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这个出生在广西35岁的大龄青年,从2009年至今参加过16次高考。过去,他曾被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但都放弃了,选择继续复读。因为他一心想考清华大学!别的大学不考虑!
有人认为唐尚珺有志气、有毅力,有人认为是执着,但更多人称之为偏执。唐尚珺的做法多数人都不会理解。就像我当年高考时的选择一样。
30年前的高考志愿选择规则不同于今天,首先是在考试前填报志愿,只能依据平时成绩预测能考上哪些学校;一本、二本、专科三个档位的院校各填报四个学校,其实主要是每个档位的第一志愿起作用,因为是每一档位同时调档,所以上一档的第一志愿没录,一般直接掉到下一档位去了。同时每个志愿学校填报时勾选是否服从调剂,就是不够本院校里的志愿专业分数线的话还可以调剂到该院校低一些的专业去,举例说本来报的是英语专业,结果学了阿拉伯等小语种,本来报的电子信息专业,结果被调剂到土木工程暖通专业,好像同一档的院校之间也可以调剂(记太不清了)。显然这种填报模式远不如今天的科学。
我是文科生,当时填报了四川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外交学院外贸英语两个档位的第一志愿,不接受院校及校内专业调剂。我感觉有点太少太局限了,背着家里填报了中南政法大学的国际经济法专业,这些院校及专业都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热门学校和英语类专业,属于分配好能出国的专业(当时跟国际、外贸沾边的专业都水涨船高,分数比北清交复的冷门专业还高)。结果我爸爸得知我擅自报了中南财大(担心分配不回北京)后骑上自行车直奔我的中学给删了,惹得班主任很不高兴,觉得我们太挑剔了。最后,我的高考分数462分过了本科分数线(满分640分)但没被所报志愿录取(同届同学一样分数进了北大历史系)。一个午后,两个上海海关学校(当时的专科院校)的招生老师找到我家里,他们觉得我填报志愿太少落榜很可惜,劝说我去他们学校就读,我傻傻问工作以后能出国吗?他们说在海关工作不出国。我说那不去。我回绝得干脆直接,想想万马千军过独木桥的高考年代,真不知哪来的这份自信。因为我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进入一所本科大学,好好地享受四年大学时光,虽然没有名校的执念,凭我的成绩上个本科也算正常,是万万接受不了专科学历的。于是,我毫无怨悔地复读了,经过一年的努力,自我水平有所提升,第二年高考分数499分,比上一年提高了30分,但最终录取了本科院校,入学后,得知上一届学长的高考成绩跟我上一年成绩一模一样!只是当时我没有报这个学校而已!白白耽误了一整年!而且,
这30多年来,我从未跟人谈起过这段复读经历,因为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能上大学就行谁在乎专业,只要进了大学就一步登天改变命运了,谁会真的相信因为不服从调剂落榜呢?谁又会相信有学校要你不去选择复读再考呢?我不想跟人费劲巴拉解释完后看着听着对方假装理解的样子~也不能怪谁,我们的社会对问题的认知一向整齐划一,做出超出常规的举动是很难被普世大众接受的,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远没有今天的包容性~
所以,我的经历使我更能理解今天的唐尚珺!从小时候种下的梦想,支持着自己寒窗苦读一路走下去,这种梦想的新引力巨大,一颗年轻充满梦想的心,不顾世俗,不计代价。就像当年的我,不在意周围人的猜疑和闲话,我甚至不屑于去跟周围人解释,我一心只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唐尚珺就是当年的我,我们应该属于同一种性格的人,非常执着、意志力坚强、不轻易言弃!这样的人格能成事,但一旦走偏就成为另类。
我想喊话唐尚珺,唐同学你已经很尽力了,努力过了就不遗憾了,就此打住吧!一生很短,读书不是目的,出了校门走入社会还有很长的路。通往梦想的路也不止清华这一条,成功与否还看将来。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什么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