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社会:“同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的”教育(二):教育焦虑下的家长与孩子

勇哥讲安全 2024-07-22 15:54:34

现代社会,数字时代,信息洪流与技术飞跃并进,人们在享受着科技奇妙的同时,却越来越感到孤单,困惑好像成了常态。某些问题早已影响着我们的根和魂,某些问题早已经敲响了警钟,但人们却视而不见,或仅仅是看着一场热闹。

大家好,我是勇哥。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困惑的社会:“同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的”教育(二):教育焦虑下的家长与孩子

中国的小初高教育已经处于严重的两级分化,笔者认为,暂可以分为: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的两级分化。今天咱们就聊聊城市的教育。

城市的教育那些让人焦虑的教育话题。你知道吗?就算你自己没有孩子,只要你身边有朋友有孩子,那种焦虑感也会传染给你。

在当今中国,随着社会竞争的白热化,一种现象悄然兴起——“鸡娃”。

鸡这里是鸡血的鸡,指的是一些父母不断的给孩子打鸡血,恨不得把孩子都给上了发条,让他们像机器一样不停的学习。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父母,动不动就跟自家孩子说,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又考了全校第一,谁谁谁又上了名校;

你看看人家家孩子刚过百天就出口成章了,你都三岁了,咋还不能中英双语呢?

你看人家家孩子,三岁了就会缩骨神功了,你都五岁了,咋还不会飞呢?

在家长眼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让孩子挤进“牛娃”(特别特别优秀的小孩)的行列,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给孩子灌输知识,就像给小鸡打鸡血一样,期待着它们一飞冲天。

在北京的海淀、深圳的关内,这些教育资源集中的地方,你可能会觉得这里的家长应该更放松,毕竟好学校多嘛。

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越是资源丰富的地方,家长们的焦虑就越深。

比如在深圳,想要进个好高中,那可是难上加难。

中考不仅要看分数,还得拼“综合素质评价”,也就是“综评”。

这综评里面包含了研学任务、艺术特长、海外交流等等,每一项都要计分,每个孩子每周还要抽出时间做义工。

家长们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得四处找门路,甚至得花钱买服务。

这哪儿是拼孩子啊,简直是拼爹妈!

北京的情况也不轻松,虽然高考录取率高,尤其是清华北大,但这比例还是让人心惊胆战。

家长们眼巴巴地盯着那几个顶尖高中的名额,恨不得把孩子都“鸡”进去。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中产阶级的集体焦虑。

在中国,中产阶级不像橄榄型社会里的主力军,而是金字塔尖的少数。

他们害怕阶层下滑,只能死死抓住教育这条救命稻草,生怕一不小心就掉队了。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越来越多,但社会却没有准备好足够的岗位迎接他们,特别是那些能让他们稳稳踏入中产阶级门槛的工作。

这让中产阶级的家长们更加紧张,他们怕孩子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于是不惜一切代价,追加教育投资,非“211”“985”不上,最好能上清华北大。

为啥家长们这么焦虑呢?

美国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率是两个关键因素。

收入不平等加剧,家长们就会更注重教育投资。

在中国,教育回报率更是惊人。无数人通过高考从村镇流入城市,完成了家庭财富的迅速增值。

今天,很多高收入职位都明确要求高学历,这无疑加剧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

其实鸡娃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教育资源的结构性失衡,少数人占有了大部分的社会资源,阶级孤化日益严重,人们只能通过不断的提高竞争门槛,来争夺有限的资源。

中国的新中产阶层,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特殊,面临着强烈的抵御阶层下滑的压力。

他们只能依靠教育资源,把教育这条路走到极致。

这种焦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对未来的担忧。

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

绝大部分家长鸡娃的原因,都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守住这个家庭,在社会中的阶级地位,至少你不要掉队。

少数家长还梦想着,鸡一鸡娃就能够实现阶级跨越了。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低收入的家庭,他们即使是想鸡娃也无钱可及。

这种焦虑和压力,最终导致了孩子们失去童年的快乐,家长们也失去了本应有的自由。

这种极度的教育竞争,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焦虑”二字。

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巨大,孩子们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深圳的一个医生妈妈李锦,她为孩子填写综合素质评价表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她在网上吐槽,结果文章火了,深圳教育局也因此暂停了综评填报。

但事情远未结束,极度的教育竞争带来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焦虑那么简单了,家庭承受着巨大的风险,甚至有孩子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这种“鸡娃”教育真的值得吗?

孩子们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家长们失去了宁静的生活,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追求那个遥不可及的“光明未来”。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思考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仅仅为了分数和排名。

毕竟,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光明的童年,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然而,现实却是鸡娃的人生目标如果实现了,还没等孩子们喘口气时,鸡娃长大了,再去鸡自己的娃。

1998年版《新华字典》上说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我们不知道鸡娃们,最终会不会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是在此之前,他们绝对会失去了一个光明的童年。

撰写此文,并非意在倡导家长们彻底放弃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转而采取放任态度。

在战场上人家都穿着防弹衣架着冲锋枪,我要是劝你裸奔上阵那就是在耍流氓。

只要社会资源的配置依然失衡,鸡娃就是一个无解的议题。

但是我们在给孩子们打鸡血的同时,也可以带他们偶尔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

我们常常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龙和凤都是神话中的东西。

中国著名作家易中天曾提出,他认为正确的教育理念应是“望子成人”。

所谓成人,指的是培养孩子具备正直、善良、快乐、健康四大品质。

至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收入水平,都不应成为评判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倘若未来某日,多数家长都能够把望子成人、无为而教,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么孩子们也能够重新拥抱快乐的童年。

以上主要是大城市里的教育焦虑问题,而在我们国家还有另一个极端,就是中国农村的教育。下期咱们聊聊这个话题。

PS:有一些东西大家都能够看见,却不能够改变,呵呵。大家好,我是勇哥。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并由个人创作,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勇哥讲安全

作者介绍:【勇哥】

一个跌摸滚爬在安全事业中挣扎的人,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我是那个总是让大家‘慢下来’的人,但在追赶进度的时候,我的声音总是被忽略。我是那个背着大锅擦屁股的所谓专家。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