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亡中国,后代无比骄傲地说:我们是中国人!

夏有南风 2024-08-01 20:12:35

文丨喃风 编辑丨喃风

你是否想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能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自豪地宣称“我是中国人?”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一个世纪前,近20万白俄罗斯平民背离故土,踏上了遥远的东方之旅,最终在中国找到了庇护。

时光荏苒,百年已逝,这些白俄罗斯人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国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他们又是如何在异国他乡扎根、繁衍,并将自己的文化传承至今的呢?

冬日的哈尔滨,寒风凛冽。老伊万坐在火炉旁,翻看着一本泛黄的相册,照片里的人穿着哥萨克服装,目光坚毅。

“那是我的爷爷,当年跟着白军一路逃到这儿……” 老伊万眯起眼睛,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俄罗斯族,一个在中国并不算陌生的名字,散布在东北、新疆、内蒙古等地。

他们有着斯拉夫人的深邃五官,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唱着俄罗斯民歌,也包着饺子、吃着酸菜。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十月革命后逃亡到中国的白俄。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火震碎了沙俄帝国的统治。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国内的斗争远未结束。

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白军与红军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最终,白军战败,大批白俄贵族、军官、地主以及不愿接受苏维埃政权的人们踏上了逃亡之路。

逃亡,意味着放弃家园,放弃过去,在恐惧和迷茫中寻找新的生机。

失败的滋味并不好受,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白俄贵族,不得不收拾起仅剩的家当,踏上了逃亡的旅程。

按理说,欧洲是这些白俄最初的选择。那里有着相似的文化和宗教,或许更容易找到归属感。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当时欧洲各国自身经济也不景气,哪有闲工夫接纳这些落魄贵族。

“家里都被抄了,能带出来的钱根本不够在欧洲立足。” 老伊万苦笑着说。

那些曾经的贵族,如今成了身无分文的难民,在异国他乡饱受歧视和冷落。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中国。

早在清朝末年,中俄两国就建立了贸易关系,不少俄国商人在中国做生意,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社区。

而19世纪末,沙俄势力开始渗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大批俄罗斯人涌入,修铁路、开工厂、做生意。

中俄之间早已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这些走投无路的流亡者来说,中国就像一颗救命稻草,给了他们一丝希望。

从1920年开始,大批白俄难民涌入中国。他们有的从西伯利亚一路向东,穿过茫茫雪原,最终抵达东北;有的则从欧洲坐船,在上海登陆。

1922年,白军最高首领季捷里赫斯将军,眼看着大势已去,下令部队撤退到中俄边境,那些支持白军的俄国人也跟着逃到了中国。

一时间,东北边境涌入了超过20万白俄难民,这可让当时的北洋政府犯了难。

说白了,北洋政府那时候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有能力接收这么多难民。

于是,段祺瑞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令,拒绝白俄难民入境,还试图把已经逃进来的白俄人遣送出去。

可北洋政府的办事效率,你也懂的,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被遣送出去的白俄人寥寥无几。

就这样,大批白俄人滞留在了中国,他们大多聚集在东北、上海、新疆这三个地区。这三个地方,也成为了白俄人在中国的命运三岔口。

上海,十里洋场,纸醉金迷。法租界,成了许多白俄的避难所。他们在霞飞路(今淮海路)开起了咖啡馆、面包房,在百乐门舞厅翩翩起舞,努力维持着往日的生活方式。

“我奶奶当年就在一家法国餐厅做服务员,会说法语、俄语,还会几句上海话,可厉害了!” 老伊万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

上海的白俄,虽然失去了财富和地位,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技能和智慧,逐渐融入了这个国际化的都市。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白俄青年毅然加入了抗日队伍,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对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贡献的白俄人给予了认可和接纳。

他们被正式冠以“俄罗斯族”的称号,成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他们积极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老伊万的父亲,就是一名工程师,参与了上海许多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

然而,并不是所有白俄都能像上海的同胞那样幸运。在新疆,苏联红军的进入,让当地的白俄陷入了更大的恐惧之中。他们有的被逮捕,有的被驱逐,还有的惨遭杀害。

“我听我爷爷说,当年在新疆,到处都是逃亡的人,到处都是枪声……” 老伊万的语气变得沉重。而在东北,一些白俄则选择了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加入了伪满洲国,成为了民族的罪人。

他们帮助日本人镇压抗日力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灭亡,那些充当汉奸的白俄也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任何背叛者停留。

时光荏苒,当年逃亡到中国的白俄后裔,如今大多已是耄耋老人。他们见证了中国的百年沧桑,也亲身经历了融入中华民族的历程。

老伊万的孙女,如今正在北京读大学,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她和周围的同学没什么两样。 “我奶奶经常跟我说,我们是俄罗斯族,但更是中国人。我们要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沙俄余晖下的逃亡者,到如今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俄罗斯族,他们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苦难,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如今,俄罗斯族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一起,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0 阅读:93

夏有南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