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31部队又曝新罪证:还有4个支部做帮手,具有高度隐蔽性

科普大世界 2024-07-06 21:36:45

在铭记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的重要时刻,为深刻揭露日本侵华战争期间731部队的残暴行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携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人民政府,于2024年7月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日本731部队林口162支部的关键历史档案——《162支部身上申告书》等资料,从中可以发现,这个林口162支部也参与了当时日本的细菌生化武器的研制,是731部队的重要帮手。

央视新闻7月6日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公布的《身上申告书》共计177页,它本质上就是一份详尽的人员情况登记表,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份人员履历记录,其中详尽记录了林口162支部140名成员的基本信息及服役轨迹。

其中,有不少关于该支部“捕鼠作业”的记载,与既往日本731部队的口述历史资料相互印证,比如,该支部卫生伍长上野滋的报告中就提到了1945年4月其带支部成员在佳木斯等地的捕鼠行动。

其捕鼠的目的就是要配合并供给731部队研究鼠疫培养鼠疫病菌或病毒,因此这些记录也明确指出该支部与731部队曾共同进行的鼠疫实验及细菌武器制造活动。

此外,档案还揭示了731部队本部与林口162支部之间有卫生兵招募与调动的隐秘路径,如山内邦夫等人的记录显示,他们并非直接以731或162部队的名义招募,而是借由满洲第97、177、201部队等名义在日本国内招募,之后来到日本设在满洲的731部队本部的进行三个月的培训后,再转至162支部服役。

这条招募途径很隐秘!分析来看该路径就是为了避免让人发现其训练生化部队的事实,目的则主要为丰富731部队的人力资源,资料记载的这一途径也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在战时犯罪活动中的高度隐蔽性。

那么林口162支队与731部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回溯至1940年12月,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秘密布局,为臭名昭著的731部队设立了四大分支,分别驻扎于林口、海林、孙吴及海拉尔,也就是说它还有4个支队做 辅助行动。

其中,林口162支部规模最大,并以其庞大的规模与完备的机构设置脱颖而出,成为这些支队中的佼佼者,其运作模式与731 部队本部高度一致,具备独立执行细菌战任务的能力,实质上也是一支生化部队。

据介绍,这份177页的《身上申告书》档案原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它的来源是:日本于1945年8月战败后,林口162支部成员未能集体撤离,而是各自为战返回日本。他们按照战时规定提交的“个人履历报告”,即此次公布的《身上申告书》。

经过不懈努力与多方沟通,终在2022年被成功征集回国,并经过细致整理后向公众开放,成为了揭露日本侵华时犯下细菌生化战争罪行等的历史真相的宝贵资料。

另外这份档案还指出了有9名林口162部队的成员被苏联红军俘虏后在苏联伯力(哈巴罗夫斯克)接受审判的情况。之前的资料仅记载了久留岛佑司一名162部队成员在苏联伯力审判中受审,但此次公布的档案显示另有9名成员同样在伯力接受了审判,时间是1950年的4月至9月间,并被判处10至2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这也说明战后苏联方面也曾持续对日本细菌战罪行进行调查与审判的。

日本731部队的全称是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当时对外多称石井部队或加茂部队,1939年也曾用秘密番号“满洲第六五九部队”。

该部队实际上是侵华日军假借研究防治疾病与饮水净化为名,实则使用活体中国人、朝鲜人、联军战俘进行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的效果实验的生化部队,不少研究者认为被其迫害或试验致死的人数超过一万人,该部队还拥有日本侵略军细菌战制剂工厂,占地超300亩。

日本侵华期间,该部队在我国多地抛洒过鼠疫等多种细菌和病毒制剂,造成多地出现瘟疫,死亡人数难以计算。

731部队是日本法西斯阴谋发动细菌战进行种族灭绝的主要罪证之一。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731部队在败逃之际炸毁了包括营房和制剂工厂等大部分建筑,但现仍存部分遗址。

此次公布的日本162支队《身上申告书》不但是研究林口162支部人员构成及战后流向的珍贵资料,更深刻揭示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细菌战罪行的广泛性与系统性,是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国家的层面上有组织、有预谋犯罪的铁证。这一发现对于全面、准确地揭露历史真相,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7月6日报道《首次公开731部队162支队140名成员档案披露》

罕见!山东东明突发龙卷风,拔树倒屋吹跑车辆,当地大面积停电

莫迪:让全世界看到印度航天的实力!印度航天:把莫迪送上太空

嫦娥六号31马赫速度让全世界“讲文明”了?这“淡”从何扯起呀?

美舰长时间巡弋东海,还拖着一条超2000米长的尾巴!在干什么?

嫦六轨道器踏上新征程:赶往150万公里外的晕轮轨道执行附加任务​

0 阅读:107

科普大世界

简介: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能量,扩展科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