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20多万中央军、东北军和西北军仍然不敌8万日伪军,山海关沦陷,冀东大部失守,长城沿线基本为日军控制,甚至北平也已经人心惶惶开始搬撤文物。
那么为何双方最后却签订了《塘沽协定》偃旗息鼓了呢?这可不符合日本人得寸进尺的风格,无它,期间美英进行了强力干涉。
在1933年4月间,为了配合外交上的调停,美国和英国的远东海军舰队附陆战队一部,已经在黄海海面完成了战役集结,摆出了准备随时登陆秦皇岛实施武装“调停”的架势。
因此这一年日本关东军最终未敢深入华北,除了要消化东北占领区的“战果”、以及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的奋起抵抗外,日本政府和军部对美英的态度比较顾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换句话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其实早已经惹了美国,彼时列强都把中国作为廉价原料的来源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美英在华利益也是相当大的。日本人侵略东北,美英反应之所以不那么强烈,因为那是日本和俄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但是如果日本以武力占领华北和华东,则必然侵犯了美英的势力范围和既得利益,他们当然是不爽的,淞沪抗战和长城抗战最终都在西方调解下停火,正是这个原因作祟。
根据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北洋政府共同签署的《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列强均应尊重中国主权之完整,公约的核心是确立了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西方列强距离我国万里迢迢,爆发全面战争的机率很小,因此《九国公约》主要就是美英在限制日本的对华野心,而日本从1931年起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已经从事实上违反了这个条约,美国人能开心么?
研究历史就需要了解当时的世界大势,在1933年这个时间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刚刚上台,行事还比较小心翼翼,美英在欧洲的外交与军事压力很小。
同时,日本人也没有做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面对美英的强硬态度,大小鬼子只能先让步,不过美英出手制衡,当然不是为了帮助国民政府,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当时还有另外一条主线,即西方列强由于意识形态的差距,保持着对苏俄的集体仇视,之前那是曾经联合武装干涉过的,最后也没能推翻苏维埃政权。
所以西方对德国和日本的纵容,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祸水东引或者北引,让这两个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国家 ,去跟苏联拼个你死我活。你能够理解英法当时对德国的绥靖主义,也就明白美国对日本的纵容,尽管心里不太舒服。
也就是说,30年代初期当日本违反《九国公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时,美国已经有点恼火,但是还没到急眼的程度。
这里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日本对美英利益的损害暂时有限,其二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美国政府一时无力以军事动员甚至战争威胁的形式,来制止日本武装侵略的步步升级,其三就是战略误判,认为日本只要在中国攫取一些好处后,就会转身对付苏联。
日本人其实也确实是这么表现的,始终把苏联当作首要大敌,关东军把“对苏警备”视为第一要务。
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国民政府宣战,而是以“中国事变”的名义,逐步在华北和华东进行军事扩张。这个时候美英已经很不乐意了,日本的占领区越大,美英的在华利益受损越大,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
那么日本人为啥胆子有点肥了呢?也是因为德国正在变得咄咄逼人,重整军备和进行扩张的味道正浓,牵扯了美英大量的政治、外交和军事资源,对于远东的事情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1936年德国已经武装进入莱茵兰非武装区,让英法大为紧张,当年11月德日签订了协议,次年意大利加入,法西斯轴心国的联盟成型,因此日本不再是单独应对美英,侵略野心开始膨胀,所以1937年爆发全面抗日战争,也是与国际政治大环境分不开的。
应该客观看待历史,日本当时并没有全面占领中国的念头,它的“诉求”是:国民政府得承认伪满洲国、得把华北变成傀儡地区、得承认日本在华特殊权益,然而这些无理要求均遭断然拒绝,那就只能用武力逼迫国民政府答应条件。
所以美国人的判断是,假如日本得到了它想要的,就会停止继续侵华而回过头去跟苏联死磕,再加上欧洲的局势紧张,美国人分身乏术,是故这一期间美国态度比较嗳昧,嘴上反对,实际仍然在给日本提供战略物资。
然而由于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人速胜的美梦彻底破灭,尤其是1939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在北方试探的关东军于诺门罕战役中遭到惨败,后是中国军队仍有能力发起冬季攻势,这就意味着日本人“北进”受挫,同时在中国又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
情况的变化也促使日本政府和军部不得不改变政略和战略,他们需要更多的战略资源来维持长期战争,他们还需要封闭中国的国际运输线来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上述的方略实施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日军必须“南进”,去抢夺东南亚的大米、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同时要切断越南、缅甸等国家跟中国的交通线,这就与美英的利益发生了直接碰撞,美国人也发现日本没有北进的意向了,终于彻底急眼。
以1940年5月鬼子进入越南为标志,美国立即宣布各种禁运,态度开始转向强硬,因为日本人没有按照美国的预想出牌,掉头南来也。
法属印支也好、荷属印尼也好、英属印度也罢,其实西方在远东的殖民势力,都是唯美英马首是瞻,即便法国和荷兰在欧洲战败,德国人也不可能跑来亚洲接收,所以这些地区都在美英尤其是美国的“保护”之下。
日本人打这些地区的念头,那就是跟美国过不去,并且是原则上的过不去,基本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了。因此美日谈判一开始,美方提出的条件就是日本不能接受的:从越南撤军、从中国撤军。
日本也知道跟美国国力差距很大,清楚开战的后果殊难预料,可是吞进嘴里的肥肉总不能轻易吐出来吧?于是谈啊谈,谈了大半年美国人也不松口,现在轮到鬼子们急眼了:既然不给我们留活路,那就打吧。
按丘吉尔的判断,美国人所提的谈判条件基本就意味着战争,但是日本人最多入侵东南亚西方各国的殖民地而已,掠夺他们所需的资源,同时封闭重庆政府的外援通道。
可日本人不这么想,如果仅仅武装入侵东南亚,那么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始终是个巨大危险,如果美国人发起飚来,在东南亚攻城掠地的日军必然后果不妙。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开战的第一时间,就应该把太平洋舰队干趴下,免得有后顾之忧。换句话说,既然准备惹毛美国人了,那就干脆摊牌惹到底,温水煮青蛙拖下去的话,日本拖不起。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陆军准备登陆马来西亚之前,联合舰队率先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