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藏刀起源及其文化渊源
藏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远古时期,西藏草原上的大部分牧民们拥有藏刀,而藏族牧主、头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威逼牧民们交出藏刀。许多牧民因拒交藏刀而被牧主、头人抓捕。英雄折勒干布听到这些消息后,为了搭救自己的同胞,他跃马提刀杀向牧主、头人。最终,折勒干布因寡不敌众,流尽最后一滴血。牧民们为了纪念他,将藏刀称为“折勒干布刀”,简称“折刀”。
唐朝汉文史籍記载,青藏高原上原本居住着众多氏族部落,直到公元6世纪前后,经过部落之间频繁的征战和密切的交往才建立吐蕃王朝(公元618~842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公元7世纪初,唐朝建立统一政权。松赞干布非常重视与唐朝的往来,先后两次派遣大臣赴唐请婚。当文成公主入藏时,唐太宗除陪嫁大量珍宝外,还以典籍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多种和大量工匠等作为嫁妆,其中即包括冶炼师和刀剑工匠。这些工匠带来的先进技术,对吐蕃刀剑制造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藏族刀剑是在汉、唐的影响之下奠定其基本形制的。从藏族长刀来看,其造型传承了汉、唐长刀的风格。藏刀都是直刃、单锋、圆弧刀尖,刀背起脊、复合锻造,这些特点与出土的汉、唐长刀非常相似,唯一不同在于汉刀带有圆环刀首。
藏刀被称为藏民的三宝之一,故有“人不离刀,刀不离人”之说。实际上,“人刀不相离”的说法除了指藏族人随身佩戴藏刀的习俗之外,还有藏族人与刀互相依存的社会关系。藏族人对刀的钟情,既源于对自我生命的保护意识和对原始英雄主义的崇拜,同时也是从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中演绎出来的一种文明与信仰。
图中黄色区域为我国行政区划的藏区分布图。除了西藏自治区之外,我国还有10个藏族自治州,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的藏区里,分别是四川甘孜、四川阿坝、云南迪庆、甘肃甘南、青海玉树、青海海南、青海黄南、青海海北、青海果洛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图为按照藏族历史习惯划分的卫藏、康巴、安多三大藏区分布图,这三大藏区的藏刀各有其特点
拉孜藏刀的主要特征是造型简洁、钢质优良、刀锋锋利,坚固实用;刀身、刀柄、刀鞘全部使用金属打造,其血槽比其他藏区藏刀的血槽更宽大清晰
拉孜县孜龙村人次旦旺加打造的拉孜孜龙藏刀。2009年6月,次旦旺加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藏刀的形制及应用
藏刀不仅是实用性很强的工具,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藏刀种类繁多,且刀的造形、工艺具有很强的民族及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如今,藏刀已经成为非常紧俏的旅游商品和馈赠礼品,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根据不同的藏区地形及传统习惯,藏刀分为卫藏藏刀、康巴藏刀、安多藏刀等刀型。
藏区按藏族的历史传统习惯有多种区域划分称谓,其中较为通用的划分法是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大藏区,这三大藏区的藏刀各有其特点。
以拉萨为中心向西的高原部分称为“卫藏”,这一地区是藏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卫藏又分为前藏、后藏、阿里三块区域。拉萨市、山南市的区域统称为前藏,日喀则市则称为后藏,西藏自治区北部的高原称为阿里。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以北的西藏地区、青海省全境、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的大草原统称为安多。安多一带是万里无垠的广阔草原,所以安多藏区以出良马、崇尚马而闻名。康巴藏区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具体地说,康巴藏区包括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市以及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康巴人名声在外,“康定的汉子丹巴的女子,恩怨分明,彪悍神勇,崇尚横刀立马,康巴女人却是难以言状的妩媚”。因此,藏区有名言:“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其意思是表达“卫藏的宗教、康巴的人、安多的马”三大藏区的特色。
卫藏藏刀以拉孜藏刀的“锋利”最为著名。拉孜藏刀因采用当地的多种铁矿打造,且在制作中由于高原地区的氧气不足,因而锻造出来的刀身更为坚韧,刀刃锋利,可以砍铁如泥,一般的铁丝或者硬币在拉孜藏刀面前如同泥巴一般,轻松砍断。
康巴藏区打造藏刀的流派、形制较多,以易贡藏刀、工布藏刀、白玉藏刀最为著名。
安多藏刀主要流传于青海、甘肃、四川阿坝藏区,其中,以玉树藏刀最为著名。由于安多人喜欢珠宝,头饰、胸饰、腰饰无不光灿耀人,因而安多藏刀也镶嵌诸多的珠宝。
藏刀从规格尺寸上分为长刀、短刀及小刀三种。长刀最长的有1m之多,短刀长度约40cm,小刀则仅有10cm之长。长刀、短刀都有直刀、弯刀的形制,而小刀多为直型。
古代时期,藏族人使用长刀主要用于对付野兽。因为在放牧时,经常会遇到野兽和狼群,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将藏刀打造的更长些,特别是刀柄也长,适合远距离对抗野兽。并且这种实用型的藏刀上很少加装珠宝等装饰,更加贴合实战用途。
在藏区的山林和灌木地区,短刀更便于携行。弯曲的短刀是为了减小整体的长度,更方便在丛林中穿梭挥动。
拉孜县刀匠普达瓦打造的拉孜藏刀,其制刀技艺精湛。该刀刀柄握持处由牦牛角制成,刀柄首、刀鞘雕刻有吉祥图案
以狩猎为主的藏族地区,藏民们所使用的藏刀刀柄多为水牛角、牦牛角、山羊角以及牛腿骨制成。由于藏族经常食用糌(zan)粑、酥油、羊牛肉,多为油类物质,而角质和骨质结构遇到油类会吸收进去,变得更加坚固和靓丽,特别是有年份的藏刀,刀柄会异常鲜亮,而且有股酥油味道。也有一些藏刀刀柄包覆蛇皮或用黑色牛角制成,便于握拿,不易滑脱。现今,藏刀的刀柄多用木材制成,较高档的刀柄用银丝、铜丝等缠绕。
根据拥有者身份的不同,刀鞘以木鞘、铜鞘、铁鞘、银鞘、镏金鞘等相区别。还有用鹿角、鹿腿直接雕刻成的刀鞘。刀鞘的鞘首有平形、锥形、圆形等造型。刀鞘多数包覆白银、黄铜、白铜,并且刻有各种精美的花草、飞禽走兽等图案,有的还镶嵌蜜蜡、珊瑚珠、绿松石、水晶、砗磲(chē qú,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动物,最大体长可达1m以上,重量达300kg以上。砗磲制品是指其壳质在海底中被泥沙掩埋、沉淀上万年后形成的有机宝石,也被称为极富灵性的“海底”灵玉)、玛瑙等,有的刀鞘进行局部镀金处理,显得格外华丽。
藏族人佩戴的藏刀还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藏族有谚语:“藏族姑娘的财富在头上,藏族头人的财富在刀上。”藏刀还有很多不同的名分,如“官府刀、管家刀、先生刀、小姐刀、农民刀、牧民刀”等等。先生刀文雅大方,小姐刀细巧玲珑,管家刀硕长豪气,牧民刀坚固实用……
卡嘎朗玛藏刀的主要特点是刀型细长,刀身硬度适宜;刀首、鞘尾多呈半椭圆状;刀柄、刀鞘的浮雕、錾花比拉孜藏刀更显华丽
易贡藏刀全貌图。该刀护手呈圆片形,刀柄首呈圆柱状
易贡藏刀的主要特点是刀身呈现有类似彩虹的条纹,所以又称“彩虹刀”
著名的藏刀
藏族著名的刀按照卫藏、康巴、安多三大藏区分类,有卫藏藏区的拉孜藏刀、卡嘎朗玛藏刀,康巴藏区的易贡藏刀、工布藏刀、白玉藏刀,安多藏区的玉树藏刀等。这些刀的铸造配方各有千秋,打制程序各自密传,制作刀体、刀柄、刀鞘的原料就地取材。
卫藏藏区的藏刀
拉孜藏刀 拉孜藏刀产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在卫藏地区藏刀中以“最锋利”而著称。2008年6月,拉孜藏刀锻制技艺列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拉孜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高海拔、多矿藏。这里的藏族刀匠打制的藏刀注重刀刃的钢火(钢火是指刃口锻造的质量),讲究刀的实用性。在刀身的打制程序上,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例如,利用西藏特有的酥油、羚羊血、藏青果汁等进行淬火处理。因此,拉孜藏刀非常锋利且刀身硬度较高,在全藏地区有“最锋利”的美名。
拉孜藏刀虽然形制多样,但与其他藏区的藏刀相比,其主要特征是造型简洁、钢质优良、刀锋锋利、坚固实用,刀身、刀柄、刀鞘全部使用金属打造,以银和铁居多,有的也会在刀身、刀柄、刀鞘上雕刻一些吉祥图案,刀柄、刀鞘通常不镶嵌珠宝,因而整刀外形素雅。此外,拉孜藏刀比其他藏区藏刀的血槽更宽大清晰。
一把造型精美的古董级工布藏刀及其刀鞘。其刀身外形呈较长、较宽的长条形,与易贡藏刀刀身近似,但刀柄、刀鞘的造型、装饰比易贡藏刀华丽
孜龙藏刀为拉孜藏刀鼻祖。据记载,孜龙藏刀曾经是西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著名武器,迄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手工制作历史。1947年出生的拉孜县孜龙村人次旦旺加在孜龙刀技艺方面享有盛誉,他17岁时在拉孜县拜师学徒,继承并改进藏族古代刀剑的铸造技能。他领衔锻造的孜龙藏刀在1988年获得由西藏自治区手工业局、西藏自治区标准计量局授予的全区优质产品荣誉称号。2009年6月,文化部批准次旦旺加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拉孜孜龙藏刀既可作生活用具,又可以防身及装饰之用。其有长刀、短刀之分。长刀可当作扁担、拐棍和放血疗法的刺器等使用;短刀具有磁性,可吸附铁料。
拉孜孜龙短刀还可兼作火镰使用。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由于早期运输至西藏的火柴很贵又非常消耗,在雨雪天因受潮也不易点燃,因此大多数的西藏牧民有使用火镰取火的传统。直至汉藏交通改善以后,火柴、打火机变得便宜了,才开始大规模弃用火镰打火,火镰则由藏族的实用工具转变为单纯的装饰器。在短刀当作火镰使用时,用短刀刀身在火石上迅速摩擦一次,即可产生火星,火星将火药纸点燃,然后将火药纸塞入马粪或牛粪堆,再用山羊皮风囊给马粪或牛粪堆吹风,燃起的马粪或牛粪堆可取暖、烧茶水、做饭。
卡嘎朗玛藏刀 卡嘎朗玛藏刀产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卡嘎村,因其造型、雕饰精美而深受海内外游客的喜爱。1992年,卡嘎朗玛藏刀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奖。此后,卡嘎朗玛藏刀在西藏自治区内外的影响日渐扩大。
打造易贡藏刀所用的原料是从当地山上开采的易贡妞日铁、帕根森布铁、工布扎松铁三种铁矿石经过冶炼,分别制成铁条,经过反复折叠锻打而成的
谢通门在藏语中是“一见则喜”的意思,传说莲花大师来到这里,看到此地就笑了,故名。“卡嘎”意为“断岸”,卡嘎村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附近有著名的“卡嘎温泉”。“朗玛”即“水蒸汽”的意思。由于卡嘎村的藏刀作坊大多位于温泉附近,伴随着温泉的袅袅蒸汽而锤打成形,故被形象地称为“卡嘎朗玛藏刀”。
关于卡嘎朗玛藏刀的制作技术来源有两種说法,一是从拉孜县民间流传过来的,主要以个体作坊、家庭祖传等形式代代相传;二是出白干不丹,因边贸往来传入西藏,深受藏地人喜爱,后来有人专门到不丹偷偷学习制作工艺,并记录在胳膊上带回西藏,同时融入了当地的加工技法,成为一种独特的藏刀。
卡嘎朗玛藏刀的主要特点是其刀形细长,刀身硬度适宜,刀首、鞘尾多数呈半椭圆状;刀柄、刀鞘的浮雕、錾花比拉孜藏刀更显华丽,彰显出卡嘎朗玛藏刀工艺的细腻与精美。
制作卡嘎朗玛藏刀刀身时,先将收购的汽车钢板、弹簧钢等原材料放入烧红的火炉中熔化,定型成藏刀的形状,然后取出炽热的藏刀坯子。烧红的藏刀坯子不能放进水里,只能放入机油中进行淬火,同时还要反复敲打藏刀坯子,目的是让刀身变得更加坚硬。刀刃的锉磨、刀身的抛光都在打磨抛光机上进行。反复打磨的刀身精致美观、光滑似镜。
大、小不同的两把易贡藏刀插入刀鞘,并一起悬挂起来。这两把易贡藏刀刀鞘外壳均由牛皮鞣制之后缝合,刀鞘上端用牛皮绳紧扎缠绕,并设有吊绳,以便携行和悬挂
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出产的河坡藏刀是康巴藏刀的典型代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卡嘎朗玛”树是制作卡嘎朗玛藏刀刀柄的原材料。这种树是谢通门县的特产,树干中空,有利于将钢制刀柄芯穿入其中。刀柄安装完毕之后,用胶将雕饰着花纹的藏银片粘贴在木制刀柄片上,再在刀身上刻制制作者的名字。
制作刀鞘、刀柄装饰的原材料是藏银。例如,在制作刀鞘的过程中,先将藏银原料压制成片状;然后将藏银片卷在模具上,打磨定型;再将两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木片分别削成刀鞘上、下两部分可扣合在一起的形状,用胶将这两块木片黏连成刀鞘。制作刀鞘时,两块木片中间必须留有合适的缝隙,以保证刀身能够插入。刀身插入后既不能松动也不能过于夹紧,因此,要把握好精准的尺寸,必须反复比量。之后,将定型的藏银片粘连在刀鞘表面,再雕饰花纹等图案。
卡嘎朗玛藏刀刀鞘上的图案由娴熟工匠手工精细雕刻而成,仅单面的图案,全神贯注地雕刻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才能完成。最常见的有龙、凤、狮、虎、四象和睦、吉祥八宝等十几种图案。雕饰有图案的刀鞘再放进专用溶液(1%硝酸+99%水)中清洗,清洗后的刀鞘表面光亮夺目,如同银鱼出水。清洗完毕的刀鞘上还要焊接精细的装饰件,用手指拿捏都困难的小装饰件,在藏族刀匠艺人们的手中被轻松神奇地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卡嘎朗玛藏刀的制作要经过十几道繁琐的过程,每一次反复的捶打,每一次精致的雕刻,都凝聚着刀匠艺人们的心血。
康巴藏区的藏刀
易贡藏刀 易贡藏刀是康巴藏区传承古法打造藏刀的代表作品之一,产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该刀的主要特点是刀身表面呈现类似彩虹的条纹,所以该刀又称“彩虹刀”。
易贡藏刀制造工艺历史悠久,除了易贡乡之外,其他地区无法打造此刀,因为打造易贡藏刀所用的原料是从当地山上开采的易贡妞日铁、帕根森布铁、工布扎松铁三种铁矿石经过冶炼,分别制成铁条,再将这三种铁条折叠在一起,经过反复锻打而成的。正是因为易贡藏刀的这一特点,其制作技艺于2007年7月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白玉藏刀特别注重刀柄首神兽纹的雕饰,刀鞘鹰、狼、鹿等动物的雕饰
有些白玉男式藏刀刀鞘中段进行镀金工艺处理,且镀金中段为浅浮雕卷草纹
一把古董级安多女式藏刀的正面、反面、侧面图。由图可见,其刀身笔直,但刀柄后部呈弯曲状,刀柄首设计成菱形。金属叶片有镂空二方连续图案(二方连续图案是指一个单位的小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排列,产生优美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
古董级安多女式藏刀插入刀鞘内的正面、反面、侧面图。由图可见,其刀柄后部、刀鞘前部同向弯曲,似小船翘起的船首、船尾
易贡藏刀的刀柄、刀鞘均由易贡原始森林里稀有的树种原木制作而成。刀柄表面以珍珠鱼皮包覆,刀柄前端的护手呈圆片状,刀柄首呈圆柱状。刀鞘外壳由牛皮鞣制之后缝合而成,可最大程度地保护刀鞘不受外部环境的损坏。刀鞘上端用牛皮绳紧扎缠绕,并设有佩带用的吊绳,以便携行。
考古学家根据有关文献推测,认为在噶厦政府时期(噶厦政府时期是史学家对西藏地区噶厦政府执政时期的称谓,时间为公元1751~1959年。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清朝在西藏设立噶厦机构,负责管理事务。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废除噶厦机构,筹建西藏自治区政府)以前,制刀工艺从汉地传到公元560年创建的波密王国,素以铁匠著称的易贡地区即成为藏刀铸造的首发之地。
易贡藏刀曾经是波密王国显贵阶层的专用佩刀,此后的噶厦政府为了应付边境侵扰,加强西藏边戌的兵士配制,曾经一度不惜血本采购易贡藏刀以提高兵士的战斗力,然而制造易贡藏刀的铁矿石获取之艰难,锻制时间之长久,未能令噶厦政府如偿所愿。最终,只有高阶层军官才能佩带。
至今,易贡藏刀仍然是一刀难求,每名易贡刀匠一个月仅能做出几把易贡藏刀。除了富有的藏人收藏该刀,游客及一些援藏干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慕名求购。波密县得益于易贡藏刀的名气,招商引资,易贡乡的刀匠也成为远近皆知的致富能手。
工布藏刀 工布藏刀是康巴藏区藏刀的顶级作品之一,产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林芝市古称工布,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被称为西藏的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工布江达在藏语中的意思为“凹地大谷口”,“凹地大谷口”就是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出产的藏刀命名为工布藏刀,从古代A沿用至今。
工布藏刀的主要特点是其刀身呈较长、较宽的长条状,与易贡藏刀刀身近似,但刀柄、刀鞘的造型、装饰比易贡藏刀华丽。
相传,工布藏刀最初是从波密王国传到错高乡的,传到错高乡之后,经过当地刀匠们的不断改进,成为宝刀。
打造工布藏刀刀身的原料是由当地冶炼的铁块铸成的,其铁块分别是从巴松湖边、仲错湖边、朱拉草甸找矿冶炼的。这样打造出来的刀身锋利,可适应工布地区山高林密、野兽出没的自然环境,以便当地人更好的捕猎格斗、披荆斩棘、自我保护、砍伐柴火。
刀匠们使用当地的木材制作工布藏刀的刀柄、刀鞘,再用兽皮包覆藏刀的刀鞘,兽皮表面镶嵌金、银材料制成的藏式雕刻,使工布藏刀极富艺术性。
过去,从男主人佩带的工布藏刀就能显示出其家庭的富裕程度、社会威望及受人尊敬的程度。如今,当地的刀匠们利用汽车的废旧钢板来代替之前自然界的铁块,获取铁块越来越容易,加上当地人生活越来越富裕,交通也日趋便利,现代版工布藏刀产品丰富,工布藏刀从之前的奢侈品逐渐成为工布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工布江达县各村开展的婚庆、跳舞、射响箭、赛马等活动中,佩带工布藏刀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习俗。
白玉藏刀 白玉藏刀产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该刀的主要特点是秉承古老藏传制刀工艺,雕饰工艺精湛绝伦,在国内以及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家享有盛名。2008年,白玉藏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有关文献记载,“白玉藏刀始于藏王,兴于格萨尔,臻于永乐”。
公元7世纪,藏王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屯兵于白玉地区。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白玉地区,随同进藏的冶炼师、刀剑工匠带来汉地金玉饰物的装饰风格,其中卷草纹和鱼子纹对白玉藏刀的装饰产生较大影响,一直沿用至今。
北宋时期,霍嶺大战中格萨尔王打败霍尔白帐王,霍尔部落的一大批艺人逃到白玉县河坡乡居住下来。为战事所需,格萨尔王强令霍尔部落的著名铁匠曲打带徒传艺,建造兵器库。藏族称回鹘(回纥)为“霍尔”,回纥人的金属工艺带有明显的草原艺术风格。
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在白玉河坡乡修建嘎拖寺起到明代,嘎拖寺请来大量中原工匠,并从河坡乡派大量藏族工匠到内地学习金属工艺。藏汉工匠共修殿堂,合建宝库。作为藏传佛教供奉物的白玉藏刀从形制到装饰也不断受到南宋、元代和明代金属工艺装饰纹样的影响,又大量使用龙纹、如意云纹,图案结构趋向繁密。至清代,白玉藏刀名扬康巴区和整个藏区。
随着战争的平息和藏传佛教思想的广泛传播,白玉藏区当地人生活的中心由战事转向佛事,白玉藏刀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从前作为兵器的白玉藏刀变成佛教的供奉物、藏族的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纹饰主题也有了更多的吉祥八宝纹、七珍宝等藏传佛教图案。
白玉藏刀雕饰工艺的精湛,主要体现在錾刻纹样复杂、浮雕错落有致、珠宝镶嵌添彩等诸多方面。
白玉藏刀錾刻纹样的复杂性,可从主纹、底纹、边纹三种图案来诠释。主纹是指刀柄、刀鞘上的主体装饰纹样;底纹是指刀柄、刀鞘上用于衬托主纹的辅助纹样,起到丰富装饰的作用;边纹是指刀柄、刀鞘上边缘的装饰纹样。
一把古董级安多男式藏刀、刀鞘及配用的腰带。刀身外观造型笔直,刀鞘为木制裹皮,上下两端饰银皮包覆,银皮表面錾花,并镶嵌宝石
古董级安多藏刀刀柄首黄铜饰件上镶嵌有一枚绿色宝石
古董级安多藏刀刀鞘的下端镶嵌有宝石
安多藏刀刀鞘外表面包覆鲨鱼皮,并镶嵌有宝珠
现代版玉树女式藏刀的三种款式。其刀鞘上錾刻花卉等图案,并镶嵌有绿松石、玛瑙等珠宝
一款装饰华丽的现代版玉树男式藏刀。其刀鞘表面设有浮雕适合图案,该浮雕适合图案是将一个单位的图案进行了对称、旋转处理
这些复杂的纹样在不同类型的白玉藏刀上錾刻得异彩纷呈。此处先对白玉藏刀的不同类型介绍一下,并同时呈现这些刀型上的纹样。
白玉藏刀从尺寸规格分类,有长刀、短刀。从使用者的性别分类,有男式佩刀、女式佩刀。从携带方式分类,有腰刀、吊刀。腰刀多系于腰问,作为防身之用,也可以作其他用途;吊刀通常吊于右臀边,主要用于削剔牛肉等生活用途。从功能上分类,又有装饰刀、工具刀。装饰刀在材料、做工、雕饰上都非常讲究,工具刀通常用作生产工具,防御敌人或野兽,因而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雕饰图案较少或几乎没有。
白玉长藏刀全长超过60cm,一般藏族男士配用此类刀。其刀柄首多采用如意云、神兽头、鹰头、雕头等造型。刀鞘装饰材料通常采用纯银、黄铜、白铜。装饰华丽的刀鞘正面雕龙画凤,背面刻制卷草纹。刀鞘正面通常镶嵌宝石,刀鞘主纹多为吉祥八宝纹、七珍宝、和气四瑞、法轮双鹿、火焰宝、金刚杵、莲花等。
白玉短藏刀有男式刀、女式刀之分。白玉男式短藏刀有两种:一种长度为40cm左右,也称为腰刀。其刀鞘正-面主纹多为鹰、鹏、虎、狮、龙、鹿、莲花、七珍宝、火焰宝、和气四瑞、卷草纹、饕餮纹及海水江崖纹(海水江崖纹又简称为“江牙海水”、“海水江牙”,是常饰于古代龙袍、官服下摆的吉祥纹样。该纹样图案为下方排列着代表深海的多条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寓意福山寿海)等,背面主纹主要有狼、兔与卷草纹等。另一种白玉男式短藏刀长度为20cm之多,也称为男式小藏刀。其刀鞘正面主纹为錾刻的卷草纹和龙纹,背面图案则为卷草纹。这两种白玉男式短刀刀柄和刀鞘上通常还设有奔跑回首状或回首静卧状鹿的图案。
白玉女式短藏刀小巧秀美,全长约16cm,刀刃长度约10cm。其刀柄、刀鞘上镶嵌诸多宝石、珍珠。刀鞘后部呈弯曲状,故而也称为白玉女式堆珠翘刀。刀鞘正、反面装饰主纹为卷草纹,这是白玉女式短藏刀中最普遍使用的装饰纹样。
白玉女式短藏刀刀柄正面底纹为卷草纹镂空的纹样,刀柄背面底纹为鱼子纹。鱼子纹是由錾花工艺制作的密集的小圆圈纹样。
白玉藏刀特别注重刀柄首神兽纹的雕饰,以及刀鞘鹰、狼、鹿等动物的雕饰。此外,萨格尔王时期的图腾群鹏、龙、狮、虎、象、雕等在白玉藏刀上也有继承。這些雕刻、錾花工艺非常精美,在对虎、狮、鹏、龙、鹞鹰和卷草纹的精雕细刻中,虎的吼叫、狮的回首遥望、龙的盘旋、鹞鹰的展翅、鹏的高飞、卷草纹的圆润舒展……其生动的艺术造型充满激情飞扬的精神活力,显示出白玉藏族人奔放的性格特征。
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