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0亿,Kimi的“暗面”。
作者氢小妹,全文3000字,读完约需要6分钟。
今年最火的创业项目之一——月之暗面,估值又涨了。
此前媒体报道,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的融资仍在持续进行中,最新一轮的估值报价已达30亿美金。而在今年年初,月之暗面被曝估值25亿美金。
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背后还集结了豪华的投资天团,除了一众VC/PE,还同时拿到了阿里、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是当下一级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依旧被投资人“追着投”的公司。
眼下,月之暗面是现阶段国内大模型赛场上估值最高的一家初创公司。
这家公司以及产品Kimi的火爆有目共睹,但一路走来也集结了很多争议,如创始人套现、付费打赏,各种纷纷扰扰也折射出正反两方投资人对于国产大模型泾渭分明的态度。
而在这两周,轰轰烈烈的大模型融资潮外,各家还掀起了惨烈的价格战,“卷”了起来,一场淘汰赛开始了。
1
估值200亿
清华学霸的AI生意
根据36氪的报道,月之暗面的最新融资中新入局的投资方包括腾讯、高榕创投等机构。
至此,月之暗面的股东名单包括但不限于:阿里、砺思资本、红杉中国、今日资本、真格基金、美团龙珠、襄禾资本、小红书、招商局中国基金、趣加游戏、九安医疗、顺为资本、蓝驰创投、五源资本、云九资本、源码资本、腾讯、高榕创投等。
月之暗面的创办要从创始人之一的杨植麟说起——这位今年频繁出圈的90后创业者。
杨植麟出生于1993年,从小就是一名学霸,高中毕业就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大二时转专业进入计算机系,在那里开启对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领域的探索。
2015年,杨植麟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随后远赴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此后成为学术圈和AI领域的风云人物。
2016年,杨植麟在读博的第二年创立了循环智能,并在2021年底拿到了博裕与红杉联合领投的3800万美元融资。但那时,杨植麟这个名字依旧没被太多人知道。
随着2022年下半年,ChatGPT用数周斩获上亿用户的辉煌战绩,宣告了大模型在2C领域的爆发,国内大模型领域也变得更加热闹,杨植麟带着新的公司出场了——
2023年3月,杨植麟正式创办月之暗面,推出的产品Kimi还用上了他自己的英文名,公司另外两个联合创始人分别是他的清华本科同学兼好友周昕宇,以及同样毕业于清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吴育昕。如此团队背景,月之暗面甫一成立就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追捧。
此后就是马不停蹄的融资:2023年6月完成超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2024年2月完成超10亿美元A轮融资,红杉、阿里、小红书是背后金主;3个月后新一轮融资又敲定。
在产品端,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智能助手是国内首个支持200万字上下文的大模型产品,很快成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大模型产品之一。但愈发高调的月之暗面,很快陷入了一系列争议之中。
2
Kimi的“暗面”
首先是创始人套现疑云。
四月末,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通过售出个人所持公司股份套现的流言传出,消息称其本人及相关人员的套现金额高达4000万美金,一时间,舆论哗然。因为在此前不久,杨植麟刚刚被奉为国内大模型领域极致的技术信仰派,人们却没有想到这个本该如此专注于技术的年轻人,早早就开始了套现。
月之暗面随后迅速否定了这则消息,称传闻不实,且公司此前已公布员工激励计划——但这份避重就轻的回复,并没有打消市场的猜疑。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9月4日,月之暗面由杨植麟持股78.97%,联合创始人周昕宇持有公司10%股份,另一位联创吴育昕持股5.96%。
其次,算力焦虑和打赏风波。
对于月之暗面来说,爆火的Kimi月活用户量在3月份飙升至589.7万,超过了市场预期,如今Kimi的单月访问量超2000万,算力焦虑也随之而来。目前,已经有不少用户反馈:Kimi变慢了、迟钝了,甚至会收到AI助手Kimi无法使用的提示。
这是大模型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去年4月份,ChatGPT付费版本推出2个月后,ChatGPT Plus被爆暂停新用户注册,OpenAI给出的理由是“需求量过大”,导致算力资源出现缺口。
而杨植麟的一贯坚持是,主打长文本,只做To C,今年3月,Kimi智能助手在长上下文窗口技术上再次取得突破,无损上下文长度提升到200万字,这就意味着文本长度会给算力带来天然的压力,而算力配置紧张,则不可避免会在高峰期内影响用户体验。
月之暗面对此应该是早有准备,据了解,在其上一轮10亿美元融资款中,领投方阿里出资的8亿美元并非全是现金,部分将以阿里云提供的算力结算。
算力资源出现缺口后,Kimi又开始“收费”了。他们在近期上线了一个新功能——“给Kimi加油”,实际本质上就是充值入口。
简单来说,Kimi会在算力不足的提示框下方,用小字告知用户可以手动获得“高峰时期优先使用”权,点击超链即可打开一个随机的付费选项,金额从5.2元(送花)到399元(登月)共六档。付费后,用户可以在负载高的时候优先响应。
对于Kimi是否将就此走向付费,月之暗面相关负责人做出解释:“Kimi还是免费的,不着急的用户在高峰期算力不足时稍等一下也可以继续使用Kimi。”
但这依旧被看作是月之暗面对商业化的一次大试水。如何在商业获量和技术投入之间取得平衡?这也是月之暗面早晚要面对的问题。
3
“B端降价,C端收费”
激烈的大模型之战
就在Kimi以打赏尝试付费时,以大厂为主的大模型掀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5月初,AI大模型几乎毫无预兆地掀起了“降价潮”。先是量化私募巨头幻方,旗下DeepSeek发布的DeepSeek-V2,其价格为GPT-4-Turbo的近百分之一。
更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是,5月14日,OpenAI发布GPT-4的升级版——GPT-4o,并宣布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很快,5月15日,字节豆包主力模型将其在企业市场的定价降至0.0008元/千tokens;接下来,阿里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加入战团:阿里9款模型一齐降价,GPT-4级别主力模型Qwen-Long价格直降97%;百度直接官宣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ERNIE Speed和ERNIE Lite免费。
随后还有科大讯飞、腾讯等纷纷加入,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全面降价,其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模型价格从0.008元/千tokens调整为全面免费……
一场惨烈的大模型价格战打响了,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百团大战。
不难看出,这次降价、免费潮的主力玩家是“钱多、卡多、算力足”的大厂,他们正在以惯有的免费模式聚集用户与开发者,还秉持着“烧钱出奇迹”的老一套思维。
这无疑给中小大模型创业公司带来了不小压力,他们花着投资人的钱,还在“打天下”的苦日子中。目前,在创业公司中只有智谱AI进行了调价,将旗下入门级大模型GLM-3-Turbo(上下文长度128k)的价格,从0.005元/千tokens降低到0.001元/千tokens。
不仅如此,这次降价的主要选手,也都是面向B端的大模型。对于月之暗面这种面向C端的公司来说,尝试收费却是一种天然路径——当大模型在B端低价吸引开发者,技术生态逐步完善后,C端应用也就到了“收割”期。
无可避免的,价格战可能会导致市场的资源错配和浪费,过度的价格竞争,会迫使厂商削减成本,从而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不足,长远来看,并不符合整个行业发展的长期利益。
眼下无论是收费还是降价,国产大模型更需要做到的是:将基础模型做强做实,坚持创新,尽快缩小与国外技术差距,更要避免性能的同质化。
“未来十年,没有哪个行业能免于AI带来的颠覆。”阿里巴巴几天前的致股东信中写道,AI作为突破性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将带来巨大机遇。
在如此重要的机遇面前,属于大模型的第一轮商战,已经硝烟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