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北魏王朝历尽繁华,走向尽头,北方进入了双雄争霸的局面

北雁寄南书 2024-01-23 13:58:43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国家实力变强了,北方也不那么乱哄哄了。可是呢,都城搬到洛阳后,以前的都城平城那块地方,皇帝就管不过来了。先前为防柔然,太武帝拓跋焘在北方边境设了六座军镇,后来陆续增加,但仍沿用六镇之称。北方六镇是北魏国防的一道生命线,在北魏国家的军事、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边镇军官成为国家的显贵,享有较高的特权。六镇自西而东分别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魏迁都洛阳后,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地位下降,且此时北部遭遇极端气候导致粮草不足,六镇内部底层镇民对高层将领愈发不满 。

正光四年,塞北的柔然闹饥荒,大汗阿那环带着30万人马南下抢劫,把北魏在六镇的钱和粮食都抢光了。皇帝元诩就发点抚恤金给六镇的军民,可这哪够啊?沃野镇的匈奴人受不了了,就抢了官府的粮仓,还杀了镇将,造反了!其他边镇的人一看,也都跟着造反了。北魏一下子就乱了。 而关陇、河北各族也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俗话说,乱世出豪杰,边镇军事豪强趁机扩充实力,其中尔朱荣实力最盛。

一代权臣

尔朱荣,字天宝,出生于北秀容之地,今山西省朔州市或忻州市,属于契胡族。他是北魏末年的权臣,早年继承了父亲的领民酋长之位。在魏末的大乱之中,他积极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有效地镇压了农民起义。

孝昌二年八月,尔朱荣攻取肆州,自行任命官吏,从此兵势渐盛。武泰元年,孝明帝元诩被灵太后毒杀,尔朱荣在权臣高欢的怂恿下,以孝明帝之死为借口,率军南下。他谎称丞相高阳王元雍谋反,屠杀数千朝臣,制造了震惊天下的河阴之变惨案。尔朱荣趁机安插自己的亲信心腹,占据朝廷要职,从此掌控了北魏的朝政大权。

然而,尔朱荣重用酷吏,任人唯亲。他长期虐杀六镇降兵,致使十几万人丧命。他的兄弟子侄在尔朱荣的纵容包庇下,施政残暴,多行不法。他们屠杀降兵、侵吞国家赋税、买卖官位、大肆敛财、奸淫掳掠,毫无百姓的死活之念。因此,北方百姓的生活陷入了苦难之中,对尔朱氏家族彻底失去了信任。

不甘心只做摆设的孝庄帝,心中燃起雄心壮志,欲夺回皇权。然而,他与亲信的密谋诛杀尔朱荣的计划走漏了风声。虽然手下的谋士们都劝告尔朱荣要抢先下手废黜皇帝,他却过于自信,误以为孝庄帝没有胆量真正对他下手。

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孝庄帝在明光殿设下埋伏,声称皇后大尔朱氏诞下了太子,派遣元徽向尔朱荣报喜。尔朱荣闻之大喜,仅带着三十余名随从便进入了皇宫,却不料遭到了孝庄帝的伏击,当场被杀。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和侄子尔朱兆得知消息后,从并州发兵洛阳,诛杀了孝庄帝。

然而可笑的是,一代枭雄尔朱荣的丧命,并未让北魏皇室重新崛起,只不过是是换来了第二个权臣的崛起罢了。

高欢出场

在永安四年(531年),晋州刺史高欢抓住了时机,成功攻入洛阳,并扶持元修登基称帝。谁也没想到,尔朱兆曾经的辉煌家族会遭受灭顶之灾,竟然全族被高欢彻底铲除。

高欢,生于496年,逝于547年,汉族人。因祖父高谧犯法,他被流放到怀朔镇。怀朔镇作为北方六镇的咽喉,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里的驻军主要是鲜卑人,久而久之,高欢的生活习惯和当地人无异。在深思熟虑后,他选择投奔北方的强势军阀葛荣。然而,葛荣并未展现出逐鹿中原的雄心壮志,于是高欢果断转而投靠契胡族酋长尔朱荣。

孝昌四年(528年)七月,尔朱荣率军征讨葛荣的数十万大军。高欢凭借曾为葛荣部下的资历,在双方开战前成功策反了敌军的七位王和一万多士兵,为尔朱荣的正面对决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这场战役中,葛荣帐下的另一位骁将宇文泰在走投无路之下也选择了投降尔朱荣。这位宇文泰,将成为高欢一生中的劲敌。

当尔朱家族大张旗鼓地寻找孝庄帝刺杀尔朱荣的复仇时,高欢却明智地选择保存实力。他巧妙地用计从尔朱兆手中夺取了六镇统帅的位置,接管了六镇的官兵,从而组建了一支日后称霸天下的主力部队。

尔朱度律废除元晔后,立节闵帝元恭。之后,他封高欢为渤海王,并征召他入朝。高欢敏锐地察觉到其中有诈,坚决拒绝了。不久,高欢在信都起兵,拥立元朗为帝,正式向尔朱氏宣战。一年后,高欢大败尔朱氏,以大丞相的身份掌控了北魏的朝政。

双雄对立

高欢在掌权后不久,便废黜了节闵帝,并毒死了他。他选择扶持年仅22岁的平阳王元修即位,这就是孝武帝。其长女也因此成为当朝皇后,一时间,高氏一族荣耀至极。

然而,拓跋焘的子孙又怎肯受制于人,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无法忍受高欢独掌大权,孝武帝愤然与他决裂,逃往关中寻求宇文泰的庇护。高欢亲自率兵追赶,却未能将皇帝追回。无奈之下,他返回洛阳,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废除了其皇帝之位。随后,他拥立清河王元檀之子元善见为帝,时年仅11岁,这就是孝静帝。元檀原以为自己将继承大统,然而高欢却因担心他难以驾驭,决定让他的儿子元善见继位。而逃往关中的元修原想凭借宇文泰的力量来抗衡高欢,但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穴,宇文泰相比起高欢并没有多一丝忠诚之心,乱世之中,更多是和残忍和猜忌。

考虑到洛阳离宇文泰驻扎的长安过近,以及南梁在旁边虎视眈眈,高欢决定迁都至邺城(今河北临漳)。并要求40万户居民在短短三天内离开家园,赶赴邺城安家。洛阳的宫殿也被拆除,其建筑材料全部被运往邺城用于重建。这座历经300年的繁华都市,最终化为一片废墟。迁都后的政权被称为东魏。

高欢并未在新都久留,他独具慧眼,早年间便发现晋阳地区(今太原西南)地理位置优越。四周的崇山峻岭形成天然屏障,既易于防守又难以攻破,实乃屯兵之宝地。于是,他在此地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大丞相府,并长期居住于此,从晋阳遥控东魏朝政,影响长达十六年之久。

而原想借力打力的孝武市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史称西魏。至此北朝双雄并立的局面形成,并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和战争!

后记

在那个冷酷无情的乱世之中,丧尽人伦之常,血缘与亲情的羁绊已化为乌有。曾经的父子、叔侄关系早已破碎,彼此之间猜忌横行,只剩下仇恨与屠刀。那片血色染红的眼睛里,唯有杀戮与毁灭,坚信人生无非是一场残忍的较量。曾经强大的北魏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只剩下曾经的繁华潜藏于洛阳龙门山上的半壁石窟之内。

在东魏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在家中安详辞世。临终之际,他殷切叮嘱儿子高澄,预言侯景日后必将造反,但只要任命慕容绍宗为主帅,必定能够成功平定叛乱。历史的发展,果真如高欢所料。三年后,次子高澄建立了北齐王朝,追封高欢为太祖献武皇帝,后又改尊为高祖神武皇帝,世世代代尊崇其丰功伟绩。

高欢,虽然最终没有登上帝位,但终究为北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不负其一代枭雄之名!

1 阅读:353
评论列表
  • 2024-04-05 16:33

    天柱大将军,北魏黄埔军校校长[得瑟]

  • 冉闵 非常有军事实力 才是第一最牛战神,杀了五胡鬼哭狼嚎,挽救华夏民族灭族危机力挽狂澜,杀了部分胡族就此灭族退出历史舞台!要不是战马活活累死, 慕容复 那几个熊样祖先根本打不过冉闵,哪有大燕什么政权?也就没有金老爷天龙八部里的什么复国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