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以色列,布林肯态度变了,当面给以泼冷水,要跟中方同步伐

思正观天下 2023-12-01 18:31:41

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请诸葛亮出山,成为了刘备“事业史”上的高光时刻,然而布林肯三访以色列,不仅没能迎来“高光时刻”,反而还直接与以总理“吵了”起来。

【布林肯三访以色列】

日前,美国务卿布林肯第三次抵达以色列,在接受采访时,布林肯一如既往地表达了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和维护,但据以方媒体爆料,在与以色列战时内阁的会晤中,布林肯的发言充满了“指控与谴责”的意味,甚至差点儿和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场开吵,现场的气氛可以说是一触即发。

我整理了以色列媒体的报道发现,布林肯对以方的指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议题上:

其一,对平民的伤亡。布林肯在发言中要求以色列,不要重演之前在加沙北部的“残暴行为”,,不要袭击国际社会修建的基础设施,不要袭击当地的保护区,最重要的是不要攻击有大量平民聚集的地方,防止大规模伤亡事件再度发生。

其二,交战时间上。布林肯暗示以方的所谓的“摧毁哈马斯”计划,最多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了,言外之意就是在这几周结束之后,就算是美方也要顶不住外界压力了,可能要公开呼吁停火了。其三,就加沙战后计划,向以色列内阁施压。布林肯表示,对于战后加沙由谁管理,怎样管理的问题,以色列需要给其他中东国家一个交代。

事实上,布林肯对以色列的指责态度,早在与内塔尼亚胡见面之前,就已经有苗头了。在会议前的采访中,布林肯重申了美方此前的呼吁,特别强调以色列必须要确保加沙民众的安全,否则以军不得进入加沙南部行动。

【内塔尼亚胡要恢复对加沙的军事行动】

要知道在布林肯出访前,以总理刚刚表示要在人质交换结束后,立即恢复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而在他话音刚落没多久,布林肯就出面就要求以方延长停火期限,加大对加沙的援助力度,这显然是在公然打以总理的脸。

那么布林肯的这番“指控”,有没有效果呢?显然并没有多大效果。在会议结束后,布林肯宣称以方已经同意在发起地面行动前,为巴勒斯坦平民,制定明确的保护计划,但以色列高官却表示一旦哈马斯停止释放人质,以军就会立刻进攻,至于所谓的“平民保护计划”,在以方的会晤声明中更是只字未提。

但值得肯定的是,布林肯的这次态度,是迄今为止美方对以色列态度最为强硬的一次,而这一迹象也表明,拜登政府正在给以色列施加“巨大压力”。单看布林肯的此次发言,可能会有一些人觉得美方态度并不算强硬,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布林肯前两次访以的态度,对比就很明显了:

10月12日,是布林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的第一次访以,在此次与以总理的会晤中,布林肯表示,“只要美国存在,以色列就不会孤军奋战”,并宣称“美方将永远和以色列站在一起”;而在11月3日的二次出访中,布林肯依旧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还为其带去了14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但这次就不同了,布林肯不仅表现得十分低调,而且还对以总理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训斥”,就连外媒都连连感叹“态度罕见”。

【民众对美方偏袒行为发起抗议】

而美方之所以有如此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盲目支持以色列,已经让拜登政府陷入了“内忧外患”。其中内忧指的是白宫内部的分裂,此前美官员因不满拜登对以支持而宣布辞职,就连布林肯都发公开信,拜登对以的狂热支持让美官员“陷入矛盾”;而外患则是国际舆论,当前美国驻篱笆内、约旦等多国大使馆外,都聚集了数百民众,他们一边高呼反美口号,一边焚烧美以两国的国旗,同时美国内还有数百名抗议者,直接冲进了美众议院大楼示威。

另一方面,中国在巴以问题中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美国要统一与中国的步伐。日前,中方外长王毅代表安理会,主持了巴以问题的高级别会议;并在次日发布了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其中提到了停战促和、加大人道主义援助、推动冲突重回“两国方案”的解决轨道等内容,既着眼于当下巴以的急迫性,同时又立足于未来巴以冲突解决的根本性。因此获得了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王毅主持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

对于美方来说,当前中美两国正处于逐步缓和的趋势,如果美方执意要加大对以色列的支持,不仅会让自己成为国际舆论的“众矢之的”,而且还可能让中美关系重新退回冰点。这种情况下,将自己的步伐,调到和中国同频,对美国来说不是坏事。

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转变,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际大趋势的不可逆转性,在这个高呼和平的年代,以色列的行为显然“格格不入”,就像中方外交部说的那样,逆流而上的人,终究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以方执迷不悟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历史会给出答案。

0 阅读:0

思正观天下

简介:谢谢小伙伴的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