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回国12年,毛主席为何只见一面?水静:领袖也有领袖的无奈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6-06 08:55:21
前言:

1959年7月的一天,一辆吉姆车停在了庐山毛主席下榻处。一位年过半百的中年妇女在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夫人水静的搀扶下,慢慢走下了车,他就是与毛主席有过十年夫妻感情的贺子珍同志。

毛主席和贺子珍

就在前天,贺子珍还在南昌三纬路的住处,昨天就被带上了庐山。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其实都是她最思念的毛主席所做的安排。

而见证这次庐山会面的水静,亲身体会到了毛主席与贺子珍这对因历史问题而被迫分离的夫妻的复杂感情。

见面前,毛主席和贺子珍相互牵挂

水静因参加革命较晚,因此在解放后,她也只是听说过贺子珍的大名,却未真正见过。直到1954年丈夫杨尚奎到上海治疗,她才认识了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老革命家。

贺子珍和妹妹贺怡

杨尚奎住院后,上海许多老同志都去看他。一天,一位中年妇女走进了病房,见水静不认识,杨尚奎笑着说:“这是贺子珍同志。”

水静这才反应过来,仔细瞧着贺子珍,只见贺子珍虽然已年过半百,却身材苗条,皮肤白净,清秀的瓜子脸上生就两条细而浓的眉毛,眉毛下面是一双黑而透亮的眼睛,十分有神。

岁月不败美人,可以想象贺子珍年轻时候也是个出色的美女子。

贺子珍

与贺子珍的第一次见面,就给水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贺子珍走后,水静不由得感叹出声:“这么一个漂亮又热情的女同志,一个人孤寂伶仃地过日子,多可惜啊!”

水静替贺子珍感到惋惜,也替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婚姻感到惋惜。因为据她了解,毛主席和贺子珍是互相牵挂着的。

1954年9月的全国第一届“人大”期间,贺子珍打开收音机,照例听每日的新闻。可就在那天,毛主席的声音从收音机里面传出,贺子珍听后就晕倒在了沙发上。

那是贺子珍多少年都期待重新听到的声音啊!毛主席熟悉的声音无数次在她脑中徘徊,她想继续听,可她衰弱的身体根本不允许她情绪过于激动,于是,她昏倒了。

经过抢救,贺子珍的身体没有大碍,但精神上终究受到了损伤。

毛主席是个坚强的人,从不轻易落泪,但为贺子珍就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贺子珍执意要去苏联,他拦不住所以哭了;一次便是听说贺子珍听广播昏倒,他又落泪了。

毛主席

这种眼泪何尝不是一种发泄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感情的方式。

1958年,贺子珍住到了南昌,女儿李敏每年寒暑假都要陪伴母亲。从李敏那里,水静了解到,每次她来看望母亲,父亲都要带些贺子珍喜欢吃的东西和难买的药品。

毛主席也常常通过女儿给贺子珍写信,信的抬头总是“桂妹”,然后她治好病,养好身体。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之所以会用“桂妹”作为抬头,是因为贺子珍是在中秋时节桂花飘香的日子出生的,父母就给她起名叫“桂圆”。

这一声“桂妹”,里面饱含着毛主席多少深情,或许只有贺子珍可以感受得到了。

至于贺子珍对毛主席的感情,更是一往情深。在苏联时,贺子珍听说毛主席再婚后大哭一场,之后又有许多追求她的人,但都被她拒绝了,她说:“我这一生只爱过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

贺子珍与毛主席之间的感情并不是一两句便能说得清楚的,毕竟他们有过十年的相濡以沫。而那十年,是中国革命事业和毛主席最艰难的时期,作为毛主席最贴心的妻子,贺子珍不知费了多少心血,这种夫妻之情与战友情夹杂的感情,恐怕无人代替。

领袖的感情,远不如普通百姓自由

在水静的视角中,毛主席和贺子珍是互相思念的,但贺子珍回国12年,他们却一直没有见面。水静不由得感到疑惑,她曾问丈夫:“主席为什么不跟贺子珍见一面呢?这对他来说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毛主席与贺子珍

杨尚奎却非常严肃地告诉她:“你把见面这种事情想得太简单,毛主席是全党全国的领袖,一举一动都是人民的表率。”

水静明白了,毛主席作为一个领袖,他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人民带来影响,在感情方面自然也受到了许多约束,这在一点上,毛主席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自由。

就在水静为毛主席和贺子珍伤感时,她收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毛主席要她把贺子珍请上庐山见面。

贺子珍和李敏

毛主席终究还是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水静替他们感到高兴。

按照毛主席的嘱咐,水静驱车来到贺子珍在南昌三纬路的住所。她知道,不能直接对贺子珍说明真相,那样一来可能会使贺子珍过于激动触发旧疾。

于是,水静告诉贺子珍今年天气太热,江西省委请她到庐山休息几天。贺子珍果然没有怀疑,很愉快地答应了。

毛主席

第二天一大早,水静就来到贺子珍的住处接人,然后一路向庐山奔驰。按照事先安排,水静把车子直接开到了为贺子珍专门准备的住处,这附近没有任何人住,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将贺子珍安排好后,水静又悄悄来到毛主席的住处汇报情况。毛主席听后点点头,指示她晚上九点钟把贺子珍送到这里见面。

到了晚上九点,水静接上贺子珍一路来到毛主席住处前,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被安排其他事情下山了,只留了警卫员封耀松值班。

此时,贺子珍仍旧被蒙在鼓里,直到被封耀松领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她才恍然大悟。

由于毛主席和贺子珍是单独会面,水静和封耀松都在外面等候,并没有听到毛主席和贺子珍到底谈了些什么。对于这件事情,毛主席做足了准备,知情人甚少,直到毛主席去世后,这件事才被人提起。

一个小时后,谈话结束,贺子珍被封耀松扶进了值班室,水静则被毛主席叫到了办公室。毛主席的脸色并不好看,很苍白,不等水静说话,毛主席就开口道:“不行了,脑子坏了,答非所问。”

贺子珍

或许在谈话中,毛主席也曾与贺子珍怀念起井冈山上的日子。那时的贺子珍自信大方、做事雷厉风行,是井冈山上的女英雄。可现在物是人非,贺子珍的变化着实让毛主席难过。

晚上,水静担心贺子珍情绪激动出现意外,便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连睡觉也不曾离开。由此,她从贺子珍口中听到了对这次见面的感受。

贺子珍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和以前一样,就是老多了。”可能在贺子珍心目中,毛主席仍然是那个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吧。

毛主席

这天晚上,贺子珍很兴奋,她完全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

这次见面,圆了贺子珍的梦,也圆了毛主席的牵挂。或许会面结束后,他们都以为之后还会见面,只可惜,这是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作为领袖,毛主席有太多的无奈与悲伤,他毕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神,有些事情他也无法控制,贺子珍也是一样。

毛主席和贺子珍

如果当初可以预料到分别,贺子珍不会执意去苏联;如果当初可以预料到分别,毛主席也不会让贺子珍离开。正是因为无法预料,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分别就不单单是某个人的过错。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这是历史造成的结果。”

1984年,在毛主席去世8年后,贺子珍也离开了人世,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至此留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0 阅读:7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