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3年,持续盈利分红,这家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觅露赶碳 2024-05-11 00:49:42

纵使光伏前景无限美好,此时此刻,就连最乐观的人恐怕也难再奢望,光伏的赚钱效应还能重回过去。

繁荣总伴随泡沫,也总会掩盖问题。在供需严重错配的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行业上升曲线陡峭,每家企业看上去都很好。那时扩产越激进、财务杠杆越紧绷的企业,甚至反而更受市场青睐。

潮水退去,往往是检验各家企业经营成色的时候。当下行业虽普遍承压,但也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抗风险能力。林洋能源,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从2004到2024,光伏行业20年历经四起四落,现在正处于第四轮周期的底部。

光伏行业的低谷期,谁能在这个冬天活下去、活得更好?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质,回归到企业经营的基本面。

做企业,选择做大还是做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辩证的问题。行业上升周期时,几乎所有人都想趁势做大,但在行业大洗牌的当下,却只想抗打击能力更强一些,过冬棉袄更厚一些。

刚刚过去的年报季,林洋能源无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2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1亿元,同比增长20.48%;公司拟现金分红6.18亿元,股利支付率约60%。以分红方案发布时计算,林洋能源的股息率接近5%。正因长期稳健经营,公司上市13年,分红13次,几乎做到了年年给投资者分红。

01 上市13年,分红13次

林洋能源湖北仙桃胡场200MW光伏/120MWh储能电站

林洋能源在2011年登陆A股主板,实际控制人一直是光伏圈老人陆永华。追溯到20年前,陆永华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光伏创业者之一,当时陆永华创立的林洋新能源公司,是国内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光伏企业,也正是现在的国际光伏企业——韩华新能源公司的前身。

赶碳号查阅资料发现:林洋能源在A股上市13年,从未发生亏损,而且持续13年给投资者分红。在新能源行业中只有通威股份、横店东磁等少数企业可以与之媲美。

在A股市场中,连续十几年稳健盈利不亏损的企业凤毛麟角。在一个成熟的、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中,人们往往注重长期回报。判断一家好公司的标准,是“长期、稳健、可持续”。林洋能源,无疑符合这个标准。

“稳健”,是林洋能源最典型的特征。从净利润增长曲线来看,上市13年林洋能源业绩没有大起大落,一直保持稳健发展状态。

注重分红,注重股东回报,也是林洋能源一直的坚持。林洋能源上市13年,现金分红13次(赶碳号注:2014年未现金分红,2016年现金分红两次)。

赶碳号对比了在A股上市时间较早的头部企业,就股息率而言,林洋能源回馈股东的“诚意”在民营企业中名列前茅。

在当下的行业低谷中,林洋能源坚持高分红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公司的负债率低、现金流充裕。

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年末,林洋能源的资产负债率为32.79%,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只有31.19%。2023年年末,林洋能源货币资金为49.26亿元,今年1季度为47.58亿元。

2023年年末,林洋能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4.87亿元,今年1季度为157.43亿元。在更加注重投资者、注重股东回报的当下,林洋能源其实已经有点显现出蓝筹股的气质。

02 围绕“电”做文章,相关多元化

林洋能源电表自动化生产车间

作为一家在光伏行业中等规模的企业,林洋能源的主业看上去很多元,三大行业:光伏、智能配用电和储能节能。但其实牢牢围绕一个基本盘,那就是——电。

从2011年林洋能源的业务构成变化表可以看出来,公司的业务在努力做加法:业务由上市初期单一的电工仪表延伸到了新能源、储能等领域。

进入任何一项新的业务领域,林洋能源总是选择小步快跑,审时度势推进业务,从来不会头脑冲动、梭哈ALL IN。这可能也是林洋能源业绩能够保持稳健的重要原因。

林洋能源的起家产业是电工仪表,这也是公司的基本盘。长期以来,该行业一方面市场竞争充分,另一方面行业格局稳定,毛利率亦没有大起大落。在激烈的市场中,林洋能源长期位于该行业第一梯队。

公告显示,林洋能源在国网2023年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招标采购中,合计中标金额约6.26亿元;在南网2023年计量产品框架招标项目中,中标金额约2.99亿元。

2024年,林洋能源已披露中标国网3.2亿电能表采购项目。

同时,林洋能源是国内最主流的智能电表出口企业之一,其坚持与全球各类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实现海外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林洋能源在2015年和瑞士兰吉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一直维持到现在,这帮助企业扩大西欧和亚太市场市占率。

在锚定主业的同时,林洋也在围绕着“电”做文章,在碳中和时代,积极向光伏、储能领域拓展突围。

03 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光伏老兵

2023年,林洋能源实现营业收入68.72亿元。其中,光伏行业自上市以来首次超过智能配用电行业(智能电表),成为公司营收贡献第一大板块。

林洋能源,作为一名光伏老兵,有着差异化的打法,那就是重视产品和服务的极致深耕。

来自2023年年报

事实上,2023年林洋能源光伏板块的主要营收来源是光伏电站。

光伏电站一直是高收益的业务。A股上市公司的光伏电站企业的业务模式一般是“开发-并网-发电-交易”,普遍采用“滚动开发”的商业模式。

林洋能源的主营业务为开发、设计、建设、投资运营各类新能源电站,同时结合项目资源优势与央国企合作,为客户提供电站开发、设计、建设及运维等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服务。

与同行相比,林洋能源更强调“运维”,现在公司的运维能力位于国内新能源运维行业的第一梯队。

江苏泗洪天岗湖200MW国家级应用领跑基地项目

林洋能源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运维容量新增4GW,签约运维的电站项目装机量突破12GW,运维容量同比增长50%。另外,截至2023年底,林洋能源累计开发、建设光伏电站超5GW;持有各类新能源电站超1GW。林洋能源运维的电站增量来自对第三方客户的开发。

根据计划,2024年,林洋运维工作目标仍以拓展第三方运维市场为主,力争运维新能源总容量超过16GW。

未来三年,林洋运维仍将以新能源场站运维为主要业务,以光伏运维为主要抓手,同步强化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业态的运维服务能力,同时在专项服务方面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结合电网、新能源的发展大环境,重点关注电力市场化交易、新能源绿色权益开发等服务模式。

04 重回光伏制造,出手就进入第一梯队

林洋能源n型TOPCon电池工厂

前文赶碳号提到林洋能源的坚守,似乎它不在意外界的变化。其实恰恰相反,林洋能源一直高度关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光伏、储能有着很深刻的理解。

林洋能源的掌门人陆永华,曾经创立了光伏企业——林洋新能源,并且在2006 年12月20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当时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光伏企业,其组件出货量曾一度位列全球前十。

然而,当时快速的发展和市场的追捧,并没有冲昏陆永华的头脑,他有预见性的看到行业当时的痛点:同质化竞争和资本的疯狂涌入。

因此,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2010年在光伏行业短暂的反弹节点,陆永华与股东Good Energy一起将公司所持股份转让给了当时积极进军光伏行业的韩华集团。在同行的惊愕中,林洋新能源暂别光伏行业,并成功地避开了此后长达近三年的“光伏寒冬”。

陆永华从海外光伏上市公司华丽转身的第二年,即2011年,带领以电表为主业的林洋电子在国内A股主板上市成功(林洋电子,为林洋能源曾用名)。

与高纪凡、李仙德、靳保芳们相比,陆永华似乎没有刻意追求要打造出一家光伏制造龙头企业。纵观光伏行业的大起大落,陆永华只笑看风云。

光伏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太快了。在这一轮光伏周期中,之前跨界光伏的横店东磁、南玻A又杀回来光伏,光伏教父施正荣博士亦带着亚洲硅业、上迈能源回归。在双碳背景下、全球新能源产业前景明确的背景下,陆永华决定二次进军光伏制造。

但与众多“二次跨入”光伏制造的企业不同的是,陆永华的此次回归,是成功者的一次“再出发”。

林洋能源认为,做光伏制造始终要有终端思维。作为行业领先的民营电站运营商及系统方案提供商,林洋通过在终端市场多年的摸爬滚打,深刻了解终端市场的难点和痛点。当前,光伏市场装机需求越来越大,在制造成本波动以及土地资源愈发稀缺的背景下,N型TOPCon刚好戳中市场痛点:效率、双面率、温度系数、衰减率、弱光性等优势非常明显。

2022年底,林洋能源依托在光伏制造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江苏林洋太阳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项目,包括一期12GW项目、二期8GW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一阶段6GW已顺利实现全线贯通和量产,后期将进一步助力公司新能源板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刚刚投产,林洋就进入了TOPCon的第一梯队。

在不久前的业绩发布会上,林洋能源表示,公司TOPCon电池基于LPCVD路线,目前已全线使用leco工艺,目前入库效率高达25.2%以上(量产测试效率为26.1%),良率96.5%以上,非硅成本在长三角地区处于第一梯队水平。公司预计在2024年良率提升至 98.5%以上,入库效率可提升至25.8%以上(量产测试效率为26.7%)。

公司表示,未来会持续开发基于N 型TOPCon的N型TBC技术和N型TOPCon与钙钛矿叠加的叠层电池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未来有望在量产上超越30%的极限。

05 林洋储能,如何出海开新局

林洋能源国电投克州100MW/400MWh储能项目

光储不分家。除电芯企业、逆变器企业发力储能以外。最近一两年,头部光伏企业晶科、天合、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等纷纷发力储能。

基于长期以来的光伏、风能电站的开发与运维经验,林洋能源对于储能行业的理解,相比制造企业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早在2021年,林洋能源就与湖北亿纬动力设立合资公司——江苏林洋亿纬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该投资30亿元建设的年产能10GWh的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已于2022年底正式投产。

目前,林洋能源储能业务主要围绕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用户侧储能、用户侧光储系统、调峰调频储能系统等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低衰减、智能化、高收益”的磷酸铁锂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2022年、2023 年,林洋能源的储能业务营收主要来自于国内大储,尤其是新能源配套储能和集中式共享储能。2023年公司储能板块实现营收增长超2.5倍、15亿元,系统交付超2GWh,各类储备项目超6GWh。

林洋储能的目标绝不止于国内大储。最近,林洋能源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目前公司已制定从单一依靠国内大储发展为“三大支柱”的业务规划,即:国内大储、国内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海外储能业务。

其中,工商储能和海外储能业务,是林洋储能在今明两年的发展重点。

林洋储能在海外将基于公司智能制造在欧洲、中东和东南亚业已建立起来的渠道与市场优势,率先发力。上述地区,其实也是工商业用户侧储能及电网侧独立储能高增地区。

另外,林洋储能在出海时亦会考虑与已经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央国企,如中能建、中电建等企业,一起携手出海,联手开拓海外市场,参与招投标。据公司透露,林洋储能目前已经和一家战略合作伙伴正在投标一个数百兆瓦时的储能项目。与此同时,林洋能源也在考虑在中东合资新建制造工厂。

储能,正成为林洋能源的第三增长曲线。公司今年的储能业务规划目标为出货量3.5GWh,其中80-85%为国内大储,工商业和海外储能将从0起步,力争占到储能业务板块营收的15-20%。

尾声

客观地说,智能电表、光伏新能源、储能三大业务板块,都是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是,林洋能源在这三大领域都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合理的毛利率。

值得称道的是,林洋能源长期的稳健增长,从来不是通过简单地规模扩张来实现的,而是正确的战略预判、精细化的管理、强大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以及初露峥嵘的全球化能力。另外,林洋能源还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质——这是一家长于合作共赢的企业。

总之,林洋能源始终专注于做强而非做大的公司,在周期顶部禁得住诱惑而不盲目扩张,周期底部勇猛精进而不退缩。

这,不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吗?

END

0 阅读:1

觅露赶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