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作家的爱情:萧红悲苦;丁玲大胆热烈张爱玲无奈;杨绛美满

笑笑维克 2024-04-01 10:10:35

民国时,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很多中国女性的在思想上受到冲击,她们开始打开视野,挑战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勇敢地走出闺阁和家庭生活的局限,也和男性一样要求上学,要求接受学校教育。其中,在这些女性中,就涌现出了许多卓有成就的女作家,比如萧红、张爱玲、丁玲、杨绛等。

萧红和丁玲等作家

就像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所说的,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如果她从小知道的事情就是长大后注定要去洗碗,注定要成为一个妈妈。所以当她长大后,她就会想到一件事:结婚生子。她坚信:如果没有孩子,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所以她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成为的。”

所以,这样的观念,在女人接受了教育,尤其是接受现代化的教育后就慢慢改变了,这些接受过教育的女作家们追求自由以及自我的成长,他们在爱情的选择上与传统的婚恋模式完全不同,他们要的不是传统的门当户对、金钱门第,他们追求精神上的相互吸引或者学识情趣上的志趣相投。

萧红反抗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求学,尽管充满了挫折和艰难,但她没有妥协。最终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

萧红

萧红:“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民国时,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早早就被家庭包办了婚姻是很正常的,萧红在初中还没毕业,她的父亲就不想让她继续上学了,而给她包办了婚姻,对方是富家子弟,但萧红不从,坚决要继续读书。在与父亲的抗争中,萧红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来到北平,进入北平女子师范学校。但家里断了经济资助,,无奈之下萧红流浪到哈尔滨。但是没有钱没有任何依靠的萧红可以说是走投无路,她就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出走的娜拉”,娜拉的结局是什么呢?如鲁迅先生所说,不是堕落,就是回去。这两条路路对萧红来说似乎都走不通,但她就有可能被饿死或冻死。

就在这时,那个家里包办的未婚夫找到了萧红,他找了个旅馆竟然和萧红同居了起来。几个月后,萧红怀孕了。这个人又突然失踪了,留下个孕妇萧红被扣押在欠着费用的旅馆。此时的萧红只能是欲哭无泪了。她反抗父权,没想却落入了夫权的陷阱。机智的萧红想到了通过报纸途径写信求助,或许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结果报社派来了个英雄主义兼具大男子主义的萧军。从此,对萧红来说,说不上是幸福还是不幸的第一段爱情开始了。

萧红和萧军一起经历了最初最穷苦最艰苦的岁月,萧军并嫌弃萧红怀着孕,还帮助萧红找医院生下了孩子,虽然因无力抚养,萧红将孩子送了人,但那时的确也多亏有萧军。萧红才艰难地生存了下来。

和萧军最初在一起的时候,虽然很穷,但那时的萧红是快乐的,是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他们一起写作,一起参加抗日活动。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人的情感是会变的,特别是男人,随着愈来愈久的相处,以前热烈的爱情随着不断的矛盾和争吵而降温,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在写作上的才华越来越出色,但萧军却不再是曾经那个对萧红呵护有加的英雄男人了,他不仅对萧红不忠,甚至有时还对萧红拳脚相加。而萧红,则一味忍让,因为她确实很爱萧军。爱有时是女人的底气,但有时也是女人的软肋。

虽然萧红也非常有写作才华,但她对萧军的忍耐并没有让他们的关系好起来。

萧红和萧军

1935年,由于对鲁迅先生的仰慕,他们和上海的鲁迅先生取得了联系上后去了上海。两人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了他们的成名作。

此时,他们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他们的感情状况却一点也没有好转,萧红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好在她到上海后离鲁迅先生家很近,所以经常去鲁迅先生家,鲁迅爱护萧红的写作才华,经常鼓励她,萧红在鲁迅先生家也稍许感受到一些家的温暖,萧红曾向许广平倾诉自己在感情方面的苦闷。许广平有时也会安慰一下萧红并劝她暂时离开去日本旅行。

但终究,萧红和萧军两人之间渐行渐远了。

后来,在抗战的热潮下,萧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而萧红想继续写作,由于志向不同,两人正式分手了。

萧红和端木蕻良

分手是由萧红提出的,但这个时候,她已经怀了萧军的孩子了。萧红之所以坚决要与萧军分手,是因为这个时候她爱上一个叫端木蕻良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与萧军不同,他性格温和,重要的是,他愿意给萧红一个温暖的家。是萧红要的“没有争吵,没有背叛,没有不忠。”萧红说她受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她只想过一种寻常百姓日子安稳日子。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这种微小的愿望似乎也非常奢侈。

端木蕻良、萧军、萧红

1938年,萧红在武汉与端木蕻良结婚,萧红拖着累赘的人身子,这一次,她与端木蕻良举行了正式的婚礼。命运仿佛总在一次一又一次和这个不幸的女子开玩笑,战乱、生活不稳定,感情不稳定,而她却一次又一次被困在累赘的身体中,真是难以想象她当时所面临的那些困难。

婚后萧红生下了孩子,但据说没几天孩子就夭折了。这可能也是萧红内心的痛苦吧!毕竟她和萧军曾经那样爱过。

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写作环境,萧红和端木蕻良从重庆去了香港,但那个时候萧红的身体已经失去了健康,她去香港后就住进了医院。没多久,香港也沦陷了。萧红被迫多处转移,战乱时没有好的医疗条件,萧红也不能得到好的医治。

1942年1月,萧红病情恶化,22日,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在香港期间,萧红写出了她短暂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呼兰河传》。

萧红本来在香港还有几部拟要写作的作品。

但可惜的是,她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31岁!

萧红坐在鲁迅先生家的台阶上

丁玲可以说是中国最时髦的女性主义作家,现在什么“三角恋”“姐弟恋”是她在民国时就玩过的,而且玩得很成功。

少女时的丁玲

丁玲的一生传奇而坎坷,她活了82岁,在弥留之际,丁玲对丈夫陈明说:“你再亲亲我。”爱情是丁玲一生的追求和财富。

丁玲: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地来。

丁玲人生颇具传奇色彩,她很小时就被“指腹为婚”,虽然父亲早逝,但她有一个非常开明、要强的母亲,一直是丁玲最坚强的后盾。

深受“五四”运动思潮启发和影响的丁玲在上海读书的同学的动员下,带着梦想来到上海,在上海,丁玲接触了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那时她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还是茫然的,她那个时候崇拜鲁迅先生,又对自己的前途迷茫,于是她离开上海去了北平,

1928年,丁玲在《小说月报》发表了《莎菲女士日记》,这部小说一发表就以对女性大胆而直白的爱情心理的描写而引起轰动,它是“五四”以来第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探讨了女性解放以及反抗传统和偏见以及对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在北平,丁玲结识了第一任丈夫胡也频以及沈从文冯雪峰等人。胡也频喜欢丁玲,而丁玲觉得比她小一岁的胡也频太幼稚了,她看上的是学识渊博更成熟稳重的冯雪峰,这两人各有优缺点,丁玲其实一时也难以取舍。于是她就提出三人可以租住在一起,相邻而居,这对丁玲来说是个好办法,她想找谁聊就可以找谁聊,但对胡也频和冯雪峰来说却难以接受,三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最终冯雪峰选择离开。

丁玲和胡也频

后来丁玲和胡也频选择婚并生下了儿子。但他们婚后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在1931年,胡也频就被国民党反动势力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o部,胡也频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恢复单身之后的丁玲为了革命工作,将儿子送回湖南老家交给母亲照顾。而她继续投身于革命工作。

1932年,在工作中,丁玲通过美国记者史沫莱特结识了翻译冯达,他给了当时处于悲痛中的丁玲以安慰和照顾,这使丁玲对冯达逐渐了好感,他们同居在了一起,后来,两人双双被捕,丁玲怀疑冯出卖了她,尽管冯达一再否认,但他们的关系已经破裂了。

1932年,史沫莱特所拍的丁玲

被囚禁后,丁玲和冯达被关在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竟然生了一个女儿,虽然人们不了解丁玲被囚禁的日子究竟遭受了什么,但这段经历始终是丁玲人生的一个污点。在丁玲人生的多次政治风暴中都因此受到冲击,但丁玲都顽强地顶住了。

丁玲最后一段值得一提的恋爱是在延安时,她看上了小她13岁的陈明,这段年龄悬殊的恋情在当时的延安遭人非议,陈明中间也有过犹疑和退缩,倒是丁玲坚定不移,而陈明最终也发现自己是真心爱丁玲的,所以,他们并未在意外界的眼光和非议,于1942年,38岁的丁玲和25岁的陈明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在延安举行了一个低调的婚礼。

丁玲和陈明

事实证明丁玲的选择是对的,婚后,他们的生活是美满幸福的。陈明整整陪伴了丁玲44年。

丁玲的一生在政治上跌宕起伏,命运多舛。新中国成立后,她只在北京过了几年安稳的生活,就随着政治运动的开展而不断遭到冲击。先后经历了发配到北大荒、入狱,关牛棚,农村改造等那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的各种形式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陈明都陪着丁玲,丁玲去哪里,他也去哪里,尽量创造机会能使两人在一起,以便于他能照顾到妻子。丁玲曾说,在那些艰苦的年代,在那些艰苦的日子,幸好有陈明的陪伴,使她精神上的苦闷能有极大的缓解,使她内心有温暖,心中有希望。

丁玲和陈明在下放时

1986年3月4日,82岁的丁玲在你留之际紧紧抓住陈明的手说:“你再亲亲我!”

这个命运多舛但勇敢而热烈地爱了一生的女作家在爱的幸福与温暖中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依然放心不下的爱人!

1948年,丁玲写的关于农村土改的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于1952年获得苏联斯大林文艺奖。

张爱玲,出身富贵,从小被视为天才,聪明早慧。她的母亲是个摩登的留洋女士,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漂洋过海追求自由和不受束缚的生活去了,她带给张爱玲的更多是外面世界的新潮和摩登,而不是母爱,而她的父亲则是个保守的,只顾自己享受的贵族遗少。所以张爱玲从小在新旧两种思想拉扯。后来父母离婚,她与继母发生冲突被父亲暴打,无奈离家出走后投奔母亲,可从小未与母亲有过皮筋亲近的她与母亲的相处也并不愉快好在母亲供她读了大学,因为战争,香港大学未毕业张爱玲就走上了作家这条路,在上海滩走红后,就吸引了胡兰成这个在“伪政府”中供职的御用文人,张爱玲被这个大他14岁的男人俘获,交往没几次就私定终身,虽然张爱玲写爱情小说,但其实爱情对于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经验,那些所谓的爱情只她从书上看来的,朦朦胧胧有神秘吸引力的东西。她认为爱情就是只要这个人爱他就足矣!所以她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所以对于这个情场老手胡兰成,张爱玲根本一点防御的能力都没有,他们每日沉浸在忘我的卿卿我我中,张爱玲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现实这回事,不知道胡兰成其实是一个有妻有妾并喜欢四处勾搭女人的渣男。

梦总有清醒的时候,抗战胜利,汉奸文人胡兰成遭抓捕,四处躲藏。

张爱玲不忍思念之苦,竟然不远千里跑到胡躲藏的温州乡下去找。结果看到了胡的新的乡下情妇。

在回上海的船上,张爱玲终于还是伤心了,她泪如雨下。到这时,张爱玲总算略微看清了胡那掩藏在斐然文采下肮脏的灵魂。

回到上海,经过几个月的考虑后,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一份分手信。口气决绝,表示两人以后不要再联系了,即便写信来,她也不会再看了。

张爱玲一生有三段感情,第一段感情就是她用情至深的胡兰成,对张爱玲来说最刻骨铭心。

1947年,在结束和兰成的感情后。

张爱玲与上海的一名电影导演有过一段短暂的爱恋,这段关系仓促开始,又仓促结束。仅在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中有所提及。

总的来说,那段关系虽然短暂但却非常美好,遗憾的只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缘分太短了!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玲先去了香港,后又去了美国,在美国,张爱玲认识了一位大她29岁的美国剧作家赖雅,两人于1956年在纽约结婚,刚结婚时,他们也过了一段温馨快乐的家庭生活,但不久,就随着赖雅的身体失去健康而使张爱玲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她不仅要赚钱养家,随着丈夫健康状况的一再恶化她还要承担照顾病人的责任,这对张爱玲来说,无疑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

2009年,张爱玲最后一本小说《小团圆》在大陆出版。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张爱玲在其中从自己的身世、家庭以及爱情进行了大量而无情的自我揭秘,对于熟悉张爱玲作品的读者都不难看出。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孤独地逝于美国。

当杨绛把英国一位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爱情念给钱钟书听:“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当即说,“我和他一样”,杨绛说,“我也一样。”

年轻时的杨绛和钱钟书

而他们一生也做到了,从携手那天起,就认定是彼此的唯一!

当然,并不是说他们的生活总是甜蜜、快乐,没有矛盾的,他们当然也会有很多寻常夫妻间遇到的琐碎,鸡毛蒜皮的事,但他们夫妻总能很好处理。

杨绛说:

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苦虽苦,也很有意思,钱钟书承认他婚姻美满,可见我的终身大事业很成功。虽然耗去了我不少心力体力,不算冤枉,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这可能是他们婚姻美满幸福的秘密吧!

杨绛出生于书香门第,她也是个有名的才女,40年代在上海时,就是有名的剧作家、散文力小说作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可在家庭生活中,她宁愿牺牲自己,而成全自己的丈夫。那个时候,杨绛剧本上映,比钱钟书有名气,钱钟书说他想写小说,杨绛就自己一力承担起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支持钱钟书一潜心写出了经典而著名的小说《围城》。

然而,厉害的是杨绛在家庭上的牺牲并未让她在事业上停滞不前,无论在留学陪读期间,还是在干校下放时候,她都有作品问世,甚至到了人生的晚年,她还写出了让人感动的畅销书《我们仨》。

在钱钟书去世4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录了他们家庭63年来的点点滴滴,这本回忆录取名《我们仨》如果读过这本书,一定会被他们一家人的真挚感情所感动,正如书中所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他们经历了生离,死别将让他们相聚。

他们在世间的相遇完全就是缘分和奇迹!他们是那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的生活虽然单纯、朴素,但不卑不亢、自尊自爱,他们一家人真正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人那种高尚而美好的品德。

正如杨绛曾说:“所谓完美人生,大抵就是做一个自已喜欢的人吧。”

杨绛可能是少有的既是丈夫心中“最贤的妻”。

又保持了独立人格和自由个性的民国女作家。就像杨绛自己所说,她一生不争、不抢、不怒、不怨,或许因为她将人生看得太透彻吧!

因此才有一生的高寿和美满幸福吧!

在民国众多女作家的爱情中,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的确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确实是在对的时候对遇到对的人,感情这种事,有时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些能白首偕老的人可能是幸福的,但不能白首偕老也未必就从来没有幸福过,就像张爱玲,很多人都觉得她的爱情很悲惨,一次次被出轨,没有得到应有的爱和尊重,但看她的《小团圆》,也能感觉到她曾经爱过是真的,后来不爱也是真的,每个人都会变的,就像张爱玲在《小团圆》的书序言中所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以后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张爱玲和赖雅

张爱玲后来遇到的赖雅也曾给过她宠爱和家的温馨。只是人的一生中遇到的感情没有那么多的铭心刻骨,更多的,只是过客罢了。

老年时的杨绛和钱钟书

0 阅读:0

笑笑维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