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春节档”理财产品瞄准客户年终奖

中国城市报 2024-01-23 16:02:43

眼下,正值年终奖发放季,就在打工人还没想好年终奖如何规划之时,银行和银行理财公司“先人一步”,瞄准客户年终奖打理需求,或是推出新春专属产品,或是展开花式营销。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应从个人的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等方面出发进行资产配置,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切记仔细甄别,理性取舍。

银行花式抢滩“春节档”理财

“您好,我是您的理财经理。我行最近新推出几款理财产品,您时间方便的话,给您介绍下。”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而专业。这已经是2024年以来,北京白领张女士接到银行打来的第三个推销理财产品的电话了。

“我刚发了5万元的年终奖,手头留1万元过年消费,剩下4万打算投资。但市面上理财产品眼花缭乱,我也没想好如何配置。”张女士说。

记者打开几款银行APP,看到主页上都有其新推出的理财产品。经梳理发现,产品大多为现金管理类或者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期限方面,覆盖7天、1个月、6个月、1年不等;风险等级主要以中低风险(R2)和低风险(R1)为主,产品业绩展示大多在2.5%—3.7%区间。

“年终奖要如何规划?过年用钱,短期投什么?新年‘加薪’攻略来支招。”在中国工商银行APP“财富”页面,“龙年‘基’翔”几个字格外醒目,点开来看,红底长图上,清晰地介绍着三款基金的内容。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于近日在其公众号推文“年终奖理财攻略”,文中展示推出了两款封闭期在三个月左右,业绩基准在3%以内的“工资客户专属”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据报道,天津农商银行方面表示,年终奖系列专属产品将在今年1月至3月陆续推出,共有近20款专属理财,且期限适中,风险较低。

此外,黄金相关业务也颇为火热。有不少银行借着新春“黄金热”风口,通过龙年金条、金章、金币、转运珠等各式贵金属产品吸引年终奖客户。下单每克立减、抽取立减金、配赠龙年生肖纪念钞和邮票等活动目不暇接;还有银行理财公司推出黄金理财产品。

中短期产品受青睐

虽然银行对于理财产品开发和销售热情高涨,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投资者偏保守。

“我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的收益,而不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像存款理财、货币类理财产品还有货币基金,是我的心头好。买的时候,我也要‘货比三家’。”张女士的投资偏好是大部分打工人的真实心理写照。

一位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期来咨询的老客户居多,很多人看到业绩比较基准仍担心有亏损的风险;多数投资者偏好短期投资产品。

“与长期投资相比,中短期理财产品更加灵活,能够让我在短时间内获取收益,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认为中短期理财产品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投资选择。”有十年投资经验的上海白领刘先生对记者表示。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称,银行理财在春节前推出的一些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能够利用好春节假期的资金需求,比如与国债逆回购挂钩,春节假期收益较为可观;长期理财产品虽然也有,但在净值波动背景下,部分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对客户吸引力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发现,近来现金管理类和者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上涨。根据普益标准检测的数据,截至1月14日,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08%,而2023年12月中旬,该数值在2.2%左右。

对此,业内分析,年末收益率“翘尾”的现象由来已久,从长远来看,随着申购资金增加,产品收益会逐渐下降并稳定在平均水平。

“2024年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与市场利率、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及居民资产配置特点等方面相关。”展望未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稳步修复进程中,宏观政策略偏松,继续推动实体经济稳中有降,对市场利率有一定压力,且居民情绪回暖有一个过程;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市场情绪逐步回暖、风险偏好改善等都将进一步制约利率下行空间。

专家提醒:预期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

记者将曾在某银行购买过的理财产品和该行新推出的理财产品对比后发现,同样的期限内,两个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相差不大。

对此,有观点认为,一部分专属产品是“新瓶装旧酒”,将部分历史业绩较好的理财产品“打包”成年终奖组合产品,营销获客的意义更大;另一部分确实是新发行产品,但数量一般相对少,收益上浮也有限。

在易观千帆金融分析师韦玲艳看来,理财机构对元旦、春节等专属产品促销力度加强,是理财市场竞争加剧的表现。为满足储户投资需求和提升吸引力,理财机构采取更积极的营销策略吸引客户。但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逐步深入,产品业绩随市场波动变化,节日专属理财产品与普通理财产品难以形成实质性差异,吸引力减弱。

需要留意的是,当前银行理财公司对理财产品过往业绩的展示标准不一,有的采用业绩比较基准,有的采用成立以来年化,也有的采用近1个月的年化表现。

“理财公司会倾向于选择更具吸引力的阶段性数据来作为过往业绩展示,投资者应仔细甄别,理性取舍。投资人需注意,预期收益率是预期,不代表实际情况。除了收益率,也要对资金投向有大概了解。”盘和林分析称。

一位有投资经验的分析人士也提醒,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阶段性高企的收益率不可持续,建议投资者关注理财产品的长期业绩,仔细甄别不同业绩展示方式,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理的产品投资决策。

■中国城市报记者郑新钰

0 阅读:523

中国城市报

简介:用专业视角发掘新闻,城市观点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