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俊杰笑书郎
编辑 | 俊杰笑书郎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军队不好好研究战术,怎么还上升到祭祀发展了?
很多不了解军队祭祀礼的朋友在看到这个名词时不禁调侃道:“果然我们迷信都是老祖宗遗传下来的。”
而经过研究后,大众才明白军队祭祀礼起源于夏商时期,历经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又经过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继续发展与完善。
唐玄宗开元年间修定《大唐开元礼》一书,标志着唐代军队祭祀礼最终形成。
我国军队祭祀礼究竟是如何发展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吧。
军队祭祀礼发展源流军队祭祀礼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当时大禹在征伐三苗前为了能师出有名,于是充当当巫觋的角色,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地位,把自己装扮成人神之间互通的使者。
因此,军队祭祀由此而成,夏王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原始社会的占卜之风与宗教信仰,夏王朝军事战争的开展也带有神秘的宗教信仰特征。因此,在夏王朝时期,军队祭祀礼已经开始形成。
商代时期,战争频繁。每逢战事来临之际,商王首先举行战前祭祀礼,在庙坛之前,摆上祭祀物品,向神提出自己的意愿,然后通过占卜得到结果,以占卜结果决定出征与否。
由此可见,军队祭祀礼已经成为夏商国家一项重要的祭祀礼仪制度。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此时军礼完备,军队祭祀礼随之更加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争霸战争频繁,各个国家所举行的军队祭祀礼也不尽相同,不过具体内容相较于之前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秦汉时期是古代军礼礼制的重构时期。军队祭祀礼经过秦朝的萎靡发展,在西汉重新得到重视,西汉在继承先秦军礼的基础上也有所调整与变革。秦朝奉行法家思想,礼在秦朝成为一种象征仪式。
而从秦始皇祭祀蚩尤也能看出,秦朝统治者是非常重视祭祀以及对军事人物祭祀活动的。
汉代担负起重构礼制的重任。汉代重视军队祭祀礼,《史记》中对汉代统治者出征前所举行的祭祀仪式有如下记载: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记载了汉高祖和汉武帝出征前的祭祀礼仪。
《汉书·刘屈氂传》《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都有记载。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占卜选将、战前祭祀、战后告捷等军队祭祀礼在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由此可知,军队祭祀礼在西汉时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得以重新发展。
东汉延续西汉的军队祭祀礼并继续发展,军队祭祀礼的内容与西汉差别不大。
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国家逐步确立起了五礼制度的体系,五礼体系在隋朝时发展成熟。
南北朝时期的军队祭祀礼大致上沿袭周制,保留许
多西周时期军队祭祀的内容,这些仪制到了隋唐时期不再继续推行了。
初唐时期军队祭祀礼的继承发展“为何坚持上百年的军队祭祀礼在唐朝却发生了改变呢?”
初唐时期的军队祭祀礼沿袭隋礼,主要表现在军队祭祀礼礼制的修定以及对前代军队祭祀礼仪制的继承两个方面。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唐代不再像过去一样在战争中迷恋神灵庇佑而频繁的举行祭祀仪式,统治者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将领的统军、治军作用。
但是在封建社会,军队祭祀礼始终都是存在的,唐代也不例外。
唐代初期基本沿袭了前代礼仪仪制,在此基础上,统治者根据唐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唐王朝需要的军队祭祀礼。
唐朝建立初期,唐高祖忙于全国统一的战争,高祖无暇修定礼制,因此,礼仪悉随隋礼。
太宗时期,社会发展已经较为稳定,所以在太宗皇帝的治世之下,根据前朝隋的礼仪体系,制定了《贞观礼》。
此外,还有大射之礼等礼仪,这些新增的礼仪制度,不仅丰富了《贞观礼》的内容,更在无形中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为太宗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唐礼在隋礼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礼制更加完善。
开元年间是唐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唐代礼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唐玄宗命人制成了《大唐开元礼》。
《大唐开元礼》的编纂修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局面,唐王朝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文化,都达到了鼎盛阶段,《大唐开元礼》应运而生。
唐高祖至唐玄宗时期,唐代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修礼活动,太宗时期修定《贞观礼》、高宗时期修定《显庆礼》、玄宗时期修定《大唐开元礼》。
唐代初期的军队祭祀礼继承前朝仪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类天礼。从文献记载来看,初唐时期类天礼的举行基本上沿袭前代仪制。
其次,献俘礼。唐代的献俘礼主要集中在唐代前期,以高祖、太宗时期为重。献俘礼在唐代的变化主要是献俘地点的变化。
唐太宗时期献俘的地点仍是太庙,《开元礼》中也是如此记载,唐高宗时期对献俘的地点进行了调整:
与高祖、太宗时期相比,地点发生了变化。到了唐代后期,献俘礼又发生了新的变动,献俘于天子成为献俘礼的核心,并为北宋沿袭。
唐代后期的献俘礼与唐代前期相比,流程更为繁琐,这说明了统治者对献俘礼的重视,因为献俘礼有其独特的政治地位,这也说明唐代后期统治者在军事战争中更加重视形式表现。
第三,告庙礼。在唐之前,社庙与军队祭祀密切相关。到了唐高宗时期,社庙的主要功能发生了变化,统治者开始在社庙举办祭田礼,社庙与军事祭祀的关系减弱,与农业祭祀关系增强。
唐代初期,命将礼的实施发生变化。隋以前,命将礼与告庙礼是分开举行的,到了太宗时期,命将礼已经不再举行了。
这也是军礼祭祀礼仪过程中的一个简化。在军事战争中,唐代统治者更加注重战争的过程和领兵将士的治兵谋略,相对的就弱化繁琐的祭祀仪式,这也是唐代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第四,祃祭。唐太宗时期,祃祭的实行也发生了变化。隋炀帝时期,还曾实行祃祭,以太牢或少牢祭祀,唐代祭祀所过山川礼时也只用特牲祭祀。
第五、迁庙主。先秦时期举行祭社礼的时候,要建军社,建军社又被称为“迁庙主”, 就是在战争的过程中,将社主迁出,载社主一同行军。
迁庙主这一举动在先秦时期比较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还保留举行“迁庙主”这一仪式。
到了唐代时期,文献记载中已经不见有社主随军、迁庙主这一词。迁庙主的实施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唐代不再举行这一仪式,这也更加符合唐代以人为本的战争精神。
唐代军队战争胜利结束返回以后,会举行献捷祭社的仪式,这一仪式也是在太庙里举行的。
唐代祭祀最终是何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到了隋唐时期,“祭社”不再单独出现,统治者更加重视祭祀“社稷”,社与稷合二为一。唐代祭祀社稷之礼属于中祀规格皇帝类天则属于大祀规格,但是仅从军礼来看,祭天礼和宜社礼的举行规格是差不多的。
唐代初期的军队祭祀礼经过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的发展,在继承隋朝礼制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修礼活动,军队祭祀礼仪制度重新得以恢复完善。
中宗、武则天时期又呈衰退趋势。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期相继以政治混乱而身败,对于礼制没有可记述的,由博士掌管礼仪也只是虚设。
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的军事才能很强,她重视军事,实行武举制度,通过武举选拔到了很多军事人才。
至于军队出征所实施的具体的祭祀礼,文献中很少有记载,但不能否认军队祭祀礼在武则天时期是不存在,只能说不如前期的统治者重视。
通过对唐代前期军队祭祀礼的分析,可以看出唐代前期的类天礼、告庙礼、献俘礼、命将礼等礼仪制度基本上沿袭了前代的军队祭祀礼仪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革,不知道大家对祭祀礼有一定的了解吗?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内的娱乐人物故事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