魅力的。
对于王仁来说,这又是全新的毛主席,他之前积攒的那些经验已经有点不够用了,于是,他开始查看文献资料,为了能够更贴近毛主席,他还找到毛主席的工作人员,正是因为王仁足够的细心,才让他发现了一个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毛主席的手总是半握着的,很少会伸直。究其原因是毛主席经常会用毛笔写字,为此,他下了很多苦功夫,也开始练习毛笔字,一日都没停歇过。
此外,王仁还有很多人都没有过的特殊经历,他曾经亲眼见到过真人毛主席。
那时候毛主席去看空政歌剧团演出的《江姐》,当时王仁就坐在毛主席后面一排的侧面,四舍五入,他就坐在毛主席的旁边。王仁没有羞涩的不好意思看,相反,他还观察了一会发现毛主席的表情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的变化着,江姐牺牲之前,同战友们生离死别,王仁能够清楚的看到,毛主席的眼睛里面酝酿了一汪泪水。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仁意识到毛主席是一个非常喜欢动情的人,当时的王仁不会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这段经历会成为他影视创作里面的养分。
王仁在表演的时候是非常富有层次的,当毛主席听到儿子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呆,毛主席未曾料到这样一个噩耗会朝着自己砸过来,在一段时间里,他感到周围的空气都是静止的,他的手中还夹着一根小小的纸烟,随后,他开始算起儿子的年龄:“岸英是1922年10月24日寅时在长沙出生的,今年刚满28岁。”这时的毛主席不再是一个领袖形象,而是一个简单的父亲,他的儿子为国牺牲了。
毛主席的情感是细腻而内敛的,他不会失声痛哭,更加没有仰天长啸,到了最后,他也只是在那里感慨一句,“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而这一切都被王仁如实的表演了出来。
美好的合作者,莫过于真正的理解当然,王仁能够大获成功,其中少不了他的贤内助的帮助,他的妻子李志娟和他一样都是搞文艺的,不但懂得表演,还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作家,她跳过舞,拍过电影,还演过戏,更有从事导演工作的经历,所以,很多时候她都能够在事业上给予丈夫最好的帮助。
当时,《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导演找到住在医院里面的王仁时,比丈夫更加急切,她的心里纠结极了,她希望丈夫能够好好养病让他放弃这部戏,但是,她的心里明白,如果让他放弃,那他肯定是没办法接受的,最后,她还是答应了。
对此,王仁曾说:“美好的合作者,莫过于真正的理解,志娟知道我如果不接戏,病很可能加重。”最后王仁给妻子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也许是因为经常演毛主席,生活当中的王仁也受到了毛主席的影响,从抽烟、走路到瞧人的神态,王仁的神态都像极了毛主席。
1991年,王仁前往长沙。韶山参加首映式,大家见到他后都纷纷请求和“毛主席”合影,他都没有拒绝,即便到了采访的阶段也纷纷配合。工作人员都忍不住称赞:“这老先生好打交道。”
王仁在面对记者询问以后还接不接戏时,不假思索地回答:“只要是主席的戏,一个镜头也接,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