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雄,号鹿门山人,1957年出生,湖北襄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等。
其实从王太雄先生的书法就能够看出,他本人不仅是书法理论的倡导者,也是敢于和勇于打破陈规、试图“手把红旗旗不湿”而引领时代书风的实践者。王太雄先生的书法渊源,特别是他自由创作的行草:乍看,无疑是八大的笔墨;细察,又有章草和爨宝子等味道;总之,是他把若干与书法先贤相同或相似的那些文人心性,自觉或不自觉随笔墨而自由刻画、流淌,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太雄风格”书法。
早期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首届国际青年书法篆刻展览》等。是我市最早参加国展的书家。《当代书画家作品集—王太雄卷》2011年1月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学论文曾入选全国第四、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参加首届兰亭雅集暨兰亭论坛论文交流。曾获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理论家“书谱奖”,首届“岳安杯”国际书法论坛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性灵派”书法展之“随园书谱奖”,中国书协研究部与《中国书法》联办的“当代书法30年”征文奖,湖北省第六、八届文艺评论三等奖,襄阳市第四、五、六、七、八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等。多次参加各类书法专题论坛和学术研讨会,书学论文入编多种书法论文集。在书法专业媒体和核心期刊发表书法论文60余篇,书法论文集《王太雄书法艺术论稿》于2016年出版发行。
太雄先生的书法渊源比较明显。譬如,他的一些作品直接标明是“临陆机平复帖”、“临爨宝子碑”、“意临八大山人河上花歌”等。这绝不仅是一般书家的日常习字临帖,也肯定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凭他理论家的扎实和严谨,这几乎可以说就是喻示他人生中精神旨归的几个极为重要的标识。他的小楷字形较扁,笔划多隶意,无疑主要脱胎于魏晋高贤。其行楷横画又多方笔和双端上挑,无疑受“爨宝子碑”影响很深。但事实上,对其影响最深的书家恐怕应该是八大山人。他主要的行草出自章草,但笔划却基本同八大一样,用中锋行笔,粗细变化并不大,如硬笔勒行。
太雄先生的早年颇为坎坷。他一岁失怙,跟随母亲在困苦的时代艰难成长。孤苦淬炼出了其雄强的心志,艰辛砥砺了其浑穆的品格。生活的重压使他不得不早早辍学,做零工,打短工,维持生计,并下乡当了四年的知青。后来考上了地区卫生学校,由一名医务工作者转行成为一名党政机关干部。无能何时从事什么工作,他都没放弃对书法的业余爱好、学习和探求。他把业余时间更多地倾注到书法思考和临习当中。数年苦练欧体,他能把欧体写到惟妙惟肖;他也练各种唐楷、隶书、大篆、楚简等,皆有模有样。其间,恰遇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先生很赏识他,并为他题写了“甘于沉寂,是为太雄”的箴言。他一直把此箴言当做座右铭,并由此更坚定了他矢志书法和书法理论研究的雄心和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