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籍中将统计(2)

燕哥看历史 2024-04-21 10:48:45

11、李成芳中将

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区沙子岗村李家河人。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军分区司令员、旅长、纵队政委、军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地区三次反“围剿”作战、长征、沁源围困战、青浮反顽战役、上党战役、闻夏战役、同蒲战役、临浮战役、吕梁战役、汾孝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志愿军第15军代军长、西南军区副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第二政委、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武汉军区第一政委等职,为部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4年1月2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12、余立金中将

湖北省大冶县人

1927年,不满14岁参加花油树乡农协会,任农协会赤卫连连长。

192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参加了鄂东南武装起义。

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2军第7团副排长、湘鄂赣独立师排长和鄂东南红军独立师副连长、鄂东南红军独立第3师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3年7月,调往湘赣苏区,先后任红6军团第17师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红6军团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红6军团第18师第53团政治委员等职。

1934年,参加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5年11月,参加长征。

1936年7月,任红二方面军6军团第18师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到达甘肃会师,任第18师政治委员。

1937年1月,余立金进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2期)红军干部队学习。在抗大,毛泽东讲授的哲学,朱德讲授的党的建设以及其他人讲授的军事战略战术课,极大地提高了余立金的政治和军事理论水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任中共江苏省军委委员。

1938年4月起,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教导总队政治处主任,参加了“皖南事变”突围作战。

1941年3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华中总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2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淮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后又兼第4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役。

1945年10月底,余立金任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6年4月,任淮安华中分局党校副校长。11月5日,任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副校长。

1948年1月下旬,任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副校长兼校政治部主任 。9月,济南解放后,余立金兼任济南警备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济南特别市市委常委。

1949年7月11日,余立金任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51年1月,余立金被任命为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余立金长期致力于军事教育工作,致力于培养部队作战和建设需要的指挥人才,被陈毅誉为“军事教育专家”。

1952年起,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兼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第一政治委员、空军第二政治委员等职。为加强人民解放军空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指挥军区空军部队参加解放一江山岛作战。

1962年,为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阴谋,组织南京军区空军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1978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

13、张才千中将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村张家冲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司令部参谋长、鄂西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江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江汉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长、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原突围、两渡长江、高山铺战斗和鄂西剿匪等,参与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决策和组织指挥。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4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4、张天云

湖北红安人。

1928年回乡投身革命,被选为乡苏维埃委员,次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连政治指导员,长征到陕北,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斗。

1936年参加东征,在施庄战斗中负伤,同年12月任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二团政委。

1337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1938年任六八七团三营营长,参加张店、町店等战斗。

1939年10月,任六八七团团长,率部多次参加反“扫荡”战斗,并痛击阎锡山部,争取阎军骑兵十四旅保持中立。

1940年进入冀鲁豫边区,配合当地抗日武装,歼击顽固派石友山部。

1941年编入新四军三师,在反“扫荡”战斗中负重伤,愈后任八旅副旅长兼盐阜军分区副司令员,后任八旅旅长。

1947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六师师长,率部解放承德、昌图、彰武等城镇。

1948年任第八纵队副司令员,率部参加辽沈战役,担负锦州主攻任务,在合围廖耀湘兵团时,插入敌后,断其退路。

1950年任第十二兵团军长,率部肃清广西南部土匪。同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52年,任四十七军军长,率部赴朝鲜作战,组织指挥攻克老秃山等战斗,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回国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0年7月8日,张天云同志在北京逝世

15、张仁初中将

湖北红安人

1927年11月13日,在家乡参加黄麻起义并加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红四军十师二十八团班长、排长。1931年4月,任红十二师警卫连副连长。参加了潢川、黄安、大山岩、苏家埠和川北德汗城等战役。1932年10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通江分局保卫队队长。1933年3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保卫团二营营长。1934年后,任红三十三军九十八师二九四团营长,团长。作战骁勇,多次负伤。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二、三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等战役。长征途中,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奉中革军委命令,张仁初团调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改编为二师四团二营,张仁初任营长。参加了腊子口战斗,战时担任突击营营长,正面强攻6次,终在迂回部队的配合下,攻克腊子口。后任陕甘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四团副团长、五团团长。参加过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

1937年7月张仁初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一营营长,参加平型关战斗,战时担任主攻。后相继参加了广阳镇、井沟、午城、汾离公路、辽县战斗。1939年3月任六八六团团长, 随115师师部进入鲁西。4月,六八六团首战郓城樊坝告捷,全歼伪军一个团,活捉伪团长刘玉胜。

5月10日,一一五师部及六八六团、津浦支队、鲁西区党委、泰西特委共3000多人,被驻山东日军司令尾高龟藏亲率的5000余日军及3000伪军配备重炮和坦克,围困于肥城陆房地区。张仁初指挥六八六团抢占主阵地肥柱山及岈山、鸠山、横山一线。战斗打响后,张仁初亲临被敌集重兵进攻的一营肥柱山阵地指挥战斗,率部与敌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格斗,激战一天,共击退日军九次冲锋。此役,共毙伤敌1300余人。入夜,张仁初指挥六八六团掩护师部和地方机关成功突围,挫败了日军消灭一一五师师部的企图。 7月,任鲁南支队支队长兼六八六团团长,后率部入鲁南开创根据地。

1940年1月,张仁初率部突袭鲁南交通枢纽白彦镇,歼伪军千余人,旋打退日伪3次大规模反扑,控制该镇,使鲁南与湖西、鲁南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0年11月后,历任鲁南支队支队长、教导第二旅副旅长兼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团长、滨海军区参谋长。先后参加了天宝山、青口、重坊、莒县、临沂等战斗。1945年11月,张仁初任滨海军区前线指挥部司令员。指挥警备十旅及警备十一旅一部,于11月4日发起泊儿战役,激战24昼夜,歼敌3000多人,使滨海地区除青岛以外全部获得解放。

1946年4月,张仁初任鲁中军区参谋长。8月,参与指挥文祖、埠村战斗,创歼敌一个整团范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在太子堂指挥部队歼敌44旅,保证了战役的胜利。1947年1月23日,鲁中军区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张仁初任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参加了2月的莱芜战役,5月的孟良崮战役。同年11月,任第八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沙土集战役。次年3月,参加了洛阳战役。

1948年5月,张仁初任第八纵队司令员。6月, 张仁初率部与三纵队出其不意包围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突破该城,全歼守军3万余人,首次解放国民党在关内的省会。随即,张又率纵队主力东进参加睢杞战役,歼敌16旅旅部及两个团。11月,在淮海决战中,张仁初率八纵抢占运河桥,打开大部队西进通道。随即率部尾追黄百韬兵团,歼其六十四军兵力五分之二和四十四军一部,旋担任主攻,参与直捣该兵团心脏——碾庄。其后,率部赴徐州以南阻击,以配合南线中原野战军团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又日夜兼程追击杜聿明集团,多次粉碎其突围行动,并投入总攻。此役,八纵歼敌2.6万人。

1949年1月,张仁初任第三野战军八兵团二十六军军长,参加渡江作战,追歼南逃国民党军7000余人,5月,率部参加上海战役,先后攻占昆山、大场、真如等地。此役,二十六军共歼敌4万余,缴炮近百门、机枪千余挺、战车35辆、汽车169辆。

张仁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九兵团二十六军军长,率部于1950年11月赴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和“三八线”防御战,金化、平康、五圣山防御战。在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1951年2月15日,二十六军进至议政府、抱川、涟川一线,采用机动防御的战法,激战38昼夜,阻击西线进攻之敌主力,毙伤敌15000余人。在1951年5月底的金化防御战中,二十六军进至五圣山、平康、新岱里一线,坚守阵地近11个月,先后进行了鸡雄山防御战,西方山、斗流峰争夺战等大小战斗565次,毙伤俘敌20000多人。1952年4月,二十六军将阵地移交给前来换防的志愿军第十五军,撤出战斗。6月,二十六军奉命回国。

回国后,因受战伤(曾负伤11次)和疾病的影响,于1954年9月至1962年6月离职在青岛休养。1962年7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张仁初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9年11月4日病逝于北京。

16、张池明中将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泗店乡傅山村傅家洼(原湖北省黄冈麻城县乘马区第四乡)人

1928年起随叔父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张赤民 。担任光山县东区儿童团(又称赤色童子团)大队长。1929年调任少共光山县县委儿童团总队长。1930年带领县慰问团到前线支援红军打新集(今新县城),进城后县委派列到新集做青年团工作。 1931年调到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任儿童常委兼秘书长。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鄂豫皖独立第13团、红27军第2团、红28军第82师246团少共团委书记,红25军军部秘书,红15军团司令部作战科代理科长、科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反“围剿”斗争和红25军的长征。

1935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徐海东在向毛泽东汇报战况时,毛泽东要查看地图,张池明立即送去一张军用地图,受到主席的表扬。其后,他任红15军团作战科科长。不久,入抗大学习。 [3]参加了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直罗镇战役、红军东征战役、山城堡战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从延安抗大回到前方工作。 [2]同年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1938年任第688团政治委员,第344旅挺进纵队、特务团、晋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政治部(处)主任。

1940年,调687团任政治委员。

1942年调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22团政治委员 ,第8旅兼盐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3年调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党校二部任支部书记。1945年在华中选为七大正式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察冀、皖东北、苏北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及晋东南、冀鲁豫、苏北等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

1945年中共“七大”之后,从延安调赴东北工作。

1945年任松江军政委员会委员,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哈尔滨卫戍区副政治委员。

1946年调任中共松江第一地委(即哈东地委)第一书记兼哈东军分区政治委员和独立第2师政治委员。

1947年起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6师政治委员。

1948年调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 ,解放军第43军127师政治委员。 1949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政治委员。

参加了东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继任第43军政治委员,1950年海南岛解放后,第四十三军除作战任务外,兼负“工作队”的任务。先后兼任中共华南分局海南岛区委第二书记、海南岛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共华南分局粤西区委第一书记、粤西军区政治委员。

1952年调任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部长兼政治委员, 军区党委常委、军区纪委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调任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参谋长、军委后勤学院副院长、院长,院党委第一书记。

1962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政治委员, 总后党委第二书记。

1975年调任军委炮兵政治委员、炮兵党委第二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7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

17、陈康中将

湖北武穴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连指导员、营长、团长,新四军补充营营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太岳军区第4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第2野战军13军副军长。1935年参加长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3军军长。1956年起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1977年12月—1981年11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2年5月23日在北京逝世。

18、陈庆先中将

湖北黄陂人

1932年冬在川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独立连连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四川万源县独立营连长、副营长、代理营长。

1934年3月任万源县指挥长,后任中共万源县委书记。参加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攻”斗争。

1935年春先后任中共阆中县委、梓潼县委书记。5月随红四方面军长征,6月任中共卓克基、阿坝特区委书记,11月任中共卓司甲特区委书记。

1936年4月任中共金川省委组织部部长。7月随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8月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哈达铺特区委书记及红四方面军回民独立师政治委员,10月率部同中央红军会师。同年12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2月任中央党校学员大队大队长兼军事教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大队长兼军事教员,班主任。1939年起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八团政治委员,江北游击纵队第六旅十八团团长。

1940年起任第二师六旅副旅长兼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副司令员,第六旅旅长兼路西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华东军区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华中指挥部副司令员,江淮军区司令员。

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兼苏北军区司令员,11月任华中指挥部副司令员兼第十二纵队司令员。1948年1月任江淮军区司令员。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参谋长。率部参加华东战场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8年5月起任军事学院副院长兼训练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19、周志坚中将

湖北大悟人

1929年参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战士、通信员,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交通队班长、排长,红九军军部交通队副队长、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三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团政治委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红军大学高级科学员,红四军第十师师长、第十二师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以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过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队学员兼区队长,中共河南省委徐州工委砀山干训大队教员、豫东工委军事部长兼豫东八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豫鄂挺进纵队参谋长、纵队第二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平汉支队(后改为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等职。先后指挥部队参加了白兆山、礼南、礼北、浠水、港十二、朱乐山、安家台子、关阳、尹家集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山东省胶东军区新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军长。先后参加了中原突围和胶东保卫战、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州、厦门等重大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志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一军军长,总政治部高级干部文化班学员,军事学院战役系学员,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政治学院学员,沈阳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南京军区顾问等职。1950年5月和1953年7月,他先后两次在上级领导下,率领部队进行渡海登岛作战,解放并从国民党军队手中重新夺回福建东山岛。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5年6月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20、周希汉中将

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人。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作战科长、八路军旅参谋长、解放军军长、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海军顾问等职,参加了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长征、百团大战、神头岭战斗、林南战役、同蒲战役、临浮战役、汾孝战役、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挺进中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8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11 阅读:3598
评论列表
  • 2024-04-22 15:04

    人民英雄,荆楚儿男!🤙🤙🤙

燕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