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是古人陵墓当中防止盗墓贼的一种常见形式。古代的有钱人死后会将自己生前的一部分财产带进坟墓当中作为陪葬品,为了保护自己的陪葬品被盗,就设置了机关阻止盗墓者进入,这样做也是为了使死者不受打扰,长眠于地下。
作为帝王,通常情况下也会在自己的陵墓当中设置一些机关。关于秦始皇帝陵地宫的结构和形制,在浩瀚的史籍海洋中不乏对它的记载,尤其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陵的修建及地宫形状做了披露。
“始皇初即位,穿至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今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按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的陵墓内部并没有所说的五大机关,但确实是做了五种防盗措施。第一,墓室四壁浇筑了铜汁,增加了盗挖难度;
第二,墓室内安装自动弩箭,防备盗墓者进入;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秦始皇陵内的弩被安装在通道口,威力强大,一旦有盗墓贼进入墓中,就会启动接连弩的机关,连续的弩箭射击使人防不胜防,无法招架,最终使人毙命。但是由于秦始皇陵墓地宫还没有发掘,是否真实存在还有待证实。以《史记》的权威性来看,存在的可能性高达99%以上。
自动连弩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因此秦朝时期的自动弩箭可能是一次多发射的弓弩。先不管是连弩还是单弩,但这种暗器有几个先天不足。第一,任何机械都有寿命期,二千多年的设备到现在估计也失效了。第二,就算设备未坏,弓弩的弦张开的时间太久,一直保持着弹力状态,估计到现在射出的箭也可能伤不着人了。
第三,墓室内配置了缩小比例的百川江河大海,但把水换成了有毒性的水银,水银挥发毒气,可以让盗墓者中毒;
水银一方面可以防腐,另一方面也具有毒性。一旦盗墓者闯入就会中毒。这些水银至今还在,1981年、1982年,研究人员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汞含量测试,发现陵冢封土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汞含量的平均值为205ppb,是陵墓以外其它地方汞含量的八倍,据估算,秦皇陵里的水银可能有100吨之多。
第四,以人鱼膏燃烧长明灯以耗尽墓室内的氧气;
第五,设置不能从里面向外打开的外室门,将所有工匠杀人灭口于墓道内,严守秘密,也起到震慑盗墓者的作用。
秦始皇的墓室内藏满了仿制的宫殿、百官雕像和各种珍奇宝物。也必然会成为盗墓者最眼红的地方,因此当初在修建陵墓时,考虑了多种防盗机关,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些防盗机关在冷兵器时代会有点作用,到了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作用就不明显了。
秦始皇的陵墓一直到了今天仍然没有被盗,真正的原因还不是以上的五大机关。而是地宫入口隐蔽,至今没有被确认。另外,墓葬规格太大,所以挖掘的工程量也相当大,小规模盗墓团伙搞不定。最主要的是,作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秦始皇的陵墓受到了国家力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文物保护措施仍然不是很完善的时候,秦始皇的陵墓是不允许被挖掘,所以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