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提醒了中国:统台战役不能光靠导弹,8000枚都不够

有品生活日记 2024-09-11 10:46:51

俄乌冲突对中国统一台湾的启示:导弹并非万能,综合实力才是关键

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以来,俄乌之间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一直备受全球关注,它堪称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也最具警示意义的战争。

战争初期,俄罗斯试图通过突袭迅速达成战略目标,在开战首日的 2 月 24 日,就发射了 160 多枚导弹,包括 30 枚 3M14 巡航导弹、若干“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KH-31P 反辐射导弹等,此后还陆续补射。然而,事与愿违,这些导弹并未达成预期效果。许多导弹因俄罗斯电子工业的落后而精度不足,偏离目标,还有部分被乌军防空系统拦截。

此后,俄军在乌克兰使用战机进行纵深打击时,也因缺乏制导弹药,被乌军地面防空火力击落不少战机。截至 2023 年 12 月 22 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的导弹已超 7400 枚,如今数量更是突破一万枚,却仍未能通过导弹的狂轰滥炸和所谓“精准打击”实现战术目的。相反,乌克兰在获得越来越多西方军事援助后,防空能力日益增强,使俄军导弹击中目标的概率大幅降低。

这一情况引发了人们对台海局势的联想。不少网友认为,若台海发生战事,解放军东南沿海部署的数千枚东风弹道导弹及各类巡航导弹将是致胜关键,期望借此一举摧毁台湾当局的抵抗能力,甚至让试图干涉的美国知难而退。但看到俄罗斯的经历,很多人对此产生了疑虑,仅凭数千枚导弹,真能让台湾当局束手就擒吗?

答案是否定的。先来看解放军在台海战事中可能使用的导弹。主要有东风-11、东风-15、东风-16 等射程在 1000 公里内的弹道导弹,它们虽库存量大、技术成熟,但不具备高超音速攻击能力,红外特征明显,易被敌方雷达捕捉弹道轨迹,突防能力有限。巡航导弹方面,主要是长剑-10,其精度高、突防能力较强,可由多种平台携带,灵活部署。然而,面对台伪军完备的防空体系,包括陆基雷达站、车载雷达预警、空中预警机以及“爱国者”“天弓”“天兵”等拦截武器,这些导弹难以全部完成攻击任务。

更何况,台湾岛地形复杂,多山多隧道。台湾当局早有准备,构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如圆山指挥所、衡山指挥所和佳山基地等。这些工事依托天然山体,辅以钢筋混凝土,坚固异常。就像坚不可摧的堡垒,导弹难以迅速将其击破。因此,即便发射 8000 枚甚至上万枚导弹,也未必能摧毁这些工事。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导弹上,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事实上,依赖大量导弹进行集中攻击,往往是军事实力较弱国家面对强敌时的无奈之举。而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统一台湾的目标,不能仅靠导弹,还需在其他方面下足功夫。

两栖登陆能力的建设至关重要。毕竟,要收复台湾,最终还是要把地面部队送上岛。空降部队在携带重武器和补给方面存在困难,这时候船只的运载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目前,解放军的两栖登陆力量主要有 3 艘 075 型两栖攻击舰、8 艘 071 型船坞登陆舰、51 艘各类坦克登陆舰和众多气垫登陆艇。但即便这些舰艇全部出动,一次能投送的兵力也只有约 2 万人,难以在局部对台伪军形成绝对兵力优势。所以,解放军必须继续加强两栖登陆力量的建设,比如尽快服役更多的 075 型、076 型两栖攻击舰,甚至在战时征调民用船只。

水下力量的发展不容忽视。台湾当局近年来开展“海鲲计划”,首艘潜艇已下水,未来还可能建造多艘。虽然其性能不算出色,但东海、黄海海域水浅、暗礁多,适合小型潜艇活动,仍可能对大陆沿海航线造成威胁。因此,解放军必须加强反潜力量,建造更多适合东海环境的攻击型潜艇。

如果美国、日本等外部势力干涉台海战事,解放军必须做好应对准备。仅靠远程导弹打击难以完全摧毁美军的基地、武器设备和地下工事,而且美国在亚太采取“分散化部署”,增加了打击难度。要逼退美日干涉力量,最可靠的还是航母舰队,提升远洋作战能力。中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尽快让福建号服役,并建造更多航母,使航母数量达到 6 艘以上。

总之,实现祖国统一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不能指望单一的武器或手段,而需要综合提升各方面的军事能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