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插图事件刚过去没多久,近日一则小学教材中出现关于“麦子”的描述引发热议,网友质疑该描述存在事实错误,反映出当前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教材准确性的重要性、事件反映出的教材编写问题、提高教材质量的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的内容会对学生形成重要影响,因此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教材尤其是面向低年级学生的教材,更应该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孩子们对世界的首次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教材,如果出现错误知识,不仅会产生概念偏差,也会损害教材的权威性。

在事件中的“麦子”描述存在明显的错误,可能会给孩子们一种麦子是秋天收获的错误印象。其实不同品种麦子的生长周期各异,如冬小麦多在当年初夏收,而春小麦多在当年夏季收。
教材编写者如果不了解麦子的生长规律就轻描淡写地描写,既不负责任,也有违科学严谨的态度。

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教材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编写者素养参差不齐。教材编写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编写者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语言组织能力。
第二,部分编写者缺乏责任心,不够严谨,以讹传讹。
第三,编审过程监管不力,对错误内容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这些问题让人不得不思考,教材编写是否应该完全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还是可以考虑吸收其他方面的人才参与,但是必须对参与者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对编写过程进行规范和监督,杜绝过于主观臆断的内容,确保教材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为解决当前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小编建议:
1.完善教材编写者选择机制,实行国家统一考核,确保其专业知识素养和写作能力。
2.加强编写过程监管,每个环节都有质量把控,避免错误内容流入教材。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核查。
3.扩大教材使用范围,在正式出版前多次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4.建立错误报告和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快速反馈修正。
5.加强教材编写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责任心培养,使其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6.增加教材编写经费,使编写者专心工作,不必操心稿费等问题。
7.学习国外先进的教材编写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使教材与时俱进。

教材质量关系国家未来,需要各界通力配合与深度参与,在质量监管和规范机制上持续用力,以育人为本,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这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时代的呼唤。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编写出栋梁之材,书写教育强国的新篇章。
本次教材描述错误引发的讨论,也让我们看到了公众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这正需要政府部门与公众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广大家长更应该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参与其中,与学校教师形成合力,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只有当全社会都为优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时,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的民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smile
冬小麦夏天收对吧,不同地区和气候🈶春天时候种小麦的吗?
他朋友 回复 03-06 13:11
一季稻也秋天收,大豆我们这边是夏天收其他不知道
用户10xxx19 回复 03-06 08:41
东北大平原就是春天种,秋天收,北方真的太冷了,四五月种,十一左右收,一年只能种一季,但是他们平均每人的地比南方省份多。
那一处景
压弯了腰的稻子我常见,压弯了腰的麦子我还真的没有见过,难道是因为我没出过国没长过见识?评友们有见过请举手
去丝
小麦也会被压弯腰?农村生活了十几年,基本没看到过,除非被风吹折了麦秆,稻穗倒是常有
承蒙丿岁月不弃
让我想起了当年自己上小学时,自己写的一篇作文:秋天到了,田地里金黄麦穗[得瑟]!被老师在课堂上生动的上了一课[笑着哭]
用户18xxx84
如果教材是中日互审,那就怪小日子太不专业了。
用户10xxx14
广东以前也有人种小麦。一般是前一年割晚稻后种,第二年早稻插秧前割(谷雨前)。纬度是北回归线附近。
1874
这是大棚里的麦子吧!
牧鱻鱻
一个《春晓》都是三个人写的,一会王维一会李白一会孟浩然,这特么就是教科书[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8xxx88
中国的南北地域差异大的让人绝望,秋天收麦子在高寒地区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是不是应该加个备注,标记一下写作地区,或者描述地区!
微醺人生2008
这是描写的水稻🌾
用户55xxx66
以现在的农业技术以前夏天的玩意冬天也能种出来,真是闲得蛋疼
_随心所欲_自由自在
我是南方人,记得教材里面,一直都是“秋天到了,稻谷熟了”。
风的声音
麦子不都是端午节前后收的吗,秋天不都是收水稻玉米花生大豆嘛,编教材的人家里种大棚的吧
一往无前
没有什么问题呀!大惊小怪,难道看图写话还要把全世界每种麦子都要考虑进去吗[微笑]
梓辰
补充一点麦穗都是挺立向上的,专家五谷不分,水稻才是低头的
风中雨声
春小麦就是秋天收获呀!只能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方人,当地可能就是种一季庄稼而已。
工蚁
有没有可能日本的麦子是秋天收的?
打酱油的
虚构这事不是早就有了吗,比如爱迪生发明灯泡,落樱神斧华盛顿
A爱恨情仇A
没见过小麦弯腰的弯腰的水稻倒是见过
隔壁的马桶
不应该写收稻谷么[得瑟]
征程
这就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笑着哭]
嗨喽wDG
夏天到了树叶黄了
一只臭青蛙
这教材肯定是北方人写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因为南方秋天收稻谷[得瑟]
大鲨
24节气应该进到语文课里,并且,要求滚瓜烂熟。
北极熊
编教材的都不懂麦子,你让他怎么能编写对了
山清水秀
我这南方人还真不懂,我们只有水稻。
用户10xxx53
什么水平????
铁不真
上纲上线
!!!
不要紧不科学[呲牙笑]
凡人
北纬30度左右都是在高考前后收!
游泳的蚂蚁
只能说网友思维太固化。中国这么大,该出去转转了,秋天收小麦的地方不少。别把无知当真理
高高
稻谷是秋天收的,麦子是夏天收的,编教材的连稻麦都分不清吗?
good
编写教材的都是砖家而不是专家
快乐
农历时间吧,
用户10xxx94
麦子压弯了腰?常识都没有
烈火艳阳
我们那是冬天小麦,春天收,收了后可以种水稻。
糊涂鱼
北方地区的的小麦是夏秋收获,南方小麦是在春天收获。连这种常识都没有的人做编辑?这不是在误人子弟的吗?
用户17xxx24
东北种麦子吗?
解方程
等有钱了旅旅游吧,不然会影响智商的
用户61xxx83
五谷不分
图个乐子
谣言,没见过这样的教材
鑫在鹿城
专家的学历和基本功有待商榷
绿荷清珠
南方人编写的
用户17xxx13
没有必要较真,春播秋收是常识。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
字典查一下《处》这个字看看解释。
天山
我们这地方现在都不种麦子了,没看过,不知道。
细雨微风
刚查了,少部分地区种春麦,秋季收
用户14xxx88
教材编写不够严谨[点踩]
哈哈哈
吹毛求疵,翻翻以前课本,秋天,麦穗金黄,没毛病。作者是作家,不是专家
老董
秋天收麦子。这个不用说可以严查了,
用户94xxx06
春种秋收,是中国几千年的规律,没问题。
用户92xxx12
这是估意洪消事非。
美喂
我怀疑作者都没见过麦子,审核人员更没见过。所以知道为什么这么专家给农民建议了吧?
老小孩儿
闲得蛋疼
尘与我
😂😂😂
细雨微风
让专家到农村干三年农活
冲浪人
不知道那些编写教材的人认不认识小麦长的什么样子?
无可奈何
我就搞不懂为什么教材改来改去??所谓教材必须是经典中的经典,虽说要与时俱进有创新,但是基础教育的教材没必要做多大改动吧?
过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用户64xxx62
春种秋收,从小就是这么学的
评论总是被屏蔽
人家种的是大棚麦子吧[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幸运草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飞翔的梦
这些人已经不知道麦子是啥了,你让他们写教材
XYZ
教科书要施行终生负责制,在每一篇最后书名作者或责任编辑,一旦发行,终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