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隐逸之路,7首诗词:诉尽仕途坎坷的无可奈何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5-10 12:38:58

孟浩然,是“开元盛世”时期一位极具时代特征的真隐者,与王维、高适、岑参并肩,被誉为“盛唐四杰”。

尽管比李白年长十二载,两人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传言称,李白的首次婚姻——与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缡,正是得益于孟浩然的撮合。

李白深为孟浩然那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与洒脱风范所折服,以至于挥毫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闻天下”的佳句,以表敬仰之情。

王维不仅以诗文颂扬孟浩然,更借助画笔传达对他的崇敬之情,描绘其“风姿卓绝,栩栩如生”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

而杜甫亦不吝赞美,认为孟浩然的“清诗句句尽堪传”,甚至推崇其作品“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身为非唐代之人,我们透过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圣杜甫的极高评价,不难发现,孟浩然实乃一位才情横溢、在京华诗坛享有盛誉的杰出诗人。

在盛唐这个知识分子享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的黄金时代,他们埋首苦读,跃跃欲试于科举之路,以期能在政坛崭露头角,或弃笔从戎,同样能够青史留名。

那么,为何孟浩然在仕途上却显得异常沉寂,最终选择作为一名平凡百姓,隐居于鹿门山中呢?

事实上,孟浩然才情横溢,同样怀抱满腔热忱与壮志,期望通过科举一展宏图。

然而,当时的科考环境深受“温卷”与“干谒”之风影响——即考生在正式考试前向权贵递交名帖及作品以求推荐,这对于缺乏权贵人脉的孟浩然来说,无疑构成了障碍。

因此,他在进士考试中遗憾失利。

《唐诗纪事》中记载了一桩轶事:某个秋夜,群贤毕至,饮酒赋诗,借以抒怀并暗暗较量文采。

当轮到孟浩然时,他轻吟“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此句一出,四座皆惊,赞叹其清绝,以至于无人再敢提笔续作。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孟浩然的出众才华难免引来旁人的嫉妒,谁又愿意主动为一个潜在的强劲对手铺路搭桥呢?这或许也是他仕途不顺、最终选择隐逸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

在《新唐书·王维传》的另一记载中,还有一件事情彻底断绝了孟浩然在官场上的追求希望。

某日,应王维之邀,孟浩然前往其官署内共赏诗词,欢谈正酣之时,不料唐玄宗李隆基驾临。

玄宗早对孟浩然的诗名有所耳闻,并深感赏识,遂问及是否有新作分享。

孟浩然未经多虑,即兴吟诵了最近完成的《岁暮归南山》篇章: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确实,时光匆匆,青春易逝,转眼间已是两鬓斑白,而功业未成,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夜夜难眠,愁绪满怀?

心中那股对于仕途的渴望如同烈火般炽热而急切,可叹的是,“上书”之路阻隔重重,晋升之门紧闭不开。

诗人并未将矛头指向朝廷,他不言自己“才华横溢却遭冷落”,而是自谦为“才疏学浅”,归咎于自身能力不足,故而不获重用。

未料,此事传至玄宗耳中,皇帝面色凝重,半晌后方冷冷言道:“你未曾谋求官职,又何来我抛弃之说?莫非错怪于我?”言罢,愤然离去,留下孟浩然如冷水浇头,愕然不知所措。

一位来自民间、性格耿直的才子,欲踏入官场,其路之艰难,可想而知。

科举未中,复遭君王婉拒,孟浩然此行至长宁探寻仕途希望,终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只得黯然离京。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早年起便在鹿门山附近隐居研读,这个地方因襄阳之名,历来是避世修行的优选之地。

他深受庞德公、诸葛亮等前贤隐士高尚品德的影响,不仅效仿其生活方式,还以诗歌颂扬他们超凡脱俗的隐逸之志。

同时,襄阳作为佛教兴盛的发源地之一,也间接引导了孟浩然追求远离尘嚣、趋向禅意生活的态度。

诗文开篇描绘鱼梁洲渡口黄昏时分的喧嚣,以此反衬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物外的胸襟。

随后几句述说了世人归家的常态与诗人独自前往鹿门的不同路径,体现了两者迥异的生活追求。

紧接着描述月色下攀登鹿门山的幽静景象,进一步彰显了隐逸生活的魅力与深远意境。

诗末提及庞公的隐居地,那是一处岩门深锁、松径清寂之所,仅诗人与自然为伴,彻底隔绝尘缘,其淡泊超脱的隐者形象生动展现。

孟浩然并非天生倾向于隐居,实则是面对仕途无望及官场的阴暗面,加之历史上的隐士典范给予的启迪,才最终选择了隐逸之道。

面对仕途挫败,他坚守自我,拒绝与世俗沆瀣一气,维系了自己不阿谀奉承的独立人格,这正体现了中国古代诸多士人刚直不阿的美好品格。

对他而言,唯有融入自然的怀抱——与潺湲流水、青翠南山浑然一体,方能使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与释放。

在孟浩然一生中,漫游和隐居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刹道观,无不尽情游览。

他在自然之中,才能彻底摆脱了仕途羁糜而引来的苦恼,对田园生活充满了无穷的情趣和欢乐。

《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我悠然地坐在潭畔巨石上,享受着钓鱼的乐趣,凝视着清澈透底的潭水,身心沉浸在无比的宁静与自在中。

水中鱼群在树影婆娑下欢快地穿梭,仿佛无拘无束地嬉戏;而树梢上的猴子,则热闹非凡,彼此间嬉笑打闹,乐此不疲。

这片山水之间流传着一个神秘的故事——神女赠玉佩的奇迹,这则传说就蕴藏在这蜿蜒连绵的万山深处。

虽然我没有这般神奇的邂逅,但不妨碍我趁着月色倾洒湖面的温柔时刻,哼着小曲,轻轻划动小舟,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归家。

诗人端坐于岩石之上,静观潭中鱼儿畅游,岛上猿猴欢腾于藤蔓之间,内心洋溢着难以言喻的恬淡、宁静与豁达。

那郑交甫偶遇仙女解佩的古老传说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然而仙缘难觅,不如怀抱这份遐想,在皎洁月光的陪伴下,吟歌荡舟,惬意返航。

一位闲适的垂钓者,心中带着淡淡的思绪,与万山潭的秀丽风光及遥远的神话传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意境深远的画面。

人、事、景三者交融,营造出一种独特而清新的艺术境界,正所谓诗如其人,人亦如诗,展现了极致的文人雅趣与自然之美。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凝视着北山云雾缠绵的景致,作为一名遁世隐居者,我发现了别样的意趣所在。我频繁攀至山巅,只为那极目远望的瞬间,心灵早已随南迁的大雁翱翔至遥不可及的地方。

黄昏时分,一抹淡淡的哀愁总会不经意间涌上心头,而秋日的清新空气却能激发我的高雅情趣。立于山岭之上,常见村民们结束一日辛勤劳作,穿越沙滩,抵达渡口,寻一处安宁歇息。

遥望那片林海,在天际的映照下,仿佛是广袤大地上的细碎荠菜;转而俯视江岸的沙洲,其形弯曲有致,宛如一弯新月悬挂水上。

期盼何时你能携酒而来,在重阳佳节之际,我俩于此地开怀畅饮,直至酩酊大醉,忘却尘世烦忧!

诗人攀登高峰,放眼远望,胸襟豁然开朗。空中雁阵时聚时散,进一步拓宽了诗人心中的无垠天地。河滩渡口,归家的村民悠然驻足,为这片浩瀚的平原添上了生动的气息。

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天际,只见天边树木矮小如荠菜,江边沙洲细小如钩,这一切又似乎映射出诗人那无比宽广与超脱的心境。

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风光,尘世的纷扰、名利的束缚显得何其渺小与乏味。当诗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那份情景交融之美,愈发引人入胜,充满无限魅力。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夕阳悄然隐没于西山之畔,而东方池塘的一隅,皓月正缓缓升起,照亮夜幕。此刻,恰是解开发辫,全心感受凉爽夜风的绝佳时机,开启窗棂,悠然躺卧,尽享这份宁静与惬意。

微风细语,轻拂而过,带来荷花淡雅的芬芳,竹叶间滑落的露珠,轻轻叩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宛如天籁。

心中暗想,若能抚琴一曲,必是极好,遗憾的是,身旁缺那位能共鸣此情此景的知己良朋。

在这般美妙的夜晚,思绪不由自主飘向远方的朋友,只能在深夜里,独自遐想与他们共赏月色、共度良宵的画面。

此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闲适之情,更是通过周遭的环境氛围、内心的感触,细腻勾勒出一种超脱尘嚣的清逸雅致。

沐浴在池中月光的温柔怀抱中,无拘无束地散开长发,敞窗而卧,享受这份清凉,是何等的畅快与舒坦!

此刻,微风捎来荷花淡香,耳畔则是竹叶上露珠轻盈滴落的清音,更添几分清新雅趣,激起了内心深处对远方故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唐代文人皮日休对此情境赞誉有加,赞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言辞间透露出与古人文采比肩的微妙境界,足见此情此景之美,已入化境。(引自《郢州孟亭记》)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黄昏时分,诗人驾舟停靠在一处烟雾缭绕的小岛岸边,这里既是他今晚休憩的港湾,也成为了他审视周遭美景的起点。

此地展现着无垠与澄澈的绝妙融合。放眼望去,天际与林木在遥远的地平线交汇,仿佛天穹低垂,与树齐平,营造出一片浩瀚之感。这不正是“旷”之境吗?转而低头凝视江面,皎洁月光倾洒于清澈水流之上,波光粼粼,月影摇曳,彼此映照,这岂非“清”之韵?远近之间,光影交错,将清朗空旷的景致勾勒得淋漓尽致。

面对如此动人的自然风光,按理说诗人应心生欢喜,但在暮色沉沉之中,四下无人,万籁俱寂,种种思绪却悄然涌上心头…

仕途坎坷的挫败,理想破灭的苦楚,旅途劳顿的忧伤,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怀念,这一切如何不让人心绪如麻,愁绪满怀?正所谓“日落时分,游子新添愁绪”。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家常菜肴,热情邀请我前往他那温馨而又热闹的农家庭院作客。

四周是茂密葱郁的树林,宛如绿色的屏障紧紧环抱着这个宁静的小村庄,而村庄之外,则是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的山峦,美不胜收。

抵达之时,轻轻推开窗扉,映入眼帘的是广阔的田野和生机勃勃的菜园。我们手执酒杯,边品味佳酿,边悠然谈论着这一季庄稼的长势,氛围融洽。

他更提及,待到重阳佳节,再聚此地,共赏菊花,把酒言欢,畅享生活的惬意。

孟浩然以轻松愉悦的笔触和淡雅平和的语言,绘制出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卷。他与老农友亲密无间地交谈,情感质朴纯真,态度亲切自然,彰显了其深厚的语言驾驭能力。

诗句中的“合”与“斜”对仗工整巧妙,“就”字平实却深含古韵,借鉴自《冯子都》中的“就我求清酒”、“就我求珍肴”,全诗浑然天成,尽显地道的农家风情,足见其高超的语言艺术造诣。

在生活中,他从不刻意修饰自身行止,不拘泥于世俗常规,一切但求随心所欲,故而在他人眼中显得颇为特立独行。

社交往来中,他摒弃私利,追求真诚交流,这份率直有时使他生活拮据。

他不慕虚名,严于律己,即便生活简朴至极,也甘于清贫,展现出一副胸怀坦荡、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白话般的魅力,不加雕饰,毫不做作,以直接而朴素的方式叙述,宛如日常对话般亲切自然,实为上乘之作。

这是何等令人向往的生活情景:身体与心灵皆得到彻底的放松,任由睡眠顺其自然地降临,直至晨光轻柔唤醒。

睁眼所见,处处洋溢着鸟儿欢歌的旋律,昨晚风雨的痕迹悄然无声,花落多少亦不必追问,这份悠然自得的心境,正是闲适生活的最佳注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5 阅读: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