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健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诗刊》《诗潮》《绿风》《鸭绿江》《诗歌月刊》《山东文学》《海燕》《农村青年》《东方青年》《中国校园文学》《辽宁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评论等。有诗曾数次入选中国诗歌网“每日精选”栏目。著有诗集《掌心中的绿色》。
▶卧在水上的冰
文/刘健鹰
宽阔的河面还未完全结冻
半冰半水。有响亮的琴声弹奏日月
来自这蜿蜒庞大的精美乐器
对岸有人影若隐若现
也有零星飞鸟于云端盘旋
在枝头跳跃
想要过去还为时尚早
还需要深层次的耐心等待
扎实的冰会小心翼翼热心搀扶
敬畏卧在水上的冰
冰可以在某一刻
将自己成为路,成为桥
成为自己有棱角的风景
木剑简评:“诗歌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作者的视角和感受,来呈现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人刘健鹰老师的近作《卧在水上的冰》,通过独特的意象和哲理式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冬河面上冰水交融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从中也见证了诗人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扎实的文学底蕴。
“宽阔的河面还未完全结冻,半冰半水”。诗歌开篇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初冬河面的场景。半冰半水的状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又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严寒。这种意象的运用奠定了整首诗的背景和基调,为后续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诗人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冰面形容为“蜿蜒庞大的精美乐器”,琴声则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妙。“日月的弹奏”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美感,使得冰面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这种意象的运用既描绘出自然界的神奇美妙,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秩序和律动,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对岸有人影若隐若现,也有零星飞鸟于云端盘旋,在枝头跳跃”,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还通过人影和飞鸟的活动,暗示着人们对冰面的期待和关注。同时,这些描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想要过去还为时尚早,还需要深层次的耐心等待”,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等待的无奈和焦虑,也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心。这种情感交织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张力和感染力。诗中“等待”和“耐心”这两个词,揭示了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和态度。无论是河面上的冰,还是对岸的人影和飞鸟,都在等待着某个时刻的到来。这种等待,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感悟。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耐心等待,只有时机成熟,才会水到渠成。
“扎实的冰会小心翼翼热心搀扶,敬畏卧在水上的冰”,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冰面形容为需要呵护和照顾的对象,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耐心等待的重视。
“冰可以在某一刻,将自己成为路,成为桥,成为自己有棱角的风景”,这几行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冰面变化的期待。冰面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的体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这种变化和期待使得诗歌充满了神秘感。同时,诗中对冰的描写,也寓意着人生的坚韧。冰虽然看似脆弱,但在关键时刻,它可以化为路、成为桥,成为生活的纽带。这是对冰的一种敬畏,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启示。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冰一样,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行走得更远。
诗中“敬畏”一词,不仅是对冰的敬畏,也可以为引申为对整个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自然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去对待它们。这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警醒,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
哲学家、文学家,批判实在主义和自然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桑塔耶那认为:“最伟大的诗人都是哲思的,诗像哲学一样,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高形式,伟大的诗像哲学一样,是对宇宙间最深刻关系的把握。”健鹰老师的这首诗通过描写初冬河面的变化,以及人们在等待过程中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哲学思考和审美体验,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