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计算领域不断发展,一项突破性的研究已经出现,为我们如何处理量子计算机的构建和操作的重大转变奠定了基础。传统上,量子计算需要仅高于绝对零度的超冷低温才能运行,但是最新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实用性飞跃,表明硅自旋量子比特(silicon spin qubits)可以在大约1开尔文的温度下工作——这种温度大约比之前认为必要低温要“温暖”一千倍。这一研究不仅挑战了长期的技术限制,还为量子计算融入更广泛的技术和工业结构开辟了令人兴奋的新前景。
量子冷却难题
量子计算有望彻底改变从密码学到药物发现的一切,它一直面临着一个重大障碍:对极端低温的需求。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的核心,传统上需要毫开尔文(millikelvin)温度下的操作环境来保持其量子状态,以不受热噪声的干扰。这需要复杂、昂贵和能源密集型的冷却技术,使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对许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并给该领域的光明前景投下了长长的阴影。
一条更温暖的前进之路
然而,最近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一个可能改变游戏的关键发展。研究人员在1开尔文(即-272.15°C)左右的温度下成功操作了硅自旋量子比特,这是可扩展量子计算的主要候选目标。虽然按照日常标准这仍然是非常低的温度,但与之前要求的极端条件相比,这种温度明显“温暖”且更易于控制。
在更温暖的条件下实现高保真度
这项研究不仅在操作温度升高方面,而且在量子比特操作中保持高保真度方面也很出色——这是量子计算性能的关键指标。该团队实现了高达99.34%的初始化和读数保真度,单量子位克利福德栅极保真度(single-qubit Clifford gate fidelities)高达99.85%,双量子位栅极保真度为98.92%。这些数字在容错量子计算所需的范围内,标志着一项重大的技术成就。
这一突破的核心是几项创新战略:
- 硅自旋比特(Silicon Spin Qubits):选择硅作为基础材料,与现有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兼容,为与经典计算系统的集成奠定了基础。
- 量子点和高级设计:量子比特是使用硅上带有金属电极的量子点创建的,利用熟悉的微芯片生产技术。这种方法确保了量子计算架构有可能使用当前的半导体制造技术进行扩展。
- 算法初始化和射频读数(Algorithmic Initialization and Radiofrequency Readout):为了应对 较高操作温度带来的挑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算法初始化协议。这项技术与射频读数一起,能够在热能升高的情况下制备纯量子比特态和高保真读数。
对量子计算未来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证明量子计算可以在“更温暖”的温度下运行,而不会对性能产生重大影响,该研究挑战并可能重新定义了量子计算的技术和经济格局:
- 降低冷却要求:简化冷却技术转化为更低的成本和能源需求,使量子计算更易于访问和可扩展。
- 与经典电子的集成:在1开尔文操作打开了与经典控制电子更紧密集成的大门,有可能简化量子计算机的架构。
- 可扩展性和商业可行性:易于冷却以及与现有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增强了量子计算技术的可扩展性和商业可行性。
展望未来
虽然商业量子计算的道路仍然很复杂,充满了技术挑战,但这项研究是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在不牺牲保真度的情况下在更高温度下运行的能力类似于找到一条通往以前不可逾越的峰值的新路线。
然而,挑战仍然存在。研究人员强调,需要在状态准备和测量(state preparation and measurement, SPAM)以及控制保真度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以实现真正的容错操作。此外,对“更温暖”工作温度的追求仍在继续,有望进一步减少量子计算的后勤和财务障碍。
当我们处于量子计算新时代的边缘时,这项研究起到了灯塔的作用,照亮了一条通往量子计算机不仅更强大而且更实用、更易于访问的未来之路。其含义远远超出了计算领域,准备彻底改变从材料科学到医学的领域,并强调了突破技术上可行界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