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有言: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和繁荣。而走进黄帝故里,寻根华夏文明,更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人文初祖,是华夏文明基本特质形成的源点和起点。他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新郑市。
每年的三月三,无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这里,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华夏文明的热爱。
崇祖怀德、慎终追远,绵绵永续的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紧紧相连的是中华儿女的血脉传承。
在黄帝故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与黄帝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如轩辕庙、黄帝陵等。这些地方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华夏文明的重要窗口。
从《道德经》的角度
看祭祖连根
祭祖连根的活动可被理解为人与自然、人与祖先之间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道德经》中,老子讲述的“道”,既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根本规律。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包,无所不至,是维系一切的神秘力量。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规律。祭祖可以看作是人们遵循一种自然的社会规律和家族关系,即尊重和怀念先辈,这是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
我们的生命来源于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曾祖、高祖、列祖列宗。我们的身体内流淌着祖祖辈辈的血脉。
子子孙孙落地成人并且一直连接着家族能量,一代一代的将家族能量传承、流淌。
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也是通过家族代代相传。祭祖仪式往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祭祀仪式、食物准备、家族故事的讲述等,这有助于将文化传统传递给下一代,源远流长。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理念,意味着要按照自然的方式去治理和生活,而不是强制或过度干预。
祭祖活动的举行,并非是为了追求某种具体的功利目的,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通过世代相传,自然而然地延续着,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智慧。
回归本源,道法自然
想想我们的生命从哪儿来的?
从父母那里来的。那父母祖先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根。
如果把人比喻成一棵树的话,我们就是一棵生命之树,父母祖辈就是我们的根。
我们要的财富、家庭、事业、学业、健康、姻缘等等就是我们的果。
想要果实壮大圆满,我们必须在根部浇水施肥,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树越来越壮大成长。
我们尽孝道,对祖先,对父母恭敬,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更加壮大,人生才能更加幸福好运。
《道德经》提倡返回到最简单、最本真的状态。祭祖寻根正是向本源回归的一种表现。
通过纪念祖先,我们确认自己的根源,了解自己的家乡、家族及其发展历史,从而生发出对祖先的感恩之情、敬畏之情。
祭祖表达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人们在祭祀活动中敬天法祖,认识到自身与祖先、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出道法自然的精神。
以上便是从《道德经》的角度看待祭祖连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是人们在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历史传承、寻找生命根源以及维护家族和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古老智慧与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