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起步:人民海军炮艇的早期发展

知行说军事 2024-04-02 02:24: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海战,是1950年5月25日爆发的万山海战,当时的主角是5艘缴获自国民党的美国海军登陆引导艇。

万山海战中立功的解放号炮艇

也是在1950年,当时还称作江南造船所的上海江南造船厂接到海军要求,利用国民党遗留物资,试造2艘钢制炮艇用于护航护渔任务。

当年3月,一号艇成功下水,这也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军舰。这艘开创海军新纪元的炮艇排水量42吨,动力来自三台美国GM公司生产的汽油机,武器装备为3挺日本93式13.2mm机枪或美制M2型12.7mm机枪。

93式重机枪

二号艇因设计问题在下水时倾覆,次年修复后一并交付海军,新中国的炮艇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起步。

初具规模的52型和52甲型

1952年,青岛造船厂又陆续为海军建造了8艘43吨级炮艇,相比前两艘试验型,这8艘艇的火力有所提升,舰首使用日本96式25mm高炮,舰尾使用的则是美国厄利孔20mm高炮。

连同江南造船厂建造的2艘,这10艘艇一起被称为52型炮艇,这也是中国海军第一型批量建造的军舰,其中4艘被移交水上公安部门巡逻使用。

当时海军还有很多渔船改装的炮艇

以52型为基础,海军通过对苏联二战期间建造的小型猎潜艇进行修改,设计出了52甲型炮艇。

52甲型的动力系统没有变化,武器换成了苏制72K型25mm炮及若干机枪,乘员21人。虽然航速只有12节,但能在5级海况下航行,也算是当时的不错产品了,一共建造了34艘。

52型炮艇下水

获北约“肯定”53甲型

1952年底,海军开始对52甲型进行完善,53甲型炮艇就此诞生。

53甲型的武器装备改为一门苏制70K型37mm炮和一门20mm炮,以及两挺12.7mm机枪,火力大大加强。此外,艇体改为9个分舱,生存能力也得到提高。

建造中的53甲型

不过,相比已经很慢的52甲型,53甲型的动力进一步减弱,尤其是后期建造的艇,因为发动机的短缺速度只有10节。

53甲型一共建造36艘,根据南北方海况还有所修改。值得一提的是,53甲型还是第一型获北约命名的中国军舰,称为黄埔级。

53甲型

之后,海军还以53甲型为基础,建造了14艘54甲型炮艇,改善了防火性能并提高水兵居住空间。

52型、52甲型、53甲型、54甲型炮艇,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军舰。不过,由于速度慢火力弱等原因,鲜有实战记录。只在击沉国民党1100吨级的太平号护卫舰时,为我军鱼雷艇进行过协助掩护任务。

瑕不掩瑜的55型和55甲型

1953年6月4日,中苏签署《关于海军交货和关于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协定中,苏联无偿向中方转让了大量舰艇技术图纸,其中就包括183型鱼雷艇。

中国海军以183型为原型,建造了6602型鱼雷艇,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又开始以6602型为基础研制高速炮艇。

当时的国民党蜗居海岛,经常使用轻型摩托艇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韩国也在美国的支持下和台湾方面进行军事合作,新中国海防压力急剧恶化,海军修造部设计处第二设计室最终设计出了木制艇体的55型(仅建4艘)和钢制艇体的55甲型。

55甲型较前几型有所加大,长25.2m,宽6.06m,排水量增加至77吨。武器装备也进一步强化,为2座B11型双联装37mm炮和两挺12.7mm机枪。

55甲型

之所以说55甲型瑕不掩瑜,还是动力的问题。在四台柴油发动机的推进下,55甲型最大航速虽然达到23节,但由于苏制M50柴油机的寿命太短,致使55甲型在巡航时只能使用寿命较长的另外两台机器,这就严重拖累了55甲型的巡航速度。

另外,由于船型设计和动力搭配的问题,使得55甲型的稳定性和续航力都受到影响,故障率也相对较高。

尽管有些问题,但55甲型的整体性能依然比前几代高出不少。总计建造的75艘中,还有26艘援助给越南参加了越南战争。几年后,一些55甲型还加装雷达,成为人民海军最早的雷达舰艇。

1958年9月,三艘55甲型合力击沉国民党军排水量300吨的沱江号猎潜舰,成为小艇打大舰的经典战例。

停泊在码头的炮艇

经过52(甲)型、53甲型、54甲型、55(甲)型的不断迭代,人民海军坚定了继续发展炮艇的决心。从后续型号开始,更加重火力的炮艇出现,也使海军首次出现“护卫艇”这一舰种。

未完待续。

0 阅读:16

知行说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