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为什么会失败?

农村猎人 2023-11-09 17:35:10

唐末的黄巢大起义,为什么会在数年之内勃然兴起,又骤然灭亡呢?古往今来,如果农民造反了想坐稳江山,那必须要搞定地方氏族、地方军阀、朝廷官员和读书人。地方氏族是帝国的统治基础。读书人是帝国的思想基础。朝廷官员是地方氏族、读书人两大集团中出类拔萃的精英。至于地方军阀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了。遗憾的是,黄巢屠杀了大批官员,又拿读书人开刀,已经失去了两大集团的信任和支持。而他与地方军阀的关系也不甚乐观。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黄巢部将朱温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一战。

公元882年2月,黄巢命朱温进逼河中镇收拾王重荣。朱温领着队伍意气风发地出动了。王重荣先引军来到黄河沿岸扎下营寨。他准备再此磨刀霍霍,守株待兔,静等朱温渡河过来。朱温到了,看到王重荣的阵势,也不敢贸然渡河,也扎下了营寨。

接下来的日子,一有机会双方就互相抢滩登陆。双方打得是不亦乐乎。转眼间从春天打到夏天,朱温被王重荣给耗得已经松懈了。秋天来了,情况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随着战事的旷日持久,河中府库里的粮草就见底了。没有了粮草,那仗还怎么打呀?王重荣慌了,连续不断地向政府告急。催粮使者相见于道上。当时大唐政府的全军总指挥换成了宰相王铎,任诸道行营都统,负责全面剿匪工作。王铎马上决定先从山西调取粮食。三十只船沿黄河运入,暂解河中燃眉之急。

那朱温那边情况怎么样?朱温那边粮食也快吃光了。可他没慌。因为他打听到了敌军的粮食将经过河西夏阳渡口而过。朱温准备打伏击。7月14日,朱温亲自点了三千兵马,直赴河西县夏阳渡口。一时之间万箭齐发。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就此顺利结束。可是还没等朱温高兴劲过去,王重荣就回来了。双方展开混战。朱温被王重荣打败。他恼羞成怒,把所有粮船都沉到水里了。

这下子粮草不足,而且打又打不过,朱温实在是没招了,赶紧向黄巢求救。那么此时此刻,黄巢那边情况怎么样呢?说实话不太好。因为唐军的反攻已经开始了。唐僖宗在四川站稳脚跟之后,下召任命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泾源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除此之外,不管是少数民族的军队还是汉族将士,只要立下大功就可以先用空白告示进行封赏。黄巢一开始根本没把这个当回事。因为他不相信朝廷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一支敢和他抗衡的军队。他曾经自负地对手下人说自己纵横半个天下,所到之处无不攻克。直到郑畋撕毁他的招降书,并统领一支由5万神策军组成的大军向他宣战之后,黄巢才如梦方醒,派遣大将尚让前去平乱。

中和元年三月,黄巢的5万大军开赴凤翔。而此时郑畋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甚至是昼夜不停地对黄巢动向进行侦查。当他得知黄巢派兵前来,立即派部将唐弘夫、李昌言领兵埋伏于要害之地。郑畋则带领数千精兵在山岗布阵,虚张旌旗延绵数里。显然这是要打一场伏击战。

当时在黄巢错误的战略指导思想的影响之下,尚让等人误认为此战可以轻而易举取胜。尚让甚至认为郑畋不过是一届书生,根本没有军事经验。于是尚让竟然没有列阵,而是让士兵散漫而行。当两军相遇的时候,郑畋命令部下擂动战鼓。尚让才意识到对方可能埋下了伏兵。可是等到尚让再想列阵迎敌的时候,伏兵四起。一时之间尚让的人马被冲击得人仰马翻。

双方一直交战到夕阳西下。尚让在官军的猛烈攻势之下节节败退,最终在龙尾陂被唐军打得愧补成军。这一战,尚让的人马损失了2万之多。而郑畋则在此战中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最重要的是,这是自唐僖宗逃离长安之后,官军对黄巢的首胜,同时也遏制了黄巢继续向西的进攻。

龙尾陂之败让整个关中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关中地区原本向黄巢低头的藩镇开始转变,重新回到了大唐的阵营。郑畋整合了关中各地的军队,开始向长安进军。北面的唐弘夫带领泾源镇兵马屯渭北,王处存带领义武镇兵马屯渭桥,东面则由王重荣带领的河东镇兵马进驻沙苑地区,拓跋思恭与李孝昌带领其余关中兵马屯武功,郑畋则带领凤翔军屯驻周至。可以说几路人马已经对长安建成合为之势。

不过郑畋一直驻扎在长安附近。虽然凤翔一战取得了胜利,但他深知黄巢的实力颇为雄厚,不是一战就可以打败的。此时作为几路大军统帅的郑畋时刻告诫各路人马的统帅,不要轻易冒进攻打长安,必须要听从自己的指挥,谨慎行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