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孤独症孩子的爸妈常常苦恼:他总是哭我该怎么办?我说了N遍他就不听怎么办?他经常打滚躺地板怎么办?他这是怎么了?我要怎么做?如何教?
有时候实在是忍不住揍他一顿,结果“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而自己的心却开始滴血了......
其实当爹当妈的,当下不知道怎么做没关系。等到脾气散去后,可以回过头来把自己与孩子的真实状态都记录下来,然后再慢慢地分析,找原因、找方法。
实用的家庭互动记录方法
脑子转不过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先用笔写下来。
关于孩子的行为表现,我们记录的内容可以包括: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事例,以及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的应对,孩子的反应以及最终的结果。
借助这样的记录,我们能够根据真实情境找到孩子的学习需求,理解他到底是怎么了,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参考格式):
在这个案例中,时间是晚饭后,地点是家里客厅,孩子在客厅玩时想拿玩具熊拿不到,就用躺地板这个行为来解决,妈妈的对应是马上抱起她,但是孩子依然躺在地板,妈妈就把玩具熊拿给他了。
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结果,倒推这一行为发生的原因(孩子想解决什么问题)是“想要拿玩具熊”,但是他自己拿不到,又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就躺在地板上闹。
因此在这里,他的意愿需求是想要这个玩具,他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拿到它,那此刻的学习需求就是学习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拿到它。
他躺地板上闹这个行为,其实也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只是这个方法不合适,我们不喜欢,因此我们就需要教会他更合适、更好用的方法。
比如有语言的孩子,我们可以教他说:“妈,帮一下”“妈,帮我拿一下”“妈妈,帮我拿下玩具熊”;
如果孩子没有语言或语言能力弱,当我们意识到他的意愿需求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教他使用其它的交流工具,如走过去拍拍妈妈,用手指物,示意妈妈。
表达方式有很多,表达的工具也有很多。根据孩子的能力教他最合适的那一个,让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理解、接受的。
如何做好家庭互动记录
在做家庭互动记录的时候,我们多注意以下2个方面:
1.客观还原
许多妈妈常说,孩子总是喜欢发脾气我该怎么办?
发脾气是我们从自己的角度给出的一个总结性判断,我们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好带,总有问题行为,这往往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发脾气的行为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爸妈定义为发出“哼唧哼唧”的声音,有的定义为哭闹躺地板,有的则定义为孩子顶嘴等。
那客观来看,这些不同行为的背后,孩子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他的行为有何意义和目的?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给孩子下一个定义,那就难以真正的了解和帮助孩子。
因此记录要尽量客观,多用动词、多用细节来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境,少一些判断和评价,从而才能更准确地体会到孩子的意愿和学习需求。
2.详细具体
在记录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更详细、具体一些,我们有时候可能会忽略,孩子一个行为的背后其实藏着好几个学习需求。
例如前文所举的例子,假如这件事是发生在晚上12点钟,那孩子除了需要学习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拿到玩具熊之外,其实也需要学习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要知道这是睡觉的时间,他要懂得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该做什么事情。
这些内容,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去教导,因此记录越详细、越具体,就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自己。
通过家庭互动记录还原真实生活状态,对于爸妈来说,这能够帮助自己稳定情绪、理顺思路,从而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教会他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孩子自己来说,当他的意愿和学习需求都被看见之后,我们再教给他合适的方法,他未来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便利、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纳。
因此,爸妈不妨先从小小的记录开始,慢慢学习如何走进孩子吧!
来源:公众号 然和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