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家回来以后,郑大爷就一直在卧室里休息,听到吴芳玲喊吃饭后,他才穿好衣服来到餐厅吃饭,可不知怎地,吴芳玲的态度非常恶劣,把饭碗重重地放在他面前后,就埋头吃饭了。
不一会儿,郑博鸿加完班回来了,郑大爷尴尬地看了吴芳玲一眼,又朝郑博鸿使了个眼色,郑博鸿当即明白发生了什么,冲他点了点头后便拉着妻子回了卧室。
“你今天是咋了?对我爸有意见?”郑博鸿率先发问,可吴芳玲却说什么事情都没有,让他先出去把饭吃了。
“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就说,你这脸都要拉到地上了。”听到这话后,吴芳玲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把你爸送你妹家去吧。”
吴芳玲之所以如此生气,都是因为郑大爷在老家说错话了,他当着亲戚的面夸女儿有多么孝顺,对儿子、儿媳的付出却只字不提,难怪吴芳玲要生气。
好在郑博鸿是个会哄人的,他同吴芳玲说了很多好话,这才让吴芳玲消了气,家庭氛围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怪吴芳玲小气,她作为家里的儿媳,做得比亲生女儿更好,自从嫁过来以后,就一直任劳任怨地照顾公公,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可郑大爷就像是看不见她的付出似的,在外从来没提及过。
为了弄清楚父亲心里的真实想法,郑博鸿也悄悄跟父亲谈了谈,他本想劝说父亲两句,没想到话还没有说完,便被训斥道:“儿媳对公公爹好,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她还敢跟我较劲,惹急了我让你们滚出去。”
郑大爷之所以态度嚣张,是因为家里的房子是他出钱买的,而且他每个月还有几千块的退休工资,不需要靠儿子、儿媳,也能过得很体面,他自然不会给儿子、儿媳好脸色。
为了平息家里的战火,郑博鸿只能来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他好声好气地对吴芳玲说:“我爸这人就是封建大家长,蛮横了一辈子,现在肯定是改不掉了,你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别跟他计较,成么?”
听完丈夫的劝导以后,吴芳玲也消气了,毕竟这本来就是一件小事,她也不希望关系因此闹得很僵,便没再跟公公计较。
后来,郑博鸿得知老家的房子要拆迁,他兴高采烈地把这事儿告诉了父亲和妻子,睡前还跟妻子盘算着拿这笔钱换套大点的房子,结果父亲竟然分了一半的拆迁费给妹妹。
“我可不兴重男轻女那一套,你们兄妹俩一人一半!你要是有意见,就把你那半还来!”被父亲训斥过后,郑博鸿一句话也不敢说,吴芳玲心里气得不行,当即撂挑子不干了。
“银行卡还你,我们明天就搬出去住,你爱上哪儿上哪儿,有事儿也别来找我。”吴芳玲撂下这句话便回到房间收拾行李,当天下午就出去找好了房子,与丈夫搬出去独住了。
吴芳玲之所以会如此气愤,是因为郑大爷的分法根本就不公平,郑大爷退休后就一直跟他们小两口住在一起,养老也没花过一分钱,每次生病都是郑博鸿出钱、吴芳玲照顾。
至于郑大爷的女儿,次次都是靠着甜言蜜语,把父亲哄得开开心心的,但父亲真的遇到事儿的时候,她却很少出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郑博鸿和吴芳玲几乎不跟妹妹一家来往。
儿子、儿媳搬出去住以后,郑大爷的生活就没有人照顾了,他又舍不得钱请保姆,便直接带着衣物去了女儿家生活。
刚住进女儿家那几天,郑大爷倒是生活得很自在,可女儿、女婿一直打拆迁费的主意,多次哄骗他把属于哥嫂的那份也掏出来,他则是略带埋怨地说:“那钱是你哥的,他现在虽然不要,但我也不能全给了你,否则他以后不认我了。”
“你还替他们说话,他们早就不要你了!”听到女儿这么说,郑大爷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毕竟他搬来女儿家住以后,儿子、儿媳的确是连一通电话都未曾打过,可不管女儿如何劝说,他都没有把拆迁款交出来。
从那以后,郑大爷在女儿家的日子就过得不那么舒坦了,女儿、女婿都不怎么管他的生活,他有时候也会训斥几句,可这些话在女儿、女婿心里,一丁点威慑力都没有。
在女儿家生活了小半年后,郑大爷不仅瘦了许多,身体也不如从前硬朗了,他这才想起了儿媳的好,以前跟儿子、儿媳生活的时候,他可从来没有受过这种窝囊气。
思索了一整晚后,郑大爷决定跟儿子、儿媳道个歉,他拿着银行卡去了儿子家里,主动服了软,还承诺以后会尽量改掉臭脾气,儿媳才终于同意搬回去同住。
可郑大爷已经把一半的拆迁费给女儿了,为了让儿子、儿媳放心,他特意立了一份遗嘱,将自己名下的房产留给儿子,从前的矛盾才彻底翻篇了。
在多孩家庭中,子女如何安排父母的养老生活、父母如何公平地分配财产,这都是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在子女出力一样多的情况下,父母当然要把财产平均分配,但父母若只在某一个孩子家养老,分配财产时也应该偏向这个孩子。
老话虽然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但父母盲目地把财产平均分配给孩子们,会因此伤了孝顺孩子的心,有时候还会因此损害家庭关系,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多孩家庭的父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仔细斟酌一套公平、公正的分配方案。
最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好应该是相互的,子女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得了父母的财产和资源,理应给父母好好养老,但父母还是要多给子女一些正面反馈,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才能够更好。
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