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到底有没有被盗过?古人:被盗过

请陛下称太子 2024-04-03 22:46:20

01

对于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过这个事情,现如今已经有定论,那就是没有被盗过。

因为在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展开对秦始皇陵的全面勘探工作。别说被盗过,就连被破坏的痕迹都没有。

有的人或许会说,凭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工作人员在秦始皇陵的上方整整挖了五万个洞,这五万个洞是用来安插仪器的。

这个仪器是什么仪器呢?就是遥感探测设备。

众所周知,水的导电性是相当的强,而人工夯土的导电性也是相当的强,遥感探测仪利用的就是导电性。

因为水的导电性强,土的导电性也强,但是空气的导电性却是相当的弱。

因此,只需要将秦始皇陵当成一个导体,测算出电阻率,就可以知道秦始皇陵到底有没有遭到破坏。

如果遭到破坏的话,皇陵的完整性一定会出现问题,但当时的结果是皇陵的完整性并没有出现问题。

有的人或许会说,皇陵的完整性没有问题,但并不代表它没有被盗过,毕竟谁告诉你盗墓者盗墓一定会将皇陵砸了个稀巴烂?

盗墓者盗墓的确不一定会将皇陵砸个稀巴烂,但要清楚一点,盗墓是一定要挖盗洞的。

你总不可能如同土行孙一样直接窜进去,而你一旦挖了盗洞,设备一定能勘探出来。

因为盗洞的中间是空的,有空气存在,而当时设备并没有发现任何的盗洞。

工作人员不但对秦始皇陵的内部进行勘探,还对秦始皇陵的外部进行勘探,这个外部就是周围的土壤。

难不成周围的土壤也能勘探出秦始皇陵有没有被盗吗?的确。

因为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陵里面有大量的水银,这些水银的作用是能在陵墓里面形成一个江河大海。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果秦始皇陵被盗过,里面的水银一定会挥发的所剩无几。

但实际情况是,周围土壤的含汞量少则是一般的十倍以上,多则是一般的三十倍以上,由此可想而知,秦始皇陵没有被盗过。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正常,毕竟秦始皇陵的防盗系统可以说是相当的离谱。

虽然秦始皇陵经过时间的流逝,现如今仅仅只剩下五十米左右,但在当年可是有整整上百米,你说你一个人挖的话,得挖到什么时候?

就算你不是一个人挖,而是一个团伙挖,那也得挖到牛年马月,甚至都有可能你这个团伙都得给秦始皇陪葬。

因为秦始皇的墓是流沙墓,而流沙墓还有另一个称呼,那就是吃人墓。

要知道,流沙的流通性可是相当的强,一个人陷到沼泽里都很难脱身,更别提陷到流沙里,一旦陷进去,就别想逃出生天。

而真正要命的是在秦始皇陵里面。

如果你挖到了秦始皇陵里面,那么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你的身体就会感到不适,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动弹不了。

为什么呢?别忘记,秦始皇陵里面可是有水银的,而这个水银的数量整整高达二十吨以上,要不然也不会单单只是皇陵表面的土壤就已经超标。

当时可没有防毒面具,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已经是一个死棋,除非你有防毒面具。

但在封建王朝,怎么可能会有防毒面具?

就算奇迹发生,你百毒不侵,也不可能到得了皇陵的里面,因为皇陵里面到处都是机关弓弩,一旦走错一步,就会被射成筛子。

你总不可能身怀两项绝技,一项百毒不侵,一项铜头铁臂。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秦始皇陵不可能被盗。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进行勘探呢?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秦始皇陵被盗过的原因。

02

但凡皇陵,表面都会有建筑物的存在,要不然怎么体现出皇陵的辉煌?而在附近,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陪葬坑。

如果这位皇帝生前曾经征战沙场的话,那么就会出现战马陪葬坑。

而当时无论是秦始皇陵的建筑物,还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始皇陵有很大的可能被盗过。

因为他的建筑物被烧了个一干二净,而作为陪葬坑的兵马俑一号坑二号坑都出现了被灼烧的痕迹。

最离奇的是,兵马俑的手里原本都握着兵器,但是现如今挖掘出来的兵器与兵马俑的数量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很明显,有人拿走了兵马俑的兵器,还对兵马俑进行了毁坏。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有灼烧痕迹的,并不止兵马俑坑,还有其他的坑,那就是水禽坑。

水禽坑不但出现灼烧的痕迹,还出现被刀砍的痕迹。这说明,这一群盗墓者原本就是带着破坏皇陵的目的来的。

而根据考证,这一群盗墓者与秦始皇生活在同一个时期,因为他们在陪葬坑里留下了鞋印,这个鞋印与兵马俑的鞋印相同。

那么这一群盗墓贼是谁呢?就是项羽。

《史记》明确记载项羽挖掘过秦始皇陵,甚至将里面的金银财宝全部转移了出来,但这个说法明显有问题。

“楚王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家,私收其财物。”——《史记·高祖本纪》

因为说出项羽这一项罪责的人是刘邦。

更何况,以项羽的体量,倘若他要挖秦始皇陵的话,恐怕整个秦始皇陵都得被夷为平地。

但事实是,秦始皇陵还直挺挺的站在那里。

现如今也已经证明秦始皇陵的确没有被盗过,给项羽洗了冤屈。

但当时的科技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当时的人只知道项羽冲进了秦始皇陵,对着秦始皇陵就是一顿烧杀抢掠,你说他会放过秦始皇陵吗?当然不会。

刘邦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给项羽造谣。

而《汉书》沿用的也是这一种说法。

史书都保持这种说法,而后来的证据也证明项羽的确到过秦始皇陵,你说后人会怎么想?当然是与其他人一样,认定项羽盗过秦始皇陵。

这也就导致秦始皇陵被盗的说法是满天飞。

更何况,后世又有两位嫌疑犯到过秦始皇陵,这两位嫌疑犯分别是石虎、黄巢。

这两位无论是哪一位,都不是什么善茬,石虎将人当成粮食,而那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作者就是黄巢。

你说他们两个到秦始皇陵难不成是观光?

正是因为秦始皇陵被盗的可能太大,不但《史记》、《汉书》有记载,就连《水经注》、《资治通鉴》、《太平御览》也都有记载。

李白、杜甫也为谣言的传播出了一份力。

李白在他的《登高丘而望远海》里说:“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杜牧在他的《过骊山作》中说:“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其实这也不能怪古人,毕竟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他们只能依靠现存的物品、事件作出判断,而不能依靠科技的手段做出判断。

而现存的物品、事件告诉他们,秦始皇陵确实被盗过,他们也就将这种说法一代又一代的传了下去。

03

既然秦始皇陵没有被盗,那为什么现如今不进行挖掘呢?要知道,里面的宝物可是不计其数。

别的不说,就只说周朝的九鼎,一旦挖掘出来,无论是什么文物,都会在他的面前黯然失色。

更何况,里面还有可能存在秦始皇本人的玉玺,被灭六国的玉玺,以及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铸成的那十二个金人。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现如今的秦始皇陵还没有开挖,就已经知道里面有大量惊世骇俗的文物。要是一旦开挖的话,可想而知历史课本要厚到什么程度。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开挖呢?因为定陵。

当年主动挖掘定陵,结果是什么呢?

里面的文物十不存一,而要说到重灾区,那就是纺织物品以及各种书画,那都已经不是十不存一,而是百不存一。

最让人痛心的是,万历皇帝的龙袍、皇后的凤袍。原本光鲜亮丽的袍子,挖出来的那一刻,全部变成了又黑又硬的砧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本这类物质就脆弱,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因为陵墓内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能有效地减缓裂变的过程。

而随着陵墓的打开,一大堆空气涌进陵墓内,将陵墓内部平衡的状态直接打破,加快了裂变的过程。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已经全部氧化,能幸存下来的就只有那些原本就坚固的物品,就比如金、银、玉之类的。

但由于氧化的缘故,表面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的瑕疵。

正是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对尚未挖掘的文物起到最好的保护,所以才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工作。

要知道,当年兵马俑挖出来的时候,可是五彩缤纷的。但是到现在呢?一个个都是土色,这或许就是秦始皇给后人的一个警告。

04

最后要说的是,秦始皇除了嬴政这个称呼,还有另一个称呼,那就是祖龙。而相信只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祖龙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既能如此,他的陵墓是能随便挖的吗?别说技术能达到那种程度,就个人觉得,就算技术达到那种程度,也不能随便挖,毕竟这是对于秦始皇的尊重。

17 阅读:10802
评论列表
  • 2024-07-05 17:58

    21世界最大的骗局就是秦始皇陵没被盗

    翻身路666 回复:
    国内外都没流传过秦皇陵相关事物,怎么确定被盗了?估计也是个键盘侠!
    荒诞新世纪 回复:
    说出真相别人知道了就是个空土包,旅游的人就少了兴趣了
  • 2024-07-30 15:11

    整个陵区都属于秦始皇陵,只能说安放棺椁的主墓室没有被盗,至于陪葬坑从葬坑车马坑等其他区域肯定是被盗过了

  • 2024-08-25 23:35

    一旦挖出来就会大失所望,不挖就一直保持神密感。秦始皇时代又没有什么科技,经济又不发达,陵墓内甚至没有唐朝明朝清朝皇帝墓豪华。至于墓深一百米可能吗?

  • 2024-09-23 17:00

    就是负斗型,没有地宫的,土坑加官裹

  • 2024-07-27 06:54

    你怎么知道里面有弓弩机关

  • 远看像只狗,近看郭沫若

  • 2024-09-27 08:49

    我进去见过秦始皇但是没拿他的东西[呲牙笑]

  • 2024-09-22 19:12

    汉朝接秦朝,汉朝的皇帝陵没有一个不被盗。你说秦朝跑得了吗?

  • 2024-08-01 18:43

    扯了就有收入!!胡扯没关系!!!!

  • 2024-07-29 21:29

    寻龙分金看缠山

  • 2024-08-29 21:26

    希望世世代代都不要挖祖龙陵

请陛下称太子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