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举办首期“美国学者智能制造主题工作坊”

扬眼 2024-05-31 15:05:49

日前,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学者代表团,在常熟理工学院开展了为期9天的智能制造主题工作坊。此次活动是学校积极响应并参与“美国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的有力举措,也是学校深入贯彻产教融合理念、通过国际教育赋能产教融合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携手江苏11所院校共同打造“江苏省中美大学生双向交流平台”,在中美协同育人、教师双向交流、中美联合科研、国际产教融合、美方师生来华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探索国际引领、产业导向、融通共赢的中美省州大学合作新模式。学校依托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平台,先后三次承办中美省州大学校长论坛,创办中美省州大学产教融合发展论坛,率先提出国际产业学院理念,成立中美材料科学产业学院、中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中美绿色与健康食品产业学院,建立国际教育与产业有效衔接机制。

今年,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重大倡议,深度参与“美国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打造融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来华工作坊。其中,智能制造主题工作坊设计包含了机械装配技术、机械设计工程、工业视觉开发工程、电气装配技术、工业机器人开发工程等6个专业实习模块以及书法、国画、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旨在为来华青年使者提供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跨学科、跨文化的教育模式中,深入体验和探索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精髓。

此次“智能制造主题工作坊”由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STEM学部副院长兼自动化系主任Ding Xuedong、包装专业副教授Mary Paz Alvarez Valverde、工程专业高级讲师Brenda Puck、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生David等学者组成,通过教学研讨、学术讲座、师生交流、实地考察、企业座谈、文化体验等形式,与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等相关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和专业研讨,分享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学者们对该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特色、教学环境、科研实力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材料工程学院的巴淼老师表示,“这次美国学者的学术讲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彼此、增进友谊的窗口。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不仅互学互鉴,还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共同讨论了如何在保持各自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自动化专业2020级学生王彦栋表示,“这次与代表团老师的交流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中美高校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我对自动化领域在实际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的紧密联系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校长姜建明在会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的学者代表团时,分享了常熟理工学院在国际化品牌专业建设、国际产教融合方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他指出,学校将建立中美大学对话机制,搭建中美省州大学产教融合发展平台,通过国际教育赋能产教融合新发展,深化中美高等教育合作,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校企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

期间,美国学者参观了苏州富纳艾尔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辉瑞医疗器械公司、上海鹏达精密包装材料公司等企业,与企业进行座谈,研讨国际产教融合课程的实施计划,共同建设中美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代表团学者们还聆听了常熟理工学院毕业音乐会,了解常熟地方文化,参观学校校史馆曾赵园,体验了毛笔书法和茶文化等传统艺术,进一步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智能制造主题工作坊”结束之际,美国学者们亲切地将常熟理工学院称为他们的“第二故乡”。随着“美国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的深入推进,学校将继续加强与美方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行美国学者来华主题工作坊系列活动,为双方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与理解贡献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季晴

校对 徐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