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与小白菜,明明是冤案,如何被办成铁案,又是怎么翻案的?

彼岸紫竹 2024-05-26 10:49:21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中国人都很熟悉,像我这样的80后可能更加熟悉周星驰的电影《九品芝麻官》跟王晶的电影《满清十大酷刑》,前者关注的是冤案,后者关注的是酷刑。

这其实不难理解,即便在晚清时,借助当时新媒体《申报》的宣传,这个案子在江浙一带也是人尽皆知。

因为符合大众传媒传播的要素几乎都齐了,桃色纠纷、命案、酷刑、官官相护、上京告御状、老佛爷直接干预、开棺验尸、案情反转真相大白。

可以说这个案情不需要任何改编就已经足够离奇,足够吸引眼球了。

但笔者看完这个案子,却被一个问题吸引了注意力。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像杨乃武与小白菜这样的冤案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为什么最高统治者出马干预,并且最终平反的,只此一例,再无其他呢?

今天来研究下这个问题。

冤案是如何办成铁案的?

一、葛小大之死

话说清朝同治年间,浙江省余杭县仓前镇葛村有一个叫葛品连的人,因为此人脑袋大,身材矮小,又被人叫作葛小大。

葛品连在镇上一家豆腐作坊做工, 1873年十月初七这天,突然连连呕吐,大叫发冷,可能是流火病(又称粗腿病,现代医学解释为乙型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淋巴管炎)复发,补补身子即可治愈,于是葛品连就要其妻去买桂圆和东洋参煎服,葛品连服下后仍不济于事,不久葛品连就口吐白沫、气绝身亡。

葛品连的妻子葛毕氏,结婚前叫毕秀姑,因她平时而且喜欢穿白色上衣,绿色裤子,又长得美若天仙,肤白貌美大长腿,所以又得了个绰号叫"小白菜"。

剧照

因为生得美貌,丈夫葛小大又酷似武大郎,经常有些不三不四的流氓心怀不轨,所以毕秀姑又有个外号“毕金莲”。

这可把无辜的小白菜给害惨了。

在料理葛品连的后事时,突然有人发现葛的尸体口鼻内有血水流出,于是告诉了葛母喻王氏,说她儿子有中毒而死的迹象。

此时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葛母立马就把案情无缝衔接上了,顿时嚷着要请县衙门派人来查一查,她的儿子是不是被人毒死的。

二、最关键的官:县令刘锡彤

知县刘锡彤接报后,即带了法医来到葛村葛家,法医初步检查了一下尸体后,向刘知县汇报:有中毒迹象。

围观的人群突然起了一阵骚动,不少人在窃窃私语,刘知县依稀听到有人轻声说了一句"羊吃白菜"。

所谓"羊吃白菜",就是暗指本村举人杨乃武与小白菜毕秀姑关系暧昧。随着这一故事在现场的传播,并被渲染得有声有色,刘知县终于恍然大悟:"怪不得一提杨乃武,毕秀姑如此紧张。"

要说这个无比暧昧的“羊吃白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葛品连夫妇曾经租住在杨乃武家,葛品连经常不在家,有时候小白菜会与杨乃武一家一同吃饭;二是杨乃武空时会教小白菜读书写字,一同诵读佛经。

剧照

在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年代,这就犯了大忌,“羊吃白菜”说法流传开之后,葛品连就带着妻子搬走了。

刘锡彤随即下令,将毕秀姑带到县衙审讯。

从后来的案情来看,这个刘知县与杨乃武应该早有过节,至于什么过节,各种说法不一,其中一种是杨乃武17岁那年,刘锡彤时在余杭县城外担任收取来往商船课税的职务。

刘锡彤贪得无厌,对过往船只和老百姓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慑于他的权势,人们只是敢怒不敢言。

富有正义感的杨乃武决心要治治这个不可一世的小税官。

刚巧杨乃武的老师担任杭州府知府,杨乃武就向老师狠狠告了一状,知府知道后顿时大怒,着令将刘锡彤革职查办。

刘锡彤事后得知此是杨乃武有意治他,恨得咬牙切齿,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报复杨乃武。

后来,刘锡彤花了5000两银子,谋得一个余杭县县太爷的官职。

就在此时,葛品连案发,杨乃武成了送上门的待宰羔羊。

刘锡彤审讯时问毕秀姑为什么要毒杀亲夫,接着又问她毒药是从哪儿弄来的。毕秀姑既不承认谋害丈夫,更说从没弄来过毒药。

审了半天没有结果,刘锡彤累了,他吩咐先将毕秀姑带下去,明天再审。

第二天上午,刘锡彤继续审讯毕秀姑,刚开始还充满耐心,审着审着,见毕秀姑对所有的指控一味摇头否认,终于沉不住气了,大喝一声"大刑侍候,看你招还是不招!"

可怜毕秀姑一个弱女子,怎禁得住大刑对她"伤筋动骨"。

当时诸般刑具中,有一种拶手指的刑具,由六根细木棍组成,中间用细绳穿三道,套在受刑人手上,把十个指头紧紧夹住,两人用力向两边拉扯绳子,木条便越收越紧,俗话说十指连心,这刑具一上身,常常有人因此被夹断指骨。

拶指

毕秀姑当天竟然被这种刑具"一连三拶"!

"你从实招来,是你和杨乃武合谋害死了你的亲夫!"

气息奄奄的毕秀姑再也经受不住"大刑侍候"了,她艰难地吐出了几个字;"是……是合……谋……",一语未罢,已昏死过去。

毕秀姑的招供让刘锡彤如获至宝,他当即传讯杨乃武到案。

说是传讯,其实杨乃武从刘锡彤一开口,就听出了对方是想胁迫自己承认与毕秀姑有奸情及合谋毒死葛品连。

杨乃武对此坚决不予理会。

按刘锡彤的脾气,本来立马就要发作的,但他忽然想到杨乃武此时的身份毕竟还是新科举人,所谓刑不上大夫。

刘锡彤只得克制住自己,吩咐先把杨乃武带下去看押起来。

杨乃武被带下去后,刘锡彤当即便向上级打了份报告,要求革去涉案疑犯杨乃武举人功名。

报告上去,仅过一天,等不及上级批复,刘锡彤就又加紧了对杨乃武的审讯。

杨乃武一到堂,只见刘锡彤手指杨乃武,朝一旁衙役发出一声喝令,"来人,给我剥去他的衣冠!"

这衣冠代表着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剥去衣冠,就意味着褫夺了他的举人身份,没了这层身份,刘锡彤就可以随心所欲对其大刑侍候了。

果然,刘锡彤对杨乃武没有采取拶手指的刑具,而是用了夹棍。

夹板

夹棍一上身,那种锥心刺骨的疼痛,就像被鳄鱼用尖锐的牙齿在狠劲撕咬着,使得杨乃武不得不从开始时的喊冤,转换成因疼痛而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干嚎。

杨乃武终于昏死过去。

接着,毕秀姑被带上来,在刘锡彤当堂恐吓之下,痛苦万分的毕秀姑再次违心地承认了自己和杨乃武有染,并毒死了她的丈夫。

熬刑不过的杨乃武终于无法坚持,用气若游丝的声音喃喃道,"我和毕秀姑通奸了,是我让她毒死了她丈夫。"

刘锡彤终于重重地舒出了一口气,案情既然已经明了,那就向杭州府申报定杨、毕二人死罪。

杭州知府陈鲁看了刘锡彤报上来的材料,觉得据此并不足以定杨乃武、毕秀姑死罪。为进一步了解此案详细内容,陈知府下令余杭县把人犯连同全部案卷送杭州府,再行复审。

刘锡彤知道杨乃武与毕秀姑是屈打成招的,一旦他们翻供,那他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想到这里,刘锡彤觉得应该马上做些什么。

三、官官相互

1873年十月十二日,刘锡彤亲自押送杨乃武、毕秀姑来到杭州府,并开始了他的行贿行动,行贿对象上起知府陈鲁,下到衙门里的勤杂人员。

得了刘锡彤好处的陈知府心领神会,所以当第一次提审杨乃武和毕秀姑时,两人刚喊了声:"大人,冤枉呵",就被陈知府不耐烦地阻住了。

陈知府冷冷地说,"你们不要再翻供了,这没有用,早早承认了,大家可以早早结案,你们也可以少遭折腾。"

"冤枉"

"大刑侍候!"

曾经在余杭县衙门上演过的惨剧,又在杭州府衙门演绎开了。他们支撑不住了,终于又一次屈打成招。

陈鲁又问起砒霜的来源,杨乃武根本没去买过砒霜,哪里知道药店老板的名字?只好现场胡编一个钱宝生药店,结果刘锡彤真的找到了那个药店,但是老板不叫钱宝生,而叫钱坦。

在刘锡彤的威逼利诱下, “钱宝生”钱坦写下了杨乃武曾到他这里买过砒霜的证明。

得到钱宝生的证词,杭州知府陈鲁当即据此定案,并拟刑:杨乃武斩立决;毕秀姑凌迟处死,然后上报浙江按察使署。

浙江泉司蒯贺苏接案后,开始颇觉案有可疑,因杨乃武是位新科举人,而蒯氏本人也是举人出身,于是蒯贺苏组织了两次审讯。

杨乃武、小白菜经过县、府两级的多次酷刑折磨,此时在皋司衙门审讯时均已心灰意冷,不想翻案了,均作了如前供述而已。

蒯皋司见状,也就放心了,遂将案件按照杭州知府二审的意见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浚。

这一来,无辜的杨乃武和毕秀姑可说已是命悬一线了。

法国人拍下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影像

此时,对突遭飞来横祸的杨乃武,最为忧心如焚的莫过于他的姐姐杨菊贞。

其实自从杨乃武一被拘押,她就带着杨乃武的妻子杨詹氏一直在为营救蒙冤的杨乃武而多方奔走。

杨菊贞深深了解弟弟,相信他决不会干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来。

在走投无路之下,她决定直接到省巡抚衙门、巡按使衙门、藩台衙门这三司衙门喊冤告状。

接到杨菊贞喊冤的同时,浙江巡抚杨昌浚也接到了杭州知府陈鲁派人送来的杨乃武与毕秀姑一案的全部卷宗,答应派人去调查。

结果派去调查的候补知县郑锡滜被刘锡彤重金收买,回报说此案绝无冤情。

1873年十二月二十日,浙江巡抚杨昌浚根据审讯和暗访的结果,完成了结案报告,认为杨毕一案证据确凿,维持县、府、臬司原判,上报朝廷。

这个杨昌浚后来被革职,估计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毕竟他也派人去调查了,还能怎样?

清朝的审级制度分为四级,即县级、府级、臬司、巡抚或总督。按清制,所有的死刑案件最后一审(巡抚或总督)通过后都必须由巡抚或总督上报朝廷,由朝廷批准后执行。

事已至此,杨毕之案已经走完了清朝全部的地方司法诉讼流程,经过整个浙江官场各级官员的层层审核,案子已经办成了铁案。

此后任何人想要翻案,就相当于打所有办案官员的脸,这就是铁案难翻的真正原因。

只要刑部回文一到,杨乃武、小白菜就要立即执行死刑。

四、两次进京上诉

杨菊贞得知杨乃武案"罪名属实,铁案难翻"之后,眼前一黑,差点昏倒。

她买通狱卒,在狱中见到了弟弟,杨乃武本已心灰意冷,放弃求生,在姐姐的苦劝下,杨乃武终于拿起狱头送来的纸笔,趴在狱中地上写起来。

第二天,怀揣弟弟的自诉状,杨菊贞即携弟媳杨詹氏走上了赴京城告御状的艰辛之路。

这次进京,导致刑部没有贸然判决,只是将案子发回二次复审,杨昌浚没其他办法,只好将案子搁置起来。

心焦如焚的杨菊贞和杨詹氏马上决定第二次上京!

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当时住在杭州,听说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后,感到确实非常冤屈,而且胡雪岩认识杨乃武,觉得杨乃武不是这种人,于是胡雪岩全程支持杨菊贞和杨詹氏上京告御状,给呢200两银子的路费。

红顶商人胡雪岩

1874年七月,杨菊贞和杨詹氏抵达北京,他们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浙江籍京官夏同善,他是翰林院编修兼刑部侍郎,他还有一个关键身份,就是光绪皇帝的老师。

无巧不成书,杨菊贞曾经在夏同善家里做过保姆,并在其指点下遍访了三十多位浙江籍的在京现任官,并向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投递了冤状。

甚至还带杨菊贞找到了光旭皇帝的生身父亲,醇亲王奕譞一看这事太冤了,题了五个字“大清有清天”。

朝野上下震动。

夏同善又与大学士瓮同龢商量,时任刑部右侍郎、军机大臣的瓮同龢对此案极为重视,会同醇亲王奕訢,把该案内情面陈两宫皇太后,敬请皇上重视此案。

慈禧太后下了一道谕旨,要刑部令浙江巡抚杨昌浚会同有关衙门亲自审讯,务得实情。

基于多种原因,这次审案并未用刑,故杨乃武和小白菜都推翻了原来所有的有罪供认。当时的上海《申报》对该案作了跟踪报导,并为此案发表了不少评论,于是此案轰动了江南。

审来审去,杨乃武与小白菜就是坚持无罪。

帝师翁同龢

五、案情昭雪

迟迟审不出结果,朝廷钦命浙江学政、礼部侍郎胡瑞澜复审杨毕案件。

这个决定真是糊涂无比,当初下令革去杨乃武举人身份的,正是这位浙江学政,如果杨乃武案翻案,他也得跟着吃瓜捞。

此人会如何审案,可想而知。

胡钦差对杨乃武、小白菜连夜进行熬审,并施用酷刑,最后一堂杨乃武的两腿竟然均被酷刑夹折,小白菜也惨遭十指拶脱,二人终因受刑不过,又被迫照原供诬服。

1875年十月初三日,钦差胡瑞澜结案,上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此案无有冤滥,拟按原审判定罪"。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舆论大哗,很多人认为此案必有曲折隐情,难以服众。

浙江地方上有些举人、生员及杨乃武好友汪树屏和吴以同、吴玉琨等30余人首先联名向都察院及刑部控告,揭露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经县、府、臬司、督抚、钦宪七审七决,都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上下包庇、草菅人命,欺罔朝廷,强烈要求提京彻底审讯,昭示天下,以释群疑。

与此同时,十八名浙江籍京官也联名向都察院提交呈状,力陈此案查究中的许多可疑之处,他们一致请求由刑部直接审理这个江南惊世的疑难大案。

翁同稣、夏同善及张家骧等皇帝近臣亦一再在两宫皇太后前为此案说话,强调"此案如不平反,浙江将无一人肯读书上进矣",认为只有提京彻底审讯,才能澄清真相。

此时,慈禧太后才终于下了决心,下谕令"刑部彻底根究"杨毕案件,将全部涉案人员及葛品连尸体押到北京,重审此案。

现在看起来,这么一个简单的案子,竟然拖了3年,硬是审不出真相,真是匪夷所思。

其实所有的症结就在于葛小大真正的死因是什么,是否中毒而死。

虽然古代对验尸的方法不够科学,但宋代宋慈的《洗冤录》已经问世,其实已经有了相对科学的方法来验毒了,但是清朝各级官吏就是没人去关心已经被下葬的葛小大尸体,反而不停地折磨活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

1876年十二月初九,刑部尚书桑春荣率领刑部堂官六人、司官六人、件作、差役40余人,以及全部人犯见证,都到北京的海会寺开棺验尸。

棺材一打开,一翻两瞪眼,葛小大的尸骨色皆皓白,牙齿喉骨亦皆呈黄白色,丝毫无因中毒而发青发黑的痕迹,尸检结果当场排除了中毒的可能。

这次公开验尸的鉴定结论:葛品连确属无毒,系因病致死。

刘锡彤看到这个结果,当场吓得脸色惨白,跪地求饶。

这个70岁的县令,后来死在了流放途中,不得善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由此可见,杨乃武和小白菜实属冤枉,他俩以前所作"因奸谋毒"的有罪供述显然均属虚假。

铁案为何能翻案?

1877年二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平反谕旨:"本案主犯杨乃武与葛毕氏俱无罪开释。但葛毕氏因与杨乃武同桌共食、诵经读诗,不守妇道,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与葛毕氏虽无通奸,但同食教经,不知避嫌,杖一百,被革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对于涉案的刘锡彤、陈鲁、蒯贺苏(已死免议)、锡光、龚同绶、许加德、陈善宝及胡瑞澜、杨昌浚等有罪官员,判处流刑、革职、查办等。

这个前后延续了三年多的晚清江南惊世冤案终于尘埃落定,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沉冤得到了平反昭雪。

看完案情经过,笔者不胜唏嘘,为什么这个已经被办成铁案的冤案,最终能够翻过来呢?

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六个原因。

一、杨乃武的举人身份

千万不要小看杨乃武这个举人身份,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不是杨乃武的举人身份,刘锡彤对付的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那么麻烦,这个案子出不了余杭,杨乃武与小白菜就难逃一死。

大清科举录取举人,每三年一次,每次录取600人,比现在211,985,甚至清华北大的博士后值钱多了。

考取举人之后,如果不想继续科举,可以直接当官,一般是县里的公安局长、教育局长这类,甚至可以直接当县令。

海瑞这个举人就当过教育局长,赢得了“海刚峰”的美名,后来还做了县令。

所以,刘锡彤将杨乃武扣押之后,是不能对他用刑的,必须要等教育部门剥夺他的举人身份之后才可以。

后来有那么多浙江官员、学子为杨乃武出头,恐怕跟他的举人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杨乃武家里的人脉关系

不得不说,杨乃武家里的人脉关系,在这个案子翻案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令案情直达天听的关键人物就是夏同善,要不是刚巧杨菊贞在夏同善家里做过保姆,夏同善又刚好是光绪皇帝的老师,能通过瓮同龢将案情汇报给慈禧,这个案子想要翻,恐怕没那么容易。

三、媒体的力量介入

当时上海的《申报》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大清的统治者对这种新媒体的作用,还完全没有概念,也就没有限制报纸的发展。

《申报》对这个案例特别关注,从案发到最后结案,进行了持续数年的跟踪报道,结果就是一传十,十传百,无数的人通过报纸知道了这个案子,引发的舆论风暴也对案子的翻转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四、当时的政治环境

太平天国结束之后,很多湘军、淮军将领因为军功进入朝廷做官,于是地方势力做大,尤其是湖南人。

曾国藩本人比较聪明,就像《走向共和》电视剧里,奕訢就让李鸿章学他师傅曾国藩的“退”,曾国藩就是用了这个“退”字,混到了一个善终。

另外一位大佬左宗棠呢?当时左宗棠刚刚收复新疆,此时开始有地方势力攀附。

上文中提到的两个人,都是左宗棠的左膀右臂,一个是浙江巡抚杨昌浚;另一个是红顶商人胡雪岩。

所以浙江是左宗棠的大本营,两宫皇太后此时为了削弱左宗棠跟湘军的势力,确实有打压湘军系官员的动机。

五、杨家人不抛弃、不放弃

要是没有杨乃武姐姐杨菊贞的坚持,恐怕杨乃武有三头六臂都被砍了,即便杨乃武自己已经被酷刑折磨得丧失信心,只求速死的时候,杨菊贞也没有放弃,她坚信弟弟是无辜的,一定能还他一个清白。

但是,就像笔者说的,几千年封建社会,能够沉冤昭雪的,有几个?杨菊贞们大概率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六、总有人良心未泯

很多人觉得晚清时的中国人全都是麻木不仁,对其他人的生死不闻不问,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人自古追求公平、公正、公开,对身边的人遭受的冤屈,会产生本能的同情与愤怒。

最典型的就是最后开棺验尸的时候,小小的海会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里面当然有看热闹的,但更多的是关心案件真相,希望还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个清白的普通中国人。

七、最根本的原因,最高统治者的直接介入

在大清王朝各级官员已经将案子办成铁案的情况下,杨乃武与小白菜还能够逃出生天,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的直接干预,或者说,以上六点,都是促成慈禧直接介入的原因罢了。

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究竟是不是冤枉的,慈禧应该没有那么在乎,毕竟,只是两个汉人百姓的命而已。

慈禧太后

后记

笔者之前一直认为,杨乃武与小白菜是被无罪释放了,后来才发现其实不是,小白菜打了80大板;杨乃武被打了100大板,举人身份也没有恢复。

剧照

为什么?

就因为小白菜与葛小大曾经住在杨乃武家里,两家人曾经同桌吃饭。

清朝法律荒谬至此,令人扼腕叹息。

案子结束后,历经劫难的杨乃武和毕秀姑终于回到了故乡。杨乃武双腿已断,沦为残疾,下半生以养蚕为业;小白菜受不了旁人的指指点点,没有选择再嫁人,而是看破红尘,出家为尼,法名慧定。

命运对悲惨的两人唯一的一点恩赐,就是两人虽然备受摧残,却都活到了75岁的寿命,在那个时代,算是长寿了。

0 阅读:70

彼岸紫竹

简介:挖掘真相,用冷静的理性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