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经过风暴》你看到了什么?

进金解读 2024-03-27 03:06:54

文/茹金

首先有一点还是很真实的:施暴者一般不是那种看着穷凶极恶的人,更多的是平时看着老实、对人也很好的人。

片中的丈夫陈均的暴力显现是从妻子徐敏辞职做医药代表开始。为什么是这个节点?

陈均心里的一个转变点是:一向可控的妻子突然变得强大了(能赚钱,早出晚归),让工作体面(大学老师)的陈均不自在了,因为他没有掌控感了(对自己能力有怀疑),需要借助外力手段来恢复自己的掌控。

直白来说,每个人其实都心里都有一个恶魔存在,只是有些人心中良善一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发生不好事情时,会始终从身身找原因,努力扳回不好的局面;

而有些人心里良善和恶行始终是PK的。清醒时认知会提醒自己不能越界,爆发时“邪恶”就会占据主导。

说这些不是为家暴者、行恶事者辩解,而是想说明,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很难真正的看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因为有一些人会刻意伪装,更多的一些人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那个样子,也从没想过遇到事情后自己也会面目全非。

施暴人、行凶者有如电视剧《不完美受害人》中米茫遇到的包力,一开始就是用哄骗的手段暴力掌控了妇女,让其为之生儿育女。这是完美的施暴者,一开始目的不纯,就是非常明显的恶。

《我经历过风暴》里的陈均不是完美的施暴者,是一种开了自己盲盒的施暴者。他想要保全这个曾经的幸福的家,发现自己失去掌控时,就企图用暴力征服自己的妻子,让其听话服从。

这是一种与其原性格大相径庭的行为。影片中给这种行为安上了原生家庭的锅。

陈均的母亲手臂上有很多烟头,大抵是基父亲家暴时留下的伤口;再结合最后法庭上徐敏对婆婆喊到“你最应该理解我的感受”也可以推断一二。

这当然可以说是给陈均的家暴找到了一个好的出处,其实也不必加上这一点。因为人的本性中就有天性的恶意,需要一些触发点就会显现。

陈均的那些好人格不能掌控时,坏人格就会出现。他冲动打完徐敏以后会马上道歉,就可以看出其内心的挣扎。

所以,个人觉得陈均这个人物塑造得很真实,因为我们确实不能一眼分辨出谁会是家暴者。

片尾的采访中有一位女士和丈夫是从大学开始谈恋爱,结婚也有好多年。就是这样纯真时代过来的感情,最后丈夫居然也会家暴。

所以,不需要责怪自己当时没有看准人,后悔没有擦亮眼睛、自认倒霉,逆来顺受。而应该在发现有家暴苗头时,就第一时间寻求帮助,好好保护自己。

说到要保护好自己,就要说一下片中佟丽娅扮演的角色徐敏。

从徐敏有勇气辞职去做医药代表来看,她属于偏事业型的女性,而且有一定的主见。想来这样的安排是想说家暴的对象并没有什么职业高低的区分。

徐敏在遭受家暴后想到离婚,每次告被打回。之后陈均是又哄又吓的,徐敏还是坚决要离婚。后来在实习律师小萌的帮助下,她们收集到陈均当街打人的证据,算是协议离婚了,但是孩子一人一个。

最让我有些不理解的是,在陈均跟踪徐敏到家,儿子念念意外受到伤害时,徐敏居然妥协了,进入了离婚同居的状态。

我质疑的一点是,就孩子无辜受伤,徐敏是可以向法院提起监护权的改判。我不是法律人士,也许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但是这肯定是一个有理的证据,能证明对方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

而且前期那么坚决的徐敏,几次从家暴的丈夫手里逃跑,怎么在看到儿子受到重伤以后就能妥协呢?

我也是一个母亲,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我只会想要逃得更远,而且还要带上两个孩子。

另一个不喜欢的后面又让徐敏在又一次家暴后拿石头块把陈均打死。我觉得这个结果有些过重了。可能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极端情况,放在片中还是觉得有些突兀,过渡得很不自然。

徐敏确实一直遭受家暴,但她是有反抗精神的被害人,她是有能力也有机会反抗到底,不必一定要妥协接受这样的枷锁。以孩子之名也不行。

也许影片是想通过这样极端的例子告诉观影的群众,对家暴服软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的伤害。

总之,虽然故事的讲述方式没有达到我的期望,但相对真实讲述手法还是让人挺有戚戚焉。家暴和赌博是一样的,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一旦发现遇到这样的人,一定要第一时间止损。及时挣脱时伤痕累累,也好过在里面时刻煎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总是会有选择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给自己这第样的机会。你自己永远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写于2023.8.20下午

0 阅读:0

进金解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