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专列火车在返京的道路上疾驰而过,毛主席此时此刻就坐在这辆专列上,正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兴高采烈的交谈着。
忽然,车上的警卫人员听到了“咣当”的一声巨响,这一声犹如晴天霹雳,让所有警卫人员的心都不禁心跳加快起来。
毛主席身边的警卫人员赶忙护卫住毛主席和苏联友人,在确认主席等人安全后,立马对整个专列进行地毯式的搜检。
终于在第六节里,警卫人员发现有一个玻璃窗被打破了一个弹丸大小的孔洞,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孔洞的周边呈现出放射性的裂纹,警卫人员不禁冷汗直流。
玻璃窗上被打穿的孔洞看样子很像是被子弹一类的事物打穿,势头越发变得严峻起来。
要知道,这可是国家主席与苏联贵宾的专列,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情,难道是有不法分子在此地埋伏主席,进行谋杀活动?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说明毛主席的行踪业已暴露,霎时间,一团阴云不禁笼罩在大家的头上,紧张的气氛压的大家喘不过气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背后又隐藏着是什么样的阴谋呢?
专列遇险,事态危急1955年,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受邀访华,我方盛情接待,毛主席便带着马林科夫等一行人一同前往浙江进行走访,在路上两人可以一边走一边调查民情,有助于两国的相互了解。
毛主席平生喜乘专列,据统计,毛主席一生有72次乘坐专列,在专列上工作;毛主席曾对人说过:“火车行驶慢,适合思考。”
毛主席有时候甚至可以在火车上待一个月之久,由此可见主席对乘坐列车的钟爱。
马林科夫不禁对主席的这个喜好颇为好奇,他认为乘坐飞机的话会更为快捷便利。
毛主席却幽默的解答了马林科夫的疑惑,他说坐火车可以随意停靠,而飞机却不可以突然掉下来。马林科夫不禁被毛主席的幽默所折服,两个人的交谈中霎时充满了愉快风趣的氛围。
毛主席向来心里所挂念的都是广大的劳苦大众,他在每一次的专列上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到了目的地,便下来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
但那些敌视新中国、仇恨毛主席的反动派们,他们却很有可能对毛主席乘坐的火车进行破坏活动,企图以此来破坏中国革命。
最惊险的一次当属1949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时,国民党反动派便想通过预先埋设炸弹的方式炸掉毛主席的列车,企图制造一个“第二次皇姑屯事件”。
但那一次在我方的特工之王李克农和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的率领下,及时的抓获了敌人的特工小组,并将这场敌特精心策划的阴谋行动一网打尽,顺利的保障了了毛主席的安全,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尽管如此,却仍然出了一点意外,当毛主席的专列行驶到天津时,公安人员仍然排查出了一颗手雷,幸亏那颗手雷过于老旧,不然可就麻烦了,所以毛主席的专列历来都是守卫重重,严格防护。
而这一次,毛主席在与马林科夫考察浙江完毕,乘坐列车返回首都的途中,即将到达萧山火车站之时,却碰到了这样的事情。
在此次列车上乘坐的可是国家主席和苏联外宾,一旦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在车上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立马率人排查,保护了主席等人的安全,在发现那个玻璃窗上的孔洞时,警卫人员纷纷怀疑是敌特搞的破坏。
但王芳经过迅速的一番勘察,没有发现弹痕或弹壳等任何蛛丝马迹,然而事态严峻,王芳立马组织人员加强警戒,保卫列车安全,绝对不能再出差错。
所以就在列车在诸暨县停靠之后,王芳一下车就火急火燎地奔向了当地火车站的值班室,抄起电话就打给了浙江省公安厅,而时任公安厅副厅长的吕剑光接通了电话。
王芳简明扼要的向吕剑光述说了列车事件,吕剑光也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听完此案的他立马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立马又打给了萧山县公安局局长潘振铎,潘振铎立刻收到了严苛的命令: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破案,查明真凶!
十万火急,追查元凶不到十分钟,潘振铎跑来跑去,迅速集合了所有的公安干警力量,清晰地向众人传达了这个重大案件的方方面面。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萧山县的公安干警立即计划调查案件,公安干警第一步就是发动乡干部、派出所的同志、保卫科等等各部门协助破案。
而吕剑光也急急忙忙赶到了萧山公安局,同潘振铎相见,二人就此事进行了细致的商议,吕剑光接着又向在外出差的公安局副部长许建国汇报此事。
许建国也知其事重大,匆匆赶回,与二人带人一同赶往了诸暨县火车站,三人在到达现场后仔仔细细的研究起了那块被袭击的玻璃窗。
许建国经过分析,认为玻璃窗上的孔洞并非枪击所致,而更像是受坚硬之物的冲击。
因为萧山附近没有很好的有利于凶手枪击的地方,而且如果是子弹打的,以子弹的威力而言那个玻璃窗上的孔洞应该不会那么小。
况且玻璃窗上根本没有子弹的任何痕迹,连一丝与子弹相关的碎屑也没有。
一行人就许建国的看法进行了长时间的激烈讨论,一致认可了许建国的看法,认为这个玻璃窗上的孔洞可能是像是石子儿一类坚硬且尖锐的东西打出来的。
案情走到了这一步,众人却又陷入了另一层迷雾中,为什么会有人用像是小石子儿一类的东西攻击火车,这看起来并不像反动派要来破坏革命,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许建国低头沉思着,重重思绪略过,他突然灵光一闪,不禁想到,这件事或许是偶然。
村民文化程度不高,极有可能是村民向火车抛掷了什么东西,恰巧砸到了火车的玻璃窗上,而那声巨响则是那被抛掷的物体与高速飞驰中的火车相撞而产生的。
公安干警们依据这样的分析结果缩小了搜查范围,并最终把目光瞄准了“曹家桥村”,警方认为凶犯极有可能便在这个村子里。
像曹家桥村这样的小村子,平时并不起眼,村中多是朴实村民,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有这么大阵仗的警察到村中办案。
看到这么多的公安干警进村排查,顿时流言四起,一传十,十传百,有说村子里发生了人命案的,有说村里潜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有说有土匪罪犯混进村里逃避的,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警方选择用地毯排查的方式挨家挨户,逐一过问,询问他们在案发当天是否见过有火车经过等等的重要信息等等。
随着如此细致严谨的排查一点点地逼近,公安干警也查到了许多名身份复杂之人,但他们并非是火车一案的凶手。
村子里笼罩着越来越紧张的气氛,而那个凶手此时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件大过错。
警察最终排查到了他家,随着拍门声的响起,这位凶手竟然害怕的不敢开门。
老实农民,无意铸错这家的主人叫曹文生,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公安干警的安慰劝说下,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终于鼓足勇气,打开了自家的大门,
潘振铎见他这个样子,嫌疑极大,便知道他十之八九就是那个凶手了,便将其带回了萧山县公安局进行审问。
潘振铎知道他是老实农民,胆儿不大,就向潘振铎保证只要把你知道的都一五一十的和盘托出,就会对他进行宽大处理,曹文生果然便将事情的始末都对警方如实述说出来。
就在那天晚上,曹文生与同村的好友曹培兴在田边一起兴高采烈的交谈着,从百草书屋谈到田地庄稼,无所不谈。
浓浓的夜景挂上天穹,夏初的夜晚凉风习习,庄稼地里的作物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列火车鸣着汽笛从他们身边急驰而过,轰轰隆隆的响声冲击着他们两个的耳膜。
由于火车的声音太大,打断了两个人的交谈,两个人彼此都听不到对方在说些什么,不知怎么想的,曹文生就捡起一块小石子儿,随意向火车扔了过去。
接着,曹文生就听见“砰”的一声响,吓得曹文生和他的好朋友不禁有些呆住了,似乎是意识到犯了错误,两人就各回各的家,躲在了家里。
曹文生回到家后,整天担惊受怕,茶饭不思,也不敢出门,曹文生妻子虽然对此有些疑惑,关心的询问他是不是害了什么病,曹文生只说并未有病,他的妻子便也没有多想。
就这样,直到公安干警敲开了曹文生家的大门,曹文生才将憋在肚子里的一堆话倾吐而出,为众人拨开了迷雾。
警方随即询问曹培兴,以验证曹文生所说是否属实,但曹培兴对此却矢口否认,竟然说说是他向火车扔的石头,众人听后不禁大跌眼镜。
因为根据曹培兴的背景资料,此人既是党员,以往又曾做过乡长,按理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看来这件事可能没怎么简单,其中又另有一番隐情。
公安干警便对曹培兴进行了谈话,讲明了此事的严重性,这个案件牵扯重大,必须调查出案件的真相以保障国家安全,法律森严,并不是你出来替人背个黑锅,领个处分就可以了事的。
曹培兴这才幡然醒悟,向公安干警袒露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曹文生被警方带走后,曹文生的妻子变便来求曹培兴帮忙搭救自己的老公,说曹文生是一家的顶梁柱,如果没有了她,全家就要饿死。
她觉得曹培兴既然是党员,由他出面来顶罪,不会过分追究于他的,曹培兴经不住她苦苦哀求,便做出了这样的糊涂事情,一场小插曲终于被搞清,公安干警不禁松了一口气。
因为曹文生的无意之举,险些犯下了大错,此时潘振铎却犯了难,此案涉及到了毛主席的专列火车,非寻常案件可比,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
既然潘振铎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便请上级拍板,于是求助于浙江省公安厅,不料浙江省公安厅也不知如何裁断此事,便又上报,一层一层上报,一直报到了中央,最后只能请中央领导出马了。
最终中央认为,曹文生只是普通农民,极少见过火车,是无意砸中的火车,并非故意所为,没有歹心,也没有造成过大的损害,所以没有必要过分追究。
而毛主席也很快就知道了此案的始末缘由,那么曹文生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不料毛主席哈哈大笑,向众人说,曹文生只是个农民,他又不是故意的,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后果也不十分严重,只需批评教育即可,不必过于为难于他,此事以后也可以当个典型来警醒后人。
众人不禁被毛主席的豁达胸怀所折服,但许建国认为,不管怎么说,曹文生的行为犯了破坏安全交通罪,还是应当进行处罚以警醒他人。
可毛主席还是再三为曹文生求情,众人经过商讨,最终决定从轻发落,既处罚了曹文生,又维护了法律的威严。
就这样,还在恐惧中的曹文生等来了对自己的审判——三年的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但是,公安干警也表示只要他诚心悔过,并不再犯,好好学习,表现良好,他就可以免于服刑,最终,曹文生只在监狱里呆了几十天就被释放回家了。
当然,曹文生后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砸中的是毛主席的专列,他顿时捶胸跌足,悔恨交加,痛骂自己不是人,居然向毛主席的专列扔石头!
毛主席可是劳苦人民的大恩人,自己犯下了如此重罪,毛主席竟然还为自己求情,由此可见,毛主席不仅有着豁达的胸襟,更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