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岁”,这串数字本身就带着一股荒诞的味道,像是一出黑色幽默的开场白。
它属于一对老夫妻,李太杰和孙建西,在他们宣布彻底退出自己一手创办的上市公司——达刚控股时,媒体毫不留情地甩出了这个标签。
158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偏偏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场风暴,而风暴过后,留给人们的,除了那串刺眼的数字,还有更多耐人寻味的疑问。
一、资本游戏的缩影:达刚控股的“功成身退”时间倒回至2010年,彼时,达刚控股成功登陆创业板,一时风光无量。站在聚光灯下的李太杰,顶着75岁高龄的光环,成为了A股市场上年龄最大的创业者。
这位曾任教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潜心研究筑路机械多年的老教授,在退休后毅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并与第一任妻子陈达刚携手创办了达刚公路机电厂。
达刚控股上市后的表现,说不上惊艳,但也算中规中矩。公司业绩平稳,每年营收保持在2亿左右,净利润也有几千万,称得上是细水长流。
然而,平稳的另一面往往意味着缺乏突破,在资本的浪潮中,这样的企业很容易被淹没。或
许是想要寻求新的增长点,或许是抵挡不住资本的诱惑,2019年,达刚控股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斥资5.8亿元收购环保企业——众德环保。
这场收购,更像是一场豪赌。彼时的众德环保,虽然顶着环保企业的标签,但实际经营状况却并不理想。
然而,达刚控股似乎并未过多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毅然决然地将这家公司收入囊中。
收购完成后,达刚控股的营收规模确实得到了迅速扩张,从2亿飙升至10亿,但净利润却没有像预期那样水涨船高,反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达刚控股给出的解释是: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众德环保拖了后腿。为了止损,他们在2023年底,做出了一个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以2.8亿元的价格将众德环保出售。
5.8亿买入,2.8亿卖出,这笔账怎么算都让人看不懂。更何况,在出售时,众德环保账面上还有4.8亿的净资产。
如此“赔本赚吆喝”的操作,自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证监会也就此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向达刚控股发出了问询函,但最终却不了了之。
然而,出售资产的收益并没有能力挽救达刚控股的颓势,公司依然深陷亏损泥潭。2024年前三季度,达刚控股继续亏损2700万。
或许是心灰意冷,或许是另有打算,李太杰、孙建西夫妇最终选择了套现离场。
这并非他们第一次套现。早在2014年,李太杰夫妇就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了陕西鼓风机集团,套现6.3亿元。
加上此次套现的3.7亿元,李太杰夫妇通过两次减持,累计套现约10亿元。公司亏损,创始人套现,这样的剧本在资本市场上屡见不鲜。
李太杰夫妇的“功成身退”,更像是资本市场上的一场“跑得快”游戏。他们精准地把握了资本市场的节奏,在高点套现离场,将风险留给了那些被“大器晚成”的故事所吸引,盲目相信他们的中小投资者。
二、资本与责任的博弈:158岁告别背后的深思达刚控股的“功成身退”,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资本市场的光怪陆离,也引发我们对“赢家”和“输家”的深刻思考。
李太杰夫妇,无疑是这场资本游戏表面上的赢家。他们凭借着对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娴熟的运作手法,成功套现离场,将巨额财富收入囊中。
158岁,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他们却选择了在资本市场上纵横捭阖,最终满载而归。从结果来看,他们似乎是这场游戏的最终赢家。
然而,当企业陷入困境时,他们选择的不是与企业共克时艰,而是“独善其身”,将烂摊子留给了那些信任他们的中小投资者。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投资者权益的漠视,也让“企业家精神”成为了一个笑话。
而那些相信了李太杰夫妇“大器晚成”故事的投资者,则在这场游戏中成了名副其实的“韭菜”。他们承受着企业经营不善带来的损失,却无力改变企业的决策,最终只能无奈地接受“被收割”的命运。
在这场资本与责任的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李太杰夫妇虽然获得了财富,却也失去了声誉;投资者虽然付出了真金白银,却也获得了教训;而资本市场,作为这场游戏的平台,似乎超然于输赢之外,却也在这场游戏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达刚控股的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中,企业、投资者、监管机构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企业应该把社会责任融入到发展战略中,将维护投资者权益视为己任,而不是将资本市场当成肆意妄为的游乐场。只有坚持长期主义,脚踏实地地做好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投资者的信任。
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在做投资决定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华丽的包装和动听的故事所迷惑,要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的人无处遁形。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应该是一个共赢的平台。只有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各司其职,齐心协力,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助力经济发展,而不是变成财富争夺的战场。
158岁的告别,是终点,也是起点。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能够看到更多负责任的企业家、更多理性的投资者、更多有效的监管,共同谱写出一曲曲资本与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的华美乐章。
158岁的告别:资本与责任的博弈更令人担忧的是,达刚控股的案例并非孤例。在A股市场上,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那些头顶着各种光环的企业家们,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包装成上市公司的外衣,吸引着无数投资者趋之若鹜。
他们就像是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将风险不断地转移,而那些被蒙在鼓里的中小投资者,则成为了最终的“接盘侠”。
三、158岁的告别:从终点到起点158岁的告别,是李太杰和孙建西在资本市场上的谢幕演出,也给所有参与者敲响了警钟。这场告别,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市场中,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资本市场生态。
对于企业而言,追求利润是天性,但社会责任同样不可或缺。企业家精神,不仅体现在创造财富的能力上,更体现在对社会、对员工、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上。
达刚控股的案例告诉我们,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只会失去市场和人心。
企业要赢得尊重,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中,将维护投资者利益视为己任,而不是将资本市场当成肆意妄为的游乐场。
同时,企业也要明白,资本市场不是提款机,而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平台。企业要善用资本的力量,但也要敬畏资本的规律。
盲目扩张、炒作概念、玩弄财技,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只有坚持长期主义,脚踏实地地做好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和投资者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投资者而言,资本市场既是机遇之地,也是风险之地。在高收益的诱惑面前,更要保持理性,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辨别能力。
要明白,投资不是赌博,更不是投机。在做投资决定前,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华丽的包装和动听的故事所迷惑,要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要学会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评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信传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同时,也要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时,要勇敢地站出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那些试图侵害投资者利益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资本市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管来保障其健康运行。
达刚控股的案例再次提醒我们,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要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让投资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企业、投资者、监管机构,都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方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才能构建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才能让资本市场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资本市场,从来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应该是一个共赢的平台。只有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资本市场生态,让资本市场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让更多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158岁的告别,是终点,也是起点。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能够看到更多负责任的企业家、更多理性的投资者、更多有效的监管,共同谱写出一曲曲资本与实体经济和谐发展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