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打下谅山后,顺势拿下河内可能性有多大?能打,但中国不会打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9-16 13:38:5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田霄

编辑|t

引言

1979年3月,谅山已经被我军顺利拿下了,越南的这座北部重镇,似乎成了通向河内的钥匙。

当时,战场上的气氛那是相当紧张,解放军将士们眼看着谅山以南是一片平坦的稻田和河网区,心中不禁暗暗打起了“直取河内”的算盘。这么想着,不少人都摩拳擦掌,就等着一声令下,顺势南下,将河内收入囊中。

但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上级的命令来了——撤军!前线的将领许世友看着这命令,心里那个不甘呐:“再给我拱一拱,过了谅山就是一马平川,咱们的机械化部队就可以尽情发挥了。”

许老将军虽有壮志,但纪律在那儿摆着,命令已下,前线大军只能收拾行囊,班师回朝。当年若是咱们一鼓作气,顺势拿下河内,有可能吗?

(谅山)

谅山:通向河内的门户

谅山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位于越北的交通枢纽上,掌控了从北方中越边境到越南首都河内的咽喉。可以说,打下谅山后,距离河内不过130公里的平坦道路,就像是铺好了一条进军的直线。在此之前,解放军在北部山区作战时可是吃了不少苦头。越北山地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加上越军灵活的游击战术,解放军的大兵团作战一度受阻。

但拿下谅山后,形势就完全不同了。谅山以南是北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稻田纵横,公路、铁路相对发达,非常适合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而且,谅山作为越北的门户和屏障一旦失守,越南首都河内几乎失去了有效的抵抗屏障。前线的将领们看着这形势,不免感慨:“这路都修好了,不拱到河内可惜了啊!”

(机械化部队)

顺势拿下河内:军事上可行吗?

从纯军事角度看,攻打河内确实具备条件。首先,谅山到河内的这段路好走,没有复杂的地形阻碍机械化部队。再者,解放军此时士气正旺,连续攻克多个越军据点,尤其是谅山战役打得非常漂亮。越南军队在谅山的主力部队遭到重创,兵力和物资都已大幅削弱。

同时,解放军在谅山已经建立了相当稳固的后勤供应线,铁道兵随军推进,铁路抢修紧跟战线,这大大提升了大兵团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只要继续向南推进,部队的补给和运输都不会是问题。

再看越南方面,当时的河内其实已经陷入了恐慌。据资料记载,谅山失守后,越南政府内部一片混乱,甚至开始安排政府官员和家属准备撤退。越南军队也军心涣散,虽然有从柬埔寨调来的援军,但这些部队对于抵挡解放军的进攻作用有限。越南第三师作为越南的王牌部队,在解放军的猛烈炮火下,也被打得节节败退。

(谅山战役)

如果当时中国继续进攻,解放军的炮兵优势能够在河内战役中得到充分发挥。之前在谅山战役中,解放军的重炮就已经展示了压倒性优势,越军的固定防御阵地几乎无力抵挡。如果越军选择固守河内,正好符合解放军炮兵作战的需求,硬碰硬的情况下,解放军的火力优势能够迅速瓦解越军的防线。

所以,从军事层面来看,解放军当时具备了拿下河内的实力。无论是地形、兵力还是后勤保障,都有着继续进攻的条件。那问题来了,既然条件具备,为什么不打下河内呢?

政治考量:打下河内,值吗?

(解放军)

尽管从军事上看,攻占河内具备条件,但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政治因素往往是决定性的。当时,中国的对越作战遵循了三大原则:有限的、不长期的、不扩大的。也就是说,中国这次出兵越南的目的并不是全面占领越南,而是要给越南一个教训,让其停止对中越边境的骚扰。

进攻河内显然有违这三大原则。攻占越南首都意味着战争的升级,不仅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甚至可能将苏联牵扯进来。要知道,1978年,苏联与越南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当越南受到攻击时,苏联有义务进行援助。虽然苏联在东南亚的力量有限,但一旦中国攻占河内,苏联极有可能出兵援助,甚至在中苏边境加大军事压力。

(出兵越南)

此外,中国在对越作战的同时,国内的经济建设也已经提上了日程。1978年末,中央决定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意味着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而不是陷入一场长期的对外战争。打下河内固然能带来军事上的胜利,但这与中国当时的战略目标并不匹配。更何况,继续扩大战争只会拖累国内经济建设的步伐,得不偿失。

国际影响:进军河内的后果

如果当时解放军继续进攻并占领河内,国际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首先,越南作为苏联的盟友,苏联极有可能出兵干涉。

虽然苏联在远东的兵力有限,但它在中苏边境布置了大量兵力,随时可能南下。中国当时显然不希望与苏联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开战,一场与苏联的冲突将极大影响中国国内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出兵越南)

其次,攻占河内可能会导致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紧张。东南亚各国当时普遍对中国的军事行动保持观望态度,一旦中国占领越南首都,东盟国家可能会担心中国的扩张主义,进而联合起来对抗中国。

这将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受损,失去本来可以获得的外交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此时并没有对越南进行全面占领的战略意图。中国的目标是通过短期作战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巩固中越边境的安全,并不是要彻底摧毁越南的政权。占领河内不仅违背了这一初衷,还可能陷入长期占领和治理的泥潭,增加了不必要的战争负担。

结语

1979年攻占谅山后,解放军具备了顺势拿下河内的军事条件,但从政治、国际形势和战略考量来看,继续进攻河内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利益。中国选择在关键时刻撤军,既避免了与苏联的直接冲突,也达到了对越作战的既定目标。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能打,但咱们不会打,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为了侵略、抢占别国土地而战斗!

河内虽在望,但留有余地的撤军显示了中国对战争规模的精准把控。这场未打响的“河内战役”,成为中越冲突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也为未来的中越关系留下了足够的回旋空间。

(谅山战役)

参考资料:

中国打的最后一场仗,越南人的描述惊到我了.环球网.2018-03-14

2 阅读:165
评论列表
  • 2024-09-17 18:30

    应该占领越北山区,削弱越南的战略回旋空间。以越军侵占柬埔寨为理由。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