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这两年,北方的小伙伴可能感触颇深,因为一到3、4月就黄沙蔽天,出门上个班就跟考古探个险似的,深度还原了《银翼杀手》里的末日场景。
但比较诡异的是,自2012年以来,村里投入了将近400亿用来治理土地沙漠化,累计种草植树达到了200多万平方公里,大型沙尘暴倒是基本上消停了,但扬沙天气却越来越频繁。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一共发生了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最大的一次持续了3天时间,覆盖面积超过了360万平方公里,影响了15个省和5.6亿人口。
究其原因是蒙古的草场退化严重,一轮西伯利亚的北风吹过来,蒙古高原上的黄沙便一路南下,颇有点元世祖横扫中原的意思。
客观来讲,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有一多半来自新疆和内蒙,而外蒙草原退化又给沙尘天气加了个物理外挂,贡献了沙尘浓度的40%以上。
中国治得了境内,却治不了跨境黑魔法,蒙古国的大面积沙漠化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中国的北方城市。
那这一期的问题就来了,蒙古国的草场沙化到了哪种地步?这一现象背后又折射出了什么样的经济问题?
提起蒙古,印象里那是天似穹庐、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但实际却是一半的草场一多半的荒漠大戈壁。
蒙古国的国土面积超过了156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330万,相当于每平方公里还不到2个人,基本做到了羊比人多。
独立前,蒙古国80%的国土被草原覆盖,如今76.8%的草地不是沙漠化就是正在沙漠化,喜提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沙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蒙古国位于蒙古高原的北部、五行缺五行,它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完全就是历史和大国博弈的副产品,别说要什么出海口,就是连条像样的航运水道都没有。
由于距离海洋太远,感受不到什么海上吹来的水蒸气,蒙古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30mm,北部地区略高于500mm,南部地区还不到50mm,水资源总量达到1900亿立方米,但分布非常不均匀,一个北边的库苏古尔湖的淡水储量就占到全国的68%,剩下的3000多个河流与湖泊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所以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现象,蒙古全国9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北方地区,一个首都乌拉巴托就占了总人口的近一半,剩下的90%以上的土地却只生活着不到100万人,快递难度属于地狱级。
另外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蒙古国的冬天那是既寒冷又漫长,通常八月底进入过冬模式,一月的平均温度能够达到零下30度,直到次年四月才能河流解冻,年平均气温也仅有零下3度左右。
2000年之前,蒙古国平均每10年会经历一两次严重的雪灾,俗称“白色极寒”,但在过去的10年里雪灾翻了3倍,30%的人口受到影响,单是2022-2023年的冬季就有超过400万头牲畜被冻死。
在过去这十年,全球气温要比工业化前升高了1.2摄氏度,而蒙古的平均气温则增加了2.24摄氏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结果导致蒙古国的年降水量减少了7%,超过1000条河流和湖泊断流或干涸,北方地区除了夏季几乎没有降雨,东南部地区完全就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和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蒙古草原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天不赏饭,它所面对的气候变化明显要比其他国家来的更猛烈一些,被动的地理位置又造成大面积干旱和极端天气肆虐。
但这并不是全部,蒙古沙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主导下的极限放牧。
02
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可能都清楚,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外蒙就跟着苏联人跑了,虽然没有加入红色大家庭,但经济始终依靠老大哥血的供养,巅峰时期,苏联和华约的援助甚至占到蒙古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独立前,外蒙以游牧粗放为主,从事畜牧业的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90%,几乎就是家家放羊,人人骑马,生活方式与1000年前没什么太大区别。
经过苏联人半个世纪的全面改造,到了1990年,蒙古国的农业占比从1940年的64%下降到了15.7%,工业占比则从原来的12.7%提升到了49%,等于是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工业国家的门槛。
但比较搞笑的是,就在蒙古国全面展开经济改革,努力要把封建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并全面废除私有财产的时候,苏联那边来了个突然死亡,搞得蒙古国是措手不及,由于高度依赖对方援助,蒙古国的经济几乎在一夜间暴跌了30%。
紧接着,蒙古又在叶利钦的示范下搞起了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结果仅有的几个工业企业在失去国家调控后,瞬间被进口商品打的找不着北,背后的产业链也随之而崩溃。
苏联解体带给蒙古国的唯一好处,就是曾经集体摸鱼的生产大队模式彻底被终结,土地虽然仍是国有,但牛羊都还给了老百姓,牲畜业的私有化极大刺激了牧民的养殖热情。
与此同时,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那边对于羊绒羊毛的需求旺盛,特别是山羊绒价高还供不应求。
蒙古国政府为了扩大出口,不仅鼓励牧民扩大养殖规模,还为山羊提供政府补贴,牧民们很快就恢复到了那个粗犷放牧的原始状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从1990年到2020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从2000多万头暴涨至近7000多万头,其中31000万是绵羊,2700万是山羊。
为什么要强调羊的品种,这是因为山羊在吃草时会把草根一起吃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对草原的破坏程度远比绵羊更可怕。
但就是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蒙古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羊绒生产国(中国第一),年产量大约在9400吨,占到全球供应量的40%,羊绒也是蒙古国除铜和金之外的第三大出口商品,每年可以带来2.5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经过三十多年的大规模撸草,蒙古国的农牧业恢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2.3%,一些地方经济更是达到了85%以上,蒙古国330万的人口中,每四个就一个在放牧,不断膨胀的羊群已经远远超出了草地的承受能力。
讲到这儿可能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蒙古为啥不出口羊肉,搞肉类加工产业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经济成本问题。
首先,蒙古没啥粮食,老百姓的主食只有奶制品和牛羊马肉,政府为了维持国内羊肉价格,就只能搞出口配额制度,也就是限制每家公司出口肉类的数量。
另外,蒙古的牛羊肉价格要比中国便宜,但受限于规模和运输成本,放在国际市场完全没有价格竞争优势。
最后一点,就是羊绒的利润高,政府没动力去搞什么冷链加工和物流体系,所以也就没办法支持大规模肉类出口。
可以说,苏联解体再加改革失败,是蒙古国重回极限放牧的根本原因,经济模式不转变,土地退化的趋势也不可能发生任何改变。
03
蒙古严重沙漠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混乱挖矿和利益垄断。
目前蒙古国已探明的矿藏就有80多种,其中铜钼矿亚洲第一,煤炭的储量约为1623亿吨,金矿产地300多处,稀土 储量3100万吨,石油超过了15亿桶。
根据2020年的数据,蒙古国政府已经发放了1673个采矿许可证和1089个勘探许可证,采矿业分别占到GDP的24%、工业总产值的72%、出口额的89%和境外投资的70%。
这就意味着,采矿业已经深度绑定了蒙古国的经济。
在蒙古的百强企业中,有24家是采矿和采石企业,已在开采的矿点多达4500个,从事黄金开采的公司超过了100家。
这些公司包括大型国企、外资合资企业,但更多的是私人矿企和非法盗采,由于蒙古人性情奔放完全不懂什么叫精细化管理,大量资源被过度且无序开发,原本草原没有路,结果采矿车多了也就变成了路,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
客观来讲,一个发展中国家积累原始资本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挖矿、伐木,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但问题是,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并没有转换成社会财富,老百姓不仅不富裕,而且还穷的十分尴尬。
2023年,蒙古国的GDP只有不到200亿美元,甚至不到内蒙古的1/15,贫困人口超过了100万,也就是月收入不足700人民币的人占到全国总人口的30%。
而反过来,蒙古国高级官员不仅可以合法经商,还通过权力垄断了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销售渠道,直接导致资源利益被极少部分人垄断,全民资产也就变成了个人资产。
2022年,蒙古国就爆出一个煤炭企业腐败案,全球最大的露天煤矿居然神秘蒸发了600多万吨,直接牵扯出包括6位国会议员、多位前总统、部长在内的200多人,涉案金额十分巨大。
所以蒙古政府的其实和买办没什么两样,自上世纪90年代去工业化后,它的经济模式就是左手出口资源,右手进口工业产品,根本没有发展工业的基础,也没有改变赚钱方式的动力。
所以挖矿、放牧、薅草原的模式简单、来钱快,很难用嘴说服利益集团放手,而转型则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低利润痛苦,蒙古政府这些年一直在搞,但目前还看不到太大改变。
总的来说,蒙古国的沙漠化趋势是由气候变化和经济模式所决定的,过度开采和极限放牧所引发的两个后果却是东亚国家集体买单。
一是沙尘暴肆虐,不仅袭击蒙古国,还扩散到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每年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
二是,草场大面积萎缩,再加上极端天气频发,没办法继续放牧的蒙古人就只能涌入乌兰巴托,结果造成人口大量集中在贫民窟,一到冬天就空气污染严重。
如果非要给出蒙古沙漠化的一个合理解释,那就是资源已经成为少部分人的套利工具,经济模式不变,环境破坏不止,未来留给蒙古人的就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荒漠和戈壁。
此文完。